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家虹 从工到艺的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绣,层次分明,交相辉映;银线绣古朴文雅,素而不俗;彩线绣细密艳丽,形象活泼;
  杭绣,充分地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
  
  往前,追溯5000年,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先人即可从蚕中抽丝,商周时期,出现了众多罗、绮、锦、绣等丝绸制品。有了精美的布料,必然要把它装饰得更美。“衣画而裳绣”,几千年来的章服制度更是让刺绣于大江南北连绵不绝。富者即以“闺房绣楼”为贞,贫者亦以“善织巧绣”为业,几乎每一女子随手均可绣上几笔。
  
  刺绣,成就在宫廷
  
  纵观中国刺绣漫长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它的普及虽在民间,成就却在宫廷,向有“皇家出技师,坊间现女红”的说法。
  杭绣,或许比不上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这四大名绣著名,但却由于其短暂的御用品角色,有着不同一般的文化内涵。钱越时期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南宋之时,随着宋都的南迁,大量手艺精湛的绣工随着朝廷迁居至此。在这里,由织造衙门管辖的“文绣院”,既专为皇家内苑生产御用制品,又统领着传统的杭绣向宫廷风格转变。
  宫廷刺绣,奢华是缺不了的主题。大量使用黄金、白银成箔,捻成金、银线,然后再用这种金银线绣出的龙凤图案的“盘金绣”,成了杭绣最为独到的―个亮点。
  当然,除盘金外,杭州传统刺绣技法品种多种多样,除了独具风格的盘金绣、盘银绣、盘线绣,还有长针套、木疏套等各种类型的线绣技法。金绣,层次分明,交相辉映;银线绣古朴文雅,素而不俗;彩线绣细密艳丽,形象活泼,最充分地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
  杭绣的图案设计,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宝相花、寿桃、如意、百结、八卦、西湖风景等传统图案。在装饰上的夸张与变形,是杭绣一大特色。
  之后,虽然元都北迁,但杭绣的技术手法却并未没落;聪明的绣娘们用这些针法刺绣而成的戏服,靓丽雅致,独树一帜。即使是在今天,很多名角的戏服也都是点名在杭州制作的。
  富丽的宫廷、清苑的闺阁、祥和的民间,几经变迁,杭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有女,业已长成
  
  水波潋滟,游船点点,层峦迭叠嶂,若隐若现。西湖水边,吴依细语中长大的家虹不仅水般纤细温婉,且如江南睡莲般清雅韵致。
  江南细雨,箫管丝竹,锦缎丝绸围绕出来的家虹,19岁的时候,带着每一江南女孩迷蒙而又欢乐的憧憬,跨进了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刺绣研究室,要用那千针万缕勾画出人生柔软而又华丽的乐章。
  美术与设计专业毕业的家虹,对于自己喜爱的刺绣,就像吃饭、喝水般自然、随意。似乎也没怎么在意,她就可以自己独立创作出一些作品了。这些绣品,虽显稚嫩,但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1990年,也就是家虹开始学习刺绣的第二年,她的双面绣作品《榴红蝉鸣》就被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夫人收藏,而同年尝试创作第一幅乱针绣作品《少女与果盘》,也被日本客户收购。这个收获,可以说,大大刺激了小家虹的虚荣心。不再需要老师的督促,自觉地开始用心、开始努力了。
  很快,她的《春色满园》、《地毯猫》《可爱的咪咪》《枫・牡丹・紫藤》《水晶瓶花》等都获得了不俗的战果。并由此,于2000年,作为杭绣艺术的代表在德国世界博览会期间,被公派到汉诺威做刺绣艺术表演和文化艺术交流;2003年,她又赴埃及和土耳其采风、考察,特别在织绣工艺方面得到很大的收获;2006年她去布拉格进行了刺绣现场表演,并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
  随着刺绣技艺的不断成熟,她参与主要创作的垫绣《日本高山祭》系列作品、大型双面绣地屏《南宋西湖龙舟图》和大型乱针绣作品《华彩乐章》都大获成功。前两件被分别收藏于日本高山祭博物馆和中国财政博物馆,后一件,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得到了金奖。
  从1989年至今的近20年来,家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盘线、钉绣风格,并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其他艺术品种的精髓,大胆创新许多杭绣新品,如《新嫁》《普贤立像》、《凤・蝶》等等。
  有些创新作品,比如说补绣作品《普贤立像》,由于其绣风的大胆创新,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获奖自然也是不甚容易。但是,无论是否得奖,只要是用自己心灵酿出的美酒,家虹都会万分珍惜。
  
