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寒笑 苗大培

  作者简介:朱寒笑(1969-),女,浙江人,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摘 要:社会将进入休闲化,休闲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密切的价值联系,运动休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对人自我意识的认识,还是对人的自由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运动休闲;哲学;自我意识;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153―03
  
  1 社会将进入休闲化
  
  原始社会,人一生中的劳动时间占33%,闲暇时间占16%,农业社会,人一生中的劳动时间占28%,闲暇时间占22.9%,进入工业社会,随着生产的机器化,劳动时间大幅度减少,如美国从1946年的奶.4h,到1980年的39.6h,到1999年的34,5 h,世界未来学协会副会长格雷厄姆・莫利托预测,到2005年,西方世界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可能缩短到30~35h;此外家庭生活用具的自动化和高科技化,将进一步减少人们家务劳动所耗费的时间,特别是家电网络化,在工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工作将不再是梦想。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对劳动者自身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劳动将带有更大的自主性。按照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对后工业社会的分析,后工业社会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经济方面:从生产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2)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4)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并对技术进行鉴定;5)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按照这个标准,后工业社会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把更多的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去干那些束缚人的工作,而是更多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工作对人来说不再是一种被迫,而是一种志愿。最近20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多次关于“工作与休闲的关系”进行民意测验的结果同样表明,劳动将不再具有唯一的重要意义,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已由“工作最重要”的劳动价值本位观念转变为“工作和休闲同等重要”的观念上,这种趋势在中国,特别是在青年人中已见端倪,社会的发展,休闲时间地增多,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各自按照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认识进行研究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能体现自己个性的活动。
  
  2 休闲与运动
  
  《国际休闲宪章》认为:休闲是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是以补偿活动为基础的活动。灵活运用这一时间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休养身体、参加运动来享受美术、科学和自然等,提供创造丰富的人生的可能性,不论都市生活还是乡间生活,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休闲都是非常重要的,休闲生活为人们施展天赋才能(意志力、智慧、责任感和创造力的自由表现)提供了机会,休闲活动利用的是自由时间,人们在这一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个体同时作为自己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成员的自我价值。
  人们对运动休闲的认识是基于工业社会后期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认识。生产方式的升级,将人类的体力降至最低强度和范围,知识经济使人的体力丧失了其在生产力中原有的重要意义,一旦劳动发展到不需要人支付更多体力的时候,它反而难以满足健康肌体的自然需要,并使人的活动单调化,劳动丧失了对体力的需求,人类失去了生物适应的自然选择,不由自主地堕落为“人工自然”的附庸,这种异化,不仅对人的精神,也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运动成为挣脱这种异化桎梏的最佳方式,从实际意义上分析,从生产到生活,使运动具有了更重要的价值,从满足生产需要而对人体的修补,转向真正为全面发展的完善。中国学者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欲得健康长寿,单纯地静养或一味地运动都是片面的,生命之河,如果没有愉快的浪花,将是一潭死水,有利于健康的运动,并不是单调重复的劳动,也不是强制性的超负荷运动,动,使血脉流通畅达,使骨骼肌肉强劲而坚实,静,使机体消耗得以生养恢复,使气血源源续接。世界上没有一个懒汉能长寿,也没有哪个竞技运动员是寿星,更没听说痛苦不堪者可以颐养开年。轻松愉快,欢乐幸福,在长寿乐园里离不开积极性休息,离不开旅游、游戏、游艺……现代文明加剧了人的异化,加剧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疏远和隔离,加剧了功利主义的极端化。现代生活中的游乐化倾向的象征作用,不失为一种反省和匡正。人类热衷于游乐的心理,是原始的必然性冲动和欲望,表现出创造性的游戏和审美实践的特性。这种普遍的欲望和意识,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积淀现象,人们在游乐中所追求的,是来自大自然空间的审美直观中形成的心理平衡和愉悦。
  运动和休闲结合成为健康生活的“玩具”,运动作为人类积极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理想的追求,是人类身体和精神的乐园,它所弘扬和表达的,是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健康、强壮、快乐、平等、自由、善良、竞争和爱。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运动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进程中,作为一种“玩”的文化,通过给人带来欢乐的方式,显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3 运动休闲与自我意识
  
