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丽裙边在天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光石

  
  智利共和国
  面积:75万平方公里
  人口:1693万
  语言:西班牙语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大区,从北到南依次以罗马数字编号,而首都圣地亚哥是特例,它的编号是RM。
  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邻阿根廷,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一万公里,东西走向的最窄距离处仅96.8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从殖民统治到女性总统
  
  智利的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北部的乌鲁人、孔萨人和中部的阿劳坎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业,有的还能制造铜器和金银器;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靠渔猎为生。16世纪时,原住民正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就在这一时期,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征服了秘鲁,派遣他的同伙阿尔马格罗侵入智利,但这一侵略行为遭到了印第安人的顽强阻击,西班牙人于1538年逃回秘鲁。随后,不甘失败的皮萨罗又派巴尔迪维亚再次侵入智利,陆续建立了圣地亚哥、康塞昔西翁和巴尔迪维亚等城镇,这块狭长的土地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此后,印第安人仍坚持战斗,劳坎人长期控制着比奥比奥河以南的领土。
  被殖民统治后的智利最初由秘鲁总督管辖,直到1778年,西班牙王室设置了智利都督府和检审庭作为最高统治机构,推行委托监护制,强迫印第安人从事农业劳动及采掘贵重金属等工作。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搜刮财产,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1810年9月18日,圣地亚哥当地的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权,成立了独立政府,不过好景不长,1814年10月,秘鲁总督出兵恢复了殖民统治。但智利人民的反抗并没有就此停止,大批民族志士在奥希金斯的领导下,越过安第斯山,与圣马丁的军队会合。1817年,这支联合军队在圣马丁的指挥下进军智利,于2月12日在查卡布科大胜西班牙殖民军,随后,奥希金斯被推举为智利最高首领,次年2月12日,奥希金斯宣布独立,成立智力共和国。
  
  独立后,国家的实权被土生的白人地主所掌控,为了实现真正的解放,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却引起了地主阶级和天主教会的不满,1823年奥希金斯被迫辞职,流亡秘鲁。此后,由于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国家一度陷于动乱。1833年保守党推动了宪法的制定,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并以天主教为国教,巩固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开启了此后近30年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但在这期间,保守党政府鼓励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侵占印革安人的土地。1865~1866年,智利与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结成同盟,进行了反对西班牙的战争,在之后的南美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吞并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在国内各阶级的不断斗争中,智利人民摆脱了白人地主的专制,成立了左翼人士主导的政府,不过1973年9月11日,在美国的支持下,陆军首长皮诺切特发动兵变,总统阿连德被害,皮诺切特成为国家元首。此后的几年中,上千人被杀,上百万政见不同者被迫流亡,直到1989年,激起公愤的皮诺切特在总统大选中铩羽而归,智利从此结束了长达16年的军政统治。皮诺切特于1998年在英国被捕,彻底告别政坛,智利则走向了发展的正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月15日,单亲妈妈米歇尔・巴切莱特在智利大选中获胜,成为了南美洲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最远、最长、最神秘
  
  中国人常用“天涯”一词形容遥远,以我国国土来看,海南省最南端的海边可算天涯了,但是若以国与国之间的地理距离统计,离我国最遥远的国家当属智利,而且它又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是地球上距南极洲最近的国家。因此,从通俗意义上讲,真正的“天涯之国”非智利莫属。在地图上,狭长的智利看起来很像南美洲的“裙边”。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智利兼具多种气候类型,北、中、南的地貌明显不同。
  智利其中北部多山,许多山峰的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间是阿塔卡马沙漠,这里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我们难以想象一次干旱竟然延续了400年之久,但这的确曾发生在阿塔卡马沙漠的部分地区,这些地方从1570年至1971年里几乎滴雨未下。更令人惊奇的是,阿塔卡马沙漠的一些土壤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生命迹象,甚至连基本的单细胞生物也没有,近似于火星地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甚至用该地区来模拟火星环境,以测试火星探测器。沙漠北端的阿里卡,早期的居民在地上作画,用深色的石子嵌在沙中画出动物、人物以及几何形状,最大的一幅画是阿塔卡马巨人画,覆盖的地域达120米长,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这些画的用意,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这些画从空中看更为清晰。
  智利中部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首都圣地亚哥就位于此。碧波鳞鳞的马波乔河从城边缓缓流过,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仿佛一顶闪闪发光的银冠,天然山水给圣地亚哥增添了动人的风韵。智利是世界上第三大产铜国,在圣地亚哥市区,每隔不远,眼前就会出现一座精工细琢的纪念铜像,这些铜像大小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最引人注目的是耸立在宪法广场上的民族解放运动先驱――沃伊金斯将军的铜像雕刻,横刀跃马的造型显得十分威武。
  智利南部则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世界五大海角之一的合恩角就位于智利的最南端,在这里,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被白雪覆盖。合恩角有着“海上坟场”的绰号,堪称世界上海况最恶劣的航道,由于风暴异常,海水冰冷,历史上曾有百余艘船只在此沉没,两万多人葬身海底。
  提起智利,就不得不说复活节岛,这座谜一样的石像之岛,也许就是“神秘”的最佳诠释。1722年复活节的下午,荷兰人罗格温率领一批欧洲水手,首次登上这座孤悬于太平洋东部的小岛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岛上遍布着数以百计的巨大石雕像,都长着奇形怪状的“长耳朵”,一副冷漠的表情,使人不寒而栗。然而,在那坚硬的火山岩层深处,还隐藏着更加令人吃惊的秘密――传说复活节岛漆黑的地下世界,在战争时是岛上专用的避难洞,但石像的制造者理应是举世无双的工程师或匠心独具的艺术家,一个被人追捕的穴居民族又如何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况且石像是用坚硬的火山岩石雕刻而成,每一座均重达数十吨,共有一百多尊,就算在现代社会,搬运与制作这些石像也需要用最先进的大型机械才能完成,而当时岛上的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他们在百年的时间里就能完成如此大型的工程,究竟依靠了什么力量?直到今天,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出一个科学而又圆满的解释,在复活节岛上,一切都是神秘莫测的,那种令人惊讶的文化会在太平洋中最偏僻的小岛上演化出来,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巨石人像一样,复活节岛留给世界的是个永远难以解开的迷。
  
