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晓培 周志辉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世界前十名的女双选手相互之间的50场比赛录像进行分析,归纳出新赛制实施后这些世界优秀女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特征,并对这些技战术特征做出系统的、定量的分析,从而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其内在规律,以期为我国女双项目提高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提高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羽毛球运动的书籍和科研论文,从中国知网上检索有关羽毛球女双和技战术的文章,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
  (二)数理统计法
  应用“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对比赛录像进行代码输入、解码、数据输出与分析。《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是由体育训练学博士蒋家珍、导师钟秉枢开发,采用数字编码技术,以数字形式将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场上技术运用的主要信息输入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专家访谈法
  对羽毛球业内专业人士进行访谈。
  (四)录像统计法
  对近年来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女子双打比赛过程发接发技战术运用特征研究
  统计结果表明,女双比赛发球基本还是以反手发网前球为主,其中1号区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发1号区距离短,时间快,利于第三拍的抢攻;接发球以平推与拨球为主,其次为放网前球,其中,接发球采用平推技术的比例占30.9%,拨球为25.7%,搓球比例为21.3%,挑球和扑球的比例为19.3%,勾对角为11.6%。
  (二)女子双打比赛前场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女双比赛争夺的重点主要在中前场,而且通过统计不难发现,最后一球得分主要是靠前场得分,21分制的实施使得前场下压进攻性技术使用比例上升,其中,推球和拨半场球的使用率最高,分别是28.8%和23.6%,然后是前场搓放网前球和扑球,比例为18.1%和15.3%,挑球运用比例为13.8%。
  (三)女子双打比赛中场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在中场技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抽球,占51.2%,其次为接杀球,其中,接杀反抽的比例为18.1%,接杀放网前球的比例为15.2%,接杀挑球的比例为11.8%。
  (四)女子双打比赛后场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新赛制的实施使得比赛节奏明显加快,所以,运动员后场以杀球为主,比例为43.9%,但是相比起男双运动员,女运动员力量和耐力方面的不足使得杀球比例低于男双运动员的后场杀球比例,女运动员的吊球等轻技术运用要多余男运动员,统计结果现实,吊球和高球分别是31.2%和28.9%。
  (五)女子双打比赛过程拍数频数特征研究
  统计发现,女双比赛节奏明显加快,拍数减少,每分球的回合拍数集中到8-12拍,占总拍数的65.2%。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女双技术男性化是女双项目的发展趋势。每球得分的实行加快了女双打法男性化的趋势。使得凶猛的进攻、平抽挡技术、积极的抢网等技术的运用在女双比赛中显得更加重要了;
  2.在发接发技术的使用上,运动员更加注重推后场和扑球的技术来积极抢网,争取前三拍的主动;
  3.前场技术运用上,推球、扑球等进攻性技术运用比例较大,挑球运用比例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了运动员以进攻打法为主。
  4.中场技术运用上,抽球使用率最高,接杀挑球使用率最低,接杀反抽的使用率较高,说明运动员即使在被动状态下也会努力争取尽快转守为攻;
  5.后场技术运用上,杀球尤其是连续杀球的比例最高,高球比例较低;
  6.每分球的拍数集中在8-12拍,拍数增多了,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提高了。
  (二)建议
  1.女双打法男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更加重视速度、爆发力和无氧代谢供能水平的提高;
  2.技术训练中要强调动作的一致性、选择性,意识训练中注重每拍之间的衔接,使得场上速度不断加快,进攻更加积极,尤其是发接发和前场的抢网意识一定要增强;
  3.平时训练中加强抽球落点的变化以及被动状态下接杀反抽的质量;
  4.要避开进攻时杀球力量和速度较差的弱点,发挥其柔韧性好、身体移动重心低、耐力好的特点,树立提高杀球落点质量并积极上网防守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赵丰超.羽毛球比赛竞技节律现象解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倪洽亚.我国隔网对抗优势项目制胜因素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何年平.羽毛球女双高水平运动员失球的一般规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12(17):10-12.
  [4] 张辉,戴金彪.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7(31):65-69.
  [5] 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何年平.对羽毛球高水平女双运动员发接发技术一般规律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9.4(28):4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24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