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类战胜“瘟疫”的速度越来越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昆

  2009年4月2日,墨西哥瓦哈卡州国家税务部门调查员、现年39岁的阿德拉・玛丽亚・古铁雷斯开始出现流感症状。她感到疲倦、发冷、体温高,还有些拉肚子。
  古铁雷斯第一次前往小诊所看病是4月5日。生病之后,她还工作了3天。诊所医生说古铁雷斯咽喉发炎,给她开了阿莫西林和祛痰药。但她没有好转。
  古铁雷斯4月7日开始咳血,高烧40℃,再次前往诊所看病。诊所医生给她换了一种药,但古铁雷斯病情继续恶化,呼吸急促,手足因缺氧发紫。她次日再次前往小诊所,束手无策的医生让她去大医院就诊。
  病历显示,4月9日中午12时45分左右,古铁雷斯为公立综合医院急诊室收治。医生诊断她患肺炎。此时,她已生病8天。
  入院后,古铁雷斯病情恶化速度加快。入院第二天,她大脑缺氧,医生给她上了呼吸机。第三天,X光透视显示,古铁雷斯肺部炎症严重。厚度超过3厘米的古铁雷斯病历显示,医生为救她想尽各种办法,对她病情的诊断包括肺炎、冠状病毒感染、非典型性肺炎,但多种治疗手段无一奏效,她于4月13日下午停止心跳。
  后来的检测结果显示,古铁雷斯患有一种此前未见过的神秘流感病毒。她死后3天,墨西哥官方发出流行病预警。经调查发现,古铁雷斯可能无意间扮演了现代“伤寒玛莉”的角色,“伤寒玛莉”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国外常常以“伤寒玛莉”称呼“病毒携带者”。巧合的是,古铁雷斯的名字玛丽亚也和玛莉相似。
  4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发现两例同样神秘流感病毒患者。这一病毒基因既有猪流感特征,又有人流感和禽流感特征。当时,这种病称为猪流感。世界卫生组织4月30日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这一疫情,我国5月1日将其定名为甲型H1Nl流感。
  
  神秘“魔鬼”倏忽来去
  
  翻开人类传染病流行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有流行性感冒流行的记载。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是行星带来的厄运所致,所以将这种病命名为“Influenza”,意即“魔鬼”。今天,虽然科学已经证明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但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下来。
  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乙、丙不仅反映了病毒被发现年代的前后顺序,还反映了对人类危害程度的大小。人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被发现,它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在动物中广泛分布,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被分离到,它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至今除人之外,仅在海豹中发现到它。丙型流感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它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除人之外,仅在猪中分离到它。
  A型(即甲型)流感病毒攻击力最强,也最常见。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表面密布的两种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型。迄今,科研人员已经发现,H有16种,N有9种。二者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种类多样的甲型流感病毒可以从野生动物传给家畜家禽等,在鸡、鸭、猪等身上广泛传播。通常,人们把多在猪群中发病的流感称作猪流感,多在禽类中发病的称作禽流感,而人类常患的季节性流感称作人流感。
  流感的危险之处是它倏忽来去、神秘难防。1918年3月,“西班牙流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感染了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导致2200万人死亡。在大爆发数月后,“西班牙流感”毫无原因地销声匿迹了。2001年,澳大利亚科学家马克・吉布斯对“西班牙流感”病毒中负责制造HA的基因研究发现:在这个基因前部和后部是人类流感病毒的编码,而在基因的中段则是猪流感病毒的编码。吉布斯认为,造成1918年流感大流行原因,就是猪流感病毒的一段编码“跳”到了人类流感病毒的RNA中。
  
  人类战胜“瘟疫”的速度越来越快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包括人类本身都存在变异,变异是生物适应环境和维持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物进化的规律。但不同物种变异速率不一,病毒是变异率比较高的微生物。一方面病毒的复制频率很高,遗传物质很容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另一方面病毒在宿主体细胞内复制繁殖,必然要遭到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称之为免疫压力),因而变异则成为逃避免疫杀伤的最好方式。因此即便我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也会像流感病毒一样自然地发生变异,由此可见,病毒变异并不是可怕的事情,而是人类历史中常见的事情。
  病毒发生变异的程度,与人类抗击流行性疾病的能力,一直处于无形的竞赛状态--每次流行性疾病带来的,不仅仅是增加了对流感病毒的了解,应该还包括整个医疗和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变革。在一战爆发的几十年前,医学几乎还和两千年前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没什么两样。而正是1918年到1920年间爆发的、被称为“全球性世纪瘟疫”的大流感,带来了人类医学研究、人才培养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变革。
  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战胜“瘟疫”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越来越强。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1885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征服了狂犬病,震惊了整个欧洲。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古代称其为“痨病”。l882年,德国医生科赫运用先进的细菌学技术分离出了结核杆菌,1884年又分离出了霍乱杆菌。1944年,美国人发明了链霉素……多种疫苗的研制成功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重大成果。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脱颖而出;1928年,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治疗:同年,一种治疗百日咳的疫苗诞生。
  在消灭了天花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又制定了2000年在全球消灭小儿麻痹症、麻风病、麦地那龙线虫病等传染病的计划。其中较为成功的是消灭小儿麻痹症,目前在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已消灭该病,只剩下10个国家,数百个病例。尽管我们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了许多种在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但是即使在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也还不能完全避免传染病的威胁。已控制的许多传染病卷土重来,一系列新传染病相继发现,已使人们认识到,尽管我们已经处于上风,但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将永无止境。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可能要延续到整个二十一世纪,甚至更遥远的将来。编辑/谭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25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