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显微镜翼状胬肉切除与丝裂霉素应用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45例(48只眼)分别行显微切除22例(23只眼),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23例(25只眼)。结果 术后观察2~18个月,术后单纯切除复发4例(17%),丝裂霉素组复发2例(8%)结论 显微镜下单纯切除翼状胬肉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均可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但联合使用丝裂霉素效果更好。
  【关键词】翼状胬肉;显微镜单纯切除;丝裂霉素;复发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0%~50%。目前多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羊膜移植,但费用较高,基层医院采用自体球结膜移植或抗增殖性药物丝裂霉素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有较好疗效。
  1对象: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45例(48只眼),随机分为A组22例(2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B组23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其中男20例,女25例。多为鼻侧翼状胬肉,年龄45~70岁,其中复发性胬肉10例,发病时间为2~21年,胬肉头部已侵入角膜内2mm以上,有2例为鼻颞侧双胬肉。
  2治疗方法:1手术:术前常规滴妥布霉素滴眼液1~2天。手术方式:原发性翼状胬肉以显微单纯切除为主。方法:全部手术均采用表麻加局麻下,在翼状胬肉头部前0.5mm作切口,并由此分离翼状胬肉头部至角膜缘处,将翼状胬肉的头颈部提起与角膜缘及巩膜分离,剪除翼状胬肉的头颈部,分离体部的结膜和结膜下组织至泪阜处,充分剪除结膜下增生的组织,将巩膜表层血管烧灼止血。复发性翼状胬肉则在上述手术基础上加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以巩膜暴露区的大小,在术眼上方取5mm×3mm大小游离的球结膜瓣,将其置于植床上铺平,上皮面朝上,用10-0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于距角膜缘3mm的浅层巩膜上,供区创面不处理。A组术后常规滴用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3~4次/天,一滴/次,7~10天; B组术中以0.25mg/me丝裂霉素C棉片与术区球结膜和巩膜之间,5分钟后以生理盐水冲去,2组患者术后均加点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点眼控制结膜炎症,以减少复发。
  3治愈标准:术后无充血,球结膜光滑无增生,角膜透明,除较大的胬肉在角膜浸润区留下小的点、片状浑浊外,其余肉眼均难以辨认有手术瘢痕为治愈。
  4结果:病人术后随访2~18个月,平均9个月。A组复发4例(17%),B组复发2例(8%)。B组有一例出现轻度前房反应,经加服消炎药后3天消退。B组病人的眼痛、异物感持续时间比A组长约3~5天,未发现眼部有其他不良发应及全身中毒反应。
  5讨论: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目前主要的学说有:成纤维细胞转化和结膜移行学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学说以及免疫学说等。有认为角膜缘局部的干细胞损伤,屏障作用消失,导致结膜异常移行的结果。当翼状胬肉侵及角膜表面时,可引起角膜性散光、流泪,以及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及影响外观。翼状胬肉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而手术切除易复发,所以防止复发仍是目前眼科医师努力的方向。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翼状胬肉是一种增生性疾病,而变性是继发性改变或次要改变。我科通过采用显微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丝裂霉素C是一种具有强力抑制成纤维细胞增值作用的抗肿瘤抗生素,由头状链霉菌发酵物滤液中分离出来,能选择性抑制DNA、细胞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化和复制4>。所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有较好疗效。另外,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的是自体结膜游离移植,使用的是正常自体组织,组织相容性好,且能阻止新生血管和胬肉侵入角膜,而供区创面为眼睑遮盖,愈合较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引起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如术中切除不彻底,慢性炎症刺激,充血水肿等,皆可造成复发。通过临床观察,手术操作细心,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控制感染,能较好降低胬肉复发。而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民众.[J].福建医学杂志,2001.03
  [2]刘洋.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23:203
  [3]葛坚.[M].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
  [4]黄花梅.[M].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4.6.4卷11期
  [5]刘凤茹,孙洪波.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61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