  关于人,古往今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是客观存在的,与动物一样,人为了生存要吃喝,要繁衍后代,这是自在的,自然的。但不同的是,人并不满足于此,人不仅存在,而且知道自己存在。存在是被动的,不及物的,而人的生存则是主动的地将自身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赫舍尔说:“做人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个物件,它的主要特征是如何对待存在,而不是存在。”知道自己存在就要追求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能够存在是人作为动物的问题,怎样存在才是人之为人的问题。“向死而生”是有不可克服、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但人的伟大在于并不屈服于这种命运,人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即使徒劳也要抗争的精神。人在有限的人生中有无限的追求。法国思想家卢棱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但绝对的自由人永远不可能得到,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少的,人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个体面对的永远是一个神秘无穷的大干世界,人有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理解感受的能力,但总有些东西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也是休闲娱乐运动产生的原始根源,原始社会人类处于运用体力渔猎采集的自然生存状态,体力是关键的生产力,强壮的身体,得以承认和尊重,以身体证明自己的价值。《毛诗・序》中写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歌、游戏、舞蹈是表

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们的产生乃是由某种激情所致。知识经济时代,体力劳动的强度降到最小,人的生物适应性迅速降低,脑力在生产劳动中跃居主导地位,物质条件的丰裕,人在高强度的心理疲劳下,迷失自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我是谁”,“为何生存”,“生存价值何在”,是每个现代人思考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中提出了两个震聋发馈的观点,一是认为以往关于“人是制造者”和“人是理性者”的观点是片面的,而应该被“人是游戏者”取而代之;二是认为“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试图从游戏这个视角解释人类文明、理解人。游戏、娱乐、运动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彼此地位平等、机会均等,或进行毅力的磨炼,或进行极度的发泄,或发挥人的极限,从智力、体力、心理等方面进行对自然的挑战、是摒弃狭隘与自我封闭后的开放,是回到生命的本身,真实地体验着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借用佛教的话语即回到“本我”,回到“真我”。这种回归过程不是一种逻辑推理,而是一种对于生命的体验、领悟与直观的把握。因此,可以认为休闲娱乐不仅仅是摆脱必然性,也不是我们能够选择做什么的一段时间,而是实现文化理想的一个基本要素――知识引导着符合道德的选择和行为,而这些东西又引出了真正的愉快和幸福。
  
  4 运动休闲与人的自由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演化,人类的解放、个性的发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争取自由。获得自由,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自由是人类幸福的条件。
  昆虫在光天化日之中蠕蠕飞跃,只是为着表现生存的欢乐,鸟雀的和谐的歌声,也不是饥寒的呼号,阳光下的追逐,风雨中的跳闹,只为求得自由自在的快感,这种本能的嬉戏不直接指向外在的功利目的,却于运动系统和高级神经系统生命活动的内功利目的相符,即满足动物本身的活动欲,可以称之为“娱乐原欲”,向往自由是一切动物的本性,但自由是相对于受束缚而言,是摆脱束缚和限制而获得的解放,人有自由意志,但人生来是不自由的,受自然、社会和自我能力的束缚,“人天合一”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为自由而战”是西方人的口号,人的自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一点一点获得的,面对自然,一方面,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劳动实践克服障碍,破除束缚,在物化的对象中实现和确证自己的自由本质;另一方面,人又在这种对象性劳动中不断吸收客体的本性和规律,从而生成和发展自己的自由本质。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既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社会和人类自身,实现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解放。在社会领域,要摆脱社会关系对人的束缚和压抑,争取人的自由和解放,是一个更为艰难和复杂的过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按人的意志行事,是人所幻想和追求的,但这样的自由只能属于想像中的上帝和神。
  人是自然和社会、自在和自为、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体。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从动物界走出的过程就是物质向精神、自由在向自为、由自然向人的生成转化过程。“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丁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人类经过原始的狩猎时代、古代的农业社会、近代的工业社会到今天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用比较少的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减少劳动时间,而社会的生产能力不降低。科学技术所引发的劳动时间的变量,全世界劳动者从古代的整日为生存奔波到实行每周48 h 6 d工作制,再到每周40h5 d工作制,以至更少,人一步步走向自我,走向自由。诚然,人是不可能得到绝对的自由和幸福的,于是人们就求诸于体育运动和艺术,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是人们休闲的主要形式,并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运动和艺术是人的劳动产物,但其与生产劳动的功利性目的不同,它不为什么,无功利、无目的,就在于表现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人的身心得到快乐和发展。马克思说:“闲暇时间是在满足绝对需要的劳动时间之后留下的从事其他活动的剩余时间,是劳动者用于消费和用于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发展发展需要的时间。”这部分时间表现在人的发展历史上,是动物性的人向人的本质生成,这意味着人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人有更充分的条件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如果把自由分为思想自由与行动自由、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话,那么人在休闲生活中所体验与享受的自由,不仅是思想的自由、也是行动的自由,不仅是摆脱各种外在限制与束缚后的自由,也是人能自主决定、自我控制的自由,休闲的自由是生命个体内在与外在、身与心、思想与行动的全面的自由。而运动休闲的自由是每个生命个体感受到的,与他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自由,是个人在摆脱了劳作、负担、限制与束缚等等后而获得的一种全身心的放松、随意、自在的生存体验与生活状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和潜能,不断挑战与超越权限,创造意境,显示人的价值,以自由的体验领悟存在的意义。所以,休闲生活中的自由是此时此地境中人所直接感受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在休闲生活中,自由的价值得到全面而真实地体现。
  