  杭绣,悄悄回来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企业改制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手工艺企业已经难以支撑各种负担,杭州刺绣研究所最终解体,技艺人员纷纷改行、渐渐流失,杭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甚至杭州本地的年轻一代,也只知苏绣。
  为了不让曾经那么辉煌的传统艺术从此消失,金家虹在她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水琴的指导下,利用仅剩的一点资源,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整理和研发工作,以经典的刺绣技法,创作了一批新颖的杭绣作品。
  《喜相逢》,这是金加虹通过对杭州传统的刺绣针法的整理,于2001年以传统针法盘线创作而成的作品,并于当年就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金奖。
  2004年,家虹又将传统的打籽绣针法应用在了她自己设计的《福寿同圆》上,获得极佳的工艺效果,斩获了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的一块银牌。
  2005年,她创作传统垫绣作品《神佑》,不出意外地又获得了成功,获得了杭州工艺美术精品银奖。
  《连理枝》,应是金家虹所在的陈水琴工作室在传统工艺传承过程中,所创作出的一个代表。
  《连理枝》的选材跳出了中国传统框架,来自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装饰纹样。创作者以精心整理出来的“盘金绣”技法,用绞紧的丝线来代替金银线,流畅地盘绕出蜷曲的纹样。丝线华丽的色彩不但改变了“盘金绣”色彩单一的不足,突出于面料表面的绞线还可以使作品产生厚度,使原本平面的刺绣产生立体的美感。
  用杭州传统刺绣的特色来表示欧洲建筑装饰纹样,也算是对传统杭绣的一次“洋为中用”的改革吧。
  
  传统,流动的生命状态
  
  早在唐朝,杜甫即在《杜工部草堂诗笺・丽人行》中写道:“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将金银线用在刺绣品上从唐代就已开始,元代,加金刺绣常常应用于宗教信仰的佛陀、菩萨和护法神像上,明清的金银刺绣更是繁盛。
  以金线、黄色、龙纹为主要特征的盘金绣象征着高贵,尤其是金线,在清代只有皇家和贵族才用得起,龙纹也是皇帝的“专利”,“盘金龙凤”成了皇家的专属之物。
  金银绣在杭州传统的刺绣技法中是最有特点的,但真金纯银这种豪华绣法,自是不再适用于今天。但高科技所带来的仿制金银线,不仅装饰性强,经过有序的排列旋转后,流畅的线条,在任何光源下,都会发出闪亮的光芒,为金银绣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条件有了,但传承应该怎样去进行,家虹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传统,更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流传的时间概念来考虑,它是在不断地演变的。现代人,要继承的不是它在静止时的形态,而是它流动的生命状态。只有不断地吸收新鲜“空气”,传统才能积淀更多的内涵。
  为了找到传统和现代间一个最为合适的切入点,家虹做了很多的尝试,选题、表现手法、底料,甚至装裱,她都很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希望能用传统的技法创作出一幅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刺绣作品。
  不管是记载的、还是留存下来的刺绣佛像,基本上都是满绣,信徒们不惜费工耗时,虔诚地用手中的针线表达对佛嗽仰。
  满绣的作品通常通过色彩的深浅、色块来表现层次,而家虹将这一切都交给由点线、细线、粗线、亮线等各种不同的线条来处理,并运用辅助钉珠与底色和银线的黑白对比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来加强立体感。
  在刺绣底料的选择上,金家虹更是大胆创新。
  传统刺绣,面料使用比较单一,如果是满绣的话,在运针时不用考虑背面效果,对底料更是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金家虹大胆起用薄而透的乔其纱来表现神奇的佛陀,以通透的感觉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创意虽然有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烦恼却接二连三地不期而至。
  透明面料没有隐藏性,首落针收针时的线头怎样隐藏,特别是银色盘线,用针带下的线头比较粗,要怎么藏才不会透视出来;盘圆弧线时钉线怎么处理才不会让反面的针脚破坏正面的线条;钉线在反面怎样有规律地移动。
  还好,一切问题最后都不再是问题,《众观静妙》也终于以迥异于传统佛像绣的繁缛华丽,以清新素雅的黑底银线,呈现在所有观者面前,并获得了第二届杭州工艺美术精品银奖。
  传统刺绣到了今天,很多手法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工艺的束缚,慢慢地实现了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蜕变。
  从工到艺的跨越,家虹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持续地使刺绣蕴涵更多的艺术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685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