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6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56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治疗上使用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给药,每日1次,连用7~10天;症状控制后或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每日1次,连用3天,停药4天,疗程14~21天。结果: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小儿肺炎;肺炎支原体;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0995-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近年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有特效,因此,及时而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指导治疗有决定性意义。现对我院儿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住院患儿,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5.6岁,其中<1岁10例,1~5岁12例,>5~12岁34例;病程7~60天,平均14.5天;发病季节:春季12例(占21.4%),夏季12例(占21.4%),秋季15例(占26.8%),冬季17例(占30.4%)。
  1.2 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咳痰,并有肺外症状32例(57.1%)。其中心血管系统15例(46.9%),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消化系统12例(37.5%),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3例(9.4%),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偶有抽搐;血液系统1例(3.1%),表现为紫癜;泌尿系统1例(3.1%),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
  1.3 实验室检查:全部患儿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酶免疫吸附ELISA法)和胸部X线照片检查。血常规:WBC正常26例(46.4%),WBC增高(>10×109/L)8例(14.3%),低于正常值者(<4.0×109/L)22例(39.3%),血小板减少20例(35.7%)。尿常规有异常8例(14.3%),其中尿蛋白(+~++)、隐血(+~++);大便常规异常5例,均为隐血(+~++)。检查心肌酶谱22例,增高7例,占31.8%。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54例,占96.4%,其中肺部阴影不同密度增高32例,肺纹理紊乱增粗22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检查心电图22例,有心律失常2例,有ST-T段改变1例。
  1.4 治疗方法:均应用对症、支持等治疗。使用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给药,每日1次,连用7~10天,症状控制后或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每日1次,连用3天,停药4天,疗程14~21天。重症患儿辅以短疗程使用地塞米松。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56例患儿全部治愈。
  2.2 不良反应:主要有用药后恶心、腹痛、腹胀、厌食的2例,占3.6%。所有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均能缓解,无需停药。全部病例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3]。发病年龄不限,小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及免疫系统薄弱更易感染。因此,临床上尽早诊断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疑似患儿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的均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由于血清MP-IgM在感染后第三天可升高、1周左右可查出、1个月左右达高峰。因此,对于首次阴性的患儿,仍须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复查;对于高度怀疑此病的患儿,在首次或第二次检查血清MP-IgM阴性者,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时,应试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以争取治疗时间。由于此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症状不典型,除呼吸系统症状多见外,肺外多系统症状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组56例患儿有肺外表现的有32例(占57.1%)。为此,入院后应尽可能争取全面检查,警惕此病的可能,以免误诊误治。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无细胞壁,其体内含有DNA和RNA,因此,仅能阻碍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无效,故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4]。临床上首选大环内脂类药物。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脂类药物,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5]。由于阿奇霉素在红霉素环9A上插入甲醛取代氮,阻断分子内脱水途径,使之化学稳定性增强,化学结构较红霉素更稳定,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口服吸收好,并迅速分布于组织内,在呼吸道的组织内浓度明显高于血药质量浓度(为血药质量浓度的50%)。当血药质量浓度降低时,组织器官中的药物释放出来,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6]。根据这些药物动力学特征,采取阿奇霉素至少静脉给药一次的用药方案,既可产生明显疗效,又极大地降低了不良反应。本组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均治愈,仅2例有轻微恶心,上腹部不适,未停药,患儿依从性好,取得较好的疗效,故认为,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徐文华,张美如.北京市1995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46.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
  [3] 袁 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4] 熊正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5.
  [5] 叶巍玲,杨代秀.阿奇霉素治疗重度支原体肺炎临床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59.
  [6] 郭宗真.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测[J].山东医药,2004,44(7):28.
  收稿日期:2007-1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603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