  三雄争霸“双萨”扬威
  
  
  在南美洲,智利的俱乐部水平相对较低,代表球队科洛科洛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霸主。这支成立于1925年的球队曾经夺得了28次甲级联赛的冠军,还两次闯入了南美解放者杯的决赛,并于1991年击败巴拉圭的奥林匹亚队,获得了南美足球俱乐部最高荣誉。除了科洛科洛队,智利大学队和天主教大学队在国内也属于绝对豪门,均数次问鼎联赛冠军。智利大学队也闯入过解放者杯的决赛,但比起科洛科洛这支老牌强队来,“大学生们”还显得底气不足。
  虽然智利的俱乐部没有太过显赫的战绩,但智利不缺少国际球星,萨莫拉诺就是他们的足球名片。“恐怖伊万”在效力皇马的五年间,逐渐受到瞩目,灵动的球风,雷霆万钧的制胜一击使他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喜爱。1994-1995赛季,萨莫拉诺以28个进球荣获西甲金靴,登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随后智利人转会国际米兰,在意甲也留下了不少进球。但萨莫拉诺对智利足球的最大贡献并不在此,作为球队领袖和绝对核心,在阔别世界杯16年后,伊万率领智利队走出了全球禁赛的阴影,进军法兰西,成为真正的民族英雄。智利队被全世界球迷所关注,当然也离不开另一位球星的光芒,他就是萨拉斯。这名锋线杀手虽然身材不高但冲击力极强,左脚技术娴熟,常常奉献华丽的进球。在意大利摸爬滚打了五个赛季,他帮助拉齐奥和尤文图斯获得了意甲联赛和意大利杯等多个冠军,只是由于伤病原因,萨拉斯早早地离开欧洲回到南美,直到去年正式挂靴。
  “双萨”组合的攻击力极强,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是他们的巅峰之作,令众多球队闻风丧胆。智利队也顺利闯入16强,创造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二好战绩。不过随着“双萨”的逐渐老去,智利国家队又进入了“沉寂期”,但谁也不能忽视智利人的足球天赋,在2010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上,智利队在少赛一场的情况下领先第五名阿根廷队4分(前四名直接出线),似乎一只脚已经跨入了世界杯的大门。在这支球队中,锋线主要仰仗温贝托・苏亚索,目前已在预选赛中攻入8球的光头球星是智利队的最佳射手。而在中场为他输送炮弹的则是马蒂亚斯・费尔南德斯,他技术细腻,视野广阔,转会比利亚雷尔时被视为里克尔梅的接班人,但年轻的“智利先生”并没有太好的发挥,被球队折价出售给里斯本竞技。这也使费尔南德斯得到了更多的上场机会,他的前途依旧值得期待。在后防线上,小将伊拉斯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他已经成为了乌迪内斯的主力,在经历了意甲的锤炼后,伊拉斯必将给人更大的惊喜。新一代的智利球员已经崛起,去欧洲联赛效力也已习以为常,“十年磨一剑”的智利队也许能在明年的南非赛场上再创辉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17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