  5 运动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认识到,正是休闲孕育了哲学和科学的思考。当然,休闲的这一社会职能与前现代化的脑体分工等社会性的职业分化是密切相关的,但人类休闲的历史发展一再表明,即使在人类社会步人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休闲仍是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休闲与人的发展和人的创造性的生活现实始终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从表面分析,休闲是一个如何使人享乐或快乐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休闲的全部。首先,休闲之中的这种享乐或快乐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或感受,它包含了内在的喜爱,这种内在的喜爱所产生的满足感是由于人的本性得以实现而产生的;其次,作为价值或理想的负载,休闲不能降至单一层面的存在,它是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行动感知领域内的一切,努力寻求“人性得以实现”的状态。梁漱溟先生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说:“以前人类似乎可说物质不满足时代,以后似可说转入精神不安宁时代;物质不足必要之于外,精神不宁必求之于已,以前就以物质生活而说,像是只在取得时代,而以后像是转入享受时代――不难于取得而难于享受!”他主张“整个社会人生的艺术化”,使人们都能有更多的闲暇去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以审美的态度享受人生。席勒指出:“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肯定是在玩,人也只有在玩的时候才是完整有人。”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游戏――运动性休闲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
  5.1 运动休闲健旺生命 休闲是人的生命系统的一种自然自在的和谐趋势,是人的生命实体(身体)的一种健康状态。人的生命健康依赖于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等的和谐与平衡,

而任何具体的劳动和工作都可能只调动人的生命功能的某一方面,则势必过劳某些器官或“部件”,同时闲置了另一些器官或部件,强化了某些功能,同时弱化甚至退化了另一些功能。而生命的潜能需要在全面的功能发挥和正常运转中挖掘出来。休闲就是这样,它使人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欢快的状态中,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欣慰愉悦之事,去发挥自己的另一些生命潜能,从而使体内的微观生态系统趋于平衡与和谐,铸就健康的生命。生命需要休闲,休闲健旺生命。
  5.2 运动休闲完美个性 运动休闲的兴起使人们更多的由征服自然、向自然空间和时间的挑战,而转向依赖自然,仰慕自然,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不再单纯的崇尚自身速度、力量和耐力的不断提高,而是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意蕴和人生的价值,如山地自行车、越野跑、越野滑雪、江河漂流、远足、露营、踏青、空间越野等项目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而那些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过程和人类公有愿望的集体性竞争项目,如足球、橄榄球、篮球、排球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或者通过亲自参加,或者通过观赏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体验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所带来的满足。运动休闲显示出入类不断超越的自我完善精神,超越就是突破限制,人们通过运动休闲活动中的探险、冒险性等活动,打破日常感知模式,体验新奇感受,体验突破自身自然力量的束缚所带来的愉快;人们并不企望从这些运动中获得什么身体磨炼和思想的教益,而是获得一种无目的、但是合目的性的审美感受和个性的和谐自由张扬。
  无论是作为生活方式,还是作为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准,现代意义的休闲开始从边缘化状态进入现代生活,这既不是偶然,更不是孤立的。一方面,现代休闲的实现离不开人类整体价值观念从传统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变;另一方面,休闲对于人类现代价值观念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休闲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发展。
  休闲价值观念的觉醒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社会文化需求将相应增长,对休闲的价值也必将日益觉醒和重视,通过休闲活动来获得自我肯定和精神生活的满足。
  综上所述,人们在休闲中提升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价值,社会也因人们在休闲生活中的不断提升而处在不断进步之中。运动休闲作为休闲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自我处在一种自由、自主的状态下,在悠闲解脱中体验生命的和谐与愉悦。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梁漱溟.人心与人生[M].北京:学林出版杜,1984.
  [3]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三联书店,1986.
  [4]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石元康.柏林论自由.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托马斯.古穗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8]庄穆.休闲:理想与现实[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2(8).
  [9][荷]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0]陈融.休闲体育兴起的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 [J],2002(2).
  [11]于涛,等.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37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