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分析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尉 王浩 陈亭亭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 mg组(A组)、10 mg组(B组)、20 mg组(C组),均为晚餐后顿服。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均明显减小(P < 0.01);TC、TG、LDL-C指标均明显降低(P < 0.01),HDL-C明显增高(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调脂,抗感染以及抗动脉硬化作用,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研究3种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值得认可。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069-03颈动脉粥样硬化多缺乏明显自觉症状,且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突然发生,往往造成重要脏器不可逆损害,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患者往往预后不良,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极为关键,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症,且高脂血症也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2],所以在预防治疗中控制血脂尤为重要。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诱发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作和心血管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较其他他汀类药物疗效更为明显,且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作用[4],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其剂量与调脂以及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本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标准筛选,诊断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症。将本组患者随机抽样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即5 mg组(A组)、10 mg组(B组)、20 mg组(C组)。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8~73岁,平均(58.36±3.69)岁;B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57.97±3.87)岁;C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平均(59.63±3.6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12周均未接受过他汀类或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治疗,均未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糖尿病、高血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3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组给予5 mg,晚餐后顿服;B组给予10 mg,晚餐后顿服;C组给予20 mg,晚餐后顿服。6个月为1疗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
  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并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变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x±s,mmol/L)
  注:各组间相比,*P < 0.05,**P < 0.01;与A组相比,#P < 0.05,##P < 0.01;与B组相比,△P < 0.05, △△P < 0.01
  2.2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经过观察,仅C组出现1例患者短期转氨酶轻度升高,2周后复查好转,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3 讨论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标志,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也反映了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征的疗效。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动脉硬化患者往往会合并高脂血症,故而调节血脂对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关键,通过观察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7]。另外高脂血症还会导致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致使血压升高,加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调节血脂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意义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全合成单一对映异构体化合物,有研究[9]证明其对HMG2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较同类药物更强,另外瑞舒伐他汀对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竞争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较其他现有他汀类药物更强,可显著提高患者降脂达标率[10],另外其还具有药物相互作用小,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年龄以及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半衰期长,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

  本研究采用不用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观察其血脂指标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C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说明瑞舒伐他汀药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临床用药应该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剂量。3种剂量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过在大剂量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应,说明大剂量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与低剂量组相比安全性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不够大的制约而出现误差,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经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调脂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等作用显著,不同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可以临床推广,但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与疗效相关曲线仍值得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国富. 老年心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08,48(25):66-67.
  [2] 李玉静,陈宏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绍祥. 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马杰,徐新娟.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5.
  [9]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 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ASTEROID trial[J]. JAMA,2006,295(13):1556-4565.
  [10] Ballantyne CM,Bertolami M,Hernandez Garcia HR,et al.Achieving LDL cholesterol, non-HDL cholesterol, and apolipoprotein B target levels in high-risk patients: Measuring Effective Reductions in Cholesterol Using Rosuvastatin therapY (MERCURY) II[J]. Am Heart J,2006,151(5):975-979.
  (收稿日期:2012-03-26 本文编辑:魏玉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226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