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永祺

  长春市宽城区中医院,吉林长春130051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以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依照其临床症状的特点可分为便秘为主型、腹泻为主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虽然此疾病属于良性,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07-0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主要临床特征以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为主。此疾病的生化异常、形态学改变的解释尚缺乏。西方国家的统计发现,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在胃肠专科的门诊中占20-50%左右。以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依照其临床症状的特点可分为便秘为主型(IBS-C)、腹泻为主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虽然此疾病属于良性,但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及时治疗,改善临床症状。本文通过观察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效果及进展,现综述如下:1.便秘型IBS的诊断
  参考罗马III标准对IBS-C进行诊断如下:患者在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出现反复发作性的腹部不适或腹痛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合并有以下的临床症状≥2项即可进行诊断,每次排便后不适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频率的改变;出现粪便性状的改变;病程一般在3-6个月,且近3个月的临床症状符合国际通用的Bristol粪便分型的I-II型。2.病因分析
  对于IBS-C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具有不同的观点,祖国医学多认为是虚实两端,以虚证为主,刘建新等报道指出[1],此病是由于情志不畅、忧愁思虑所致,病机是患者传导失职、气机郁滞、肝脾不和、肝气郁结、通降失常、糟粕内停。还有的观点认为此病是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引起肝脾失和导致,主要病机是虚和滞。但基本上皆以肝脾同病、肝郁阴亏所致,病机阴亏是关键,肝郁是根本作为主要观点。西医角度认为,IBS属于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的疾病,而IBS-C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主要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情绪心理、家族史等有一定关系。3.中西医治疗现况及进展
  3.1中医治疗方法。传统上中医一般认为应以润肠疏肝作为治疗原则,潘志恒等[2],采用的是自拟润肠疏肝方剂,主要药物为救必应15g、桃仁15g、苦杏仁15g、郁金15g、槟榔15g、枳壳15g、厚朴12g、川楝子12g、山楂12g、柴胡12g、甘草6g,针对阳虚便秘的患者添加肉苁蓉、黄芪、怀牛膝、乌药;针对阴虚肠燥的患者添加生地、玄参、麦冬;针对夹湿热的患者添加败酱草、仙鹤草、槐花;针对夹气阴两虚的患者添加太子参、石斛,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杜刚毅等研究指出[3],根据刘建新等人指出的病因,辅以润肠通便、疏肝理气作为治疗方法,以治病求本和六腑以通为用作为主要原则,基础方剂选用四逆散合五仁汤,方剂中的枳实、柴胡有疏肝理气功效;炙甘草、白芍能缓急柔肝止痛;火麻仁、瓜萎仁、杏仁、桃仁及郁李仁具有润肠通便活血的功效;且最新研究中也指出,此方剂中的白芍内含芍药苷,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抑制,从而起良好的镇静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柴胡内含柴胡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解热消炎的功效;枳实能够促胃肠道运动;甘草能解痉,因此,诸药联合使用效果明显。
  3.2西医治疗。替加色罗属于8胍类化合物,作为一种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对肠壁肌间丛内的运动神经元进行刺激,分泌出具有抑制性与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对胃肠道的运动功能进行全面调控,还可对乙酰胆碱、P物质、降钙素的基因相关肽等进行调节,控制释放神经递质,改善其在内脏感觉和胃肠道运动。黄华丽等学术报告中总结出[4],李钊等则选择采取西沙必利联合阿普唑仑治疗IBS-C,通过阿普唑仑对患者的睡眠及心理精神方面进行改善,使内脏的神经感觉阈明显改善,来提高治疗效果。龙一文报道中,则采取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作为一种胃肠运动的节律调节剂,能够调节消化道运动的作用,主要通过对胆碱能神经受体起作用,抑制释放乙酰胆碱,改善运动亢进的状态,同时改善一系列临床不适症状。王合新等则采用西沙比利联合山梨醇进行治疗,统计发现,此方案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排便频率、腹痛、粪便性状,优于单纯使用西沙比利治疗。
  3.3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目前中医辩证治疗的优越性日益明显,而西医西药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但二者单纯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前者见效慢,疗程长,后者有一定不良反应,易复发,根治性差。刘建新等人报道指出,采用杜刚毅等采取的四逆散加味方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加色罗治疗,前者能疏肝健脾,后者能增强小肠推进作用和促胃排空,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吴学琴等报道[5],认为“气秘”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选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前者能顺气降逆,后者能促胃肠道动力恢复,刺激胃肠蠕动,从而改善便秘。邬美萍等采取最新中医的润肠疏肝治疗观点,选用加味麻子仁汤作为基础方剂,起疏肝宣肺、健脾益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再配以西沙必利治疗,以促肠动力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4.小结
  通过总结近年来相关报道,皆能显示出中医药在治疗IBS-C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低位,且优势突出,能够有效地发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的特点,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但其辩证分型的差异性较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辩证论治及临床分型的标准,多依靠经验性治疗,因此,单纯中医治疗并未能达到最佳效果;而西医常规治疗具有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二者联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参考文献
  [1]刘建新,邱国海,傅志雄.四逆散加味合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8):1460-1461.
  [2]潘志恒,杨跃武,陈琰碧,等.疏肝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8,30(11):12-14.
  [3]杜刚毅,郑少康.四逆散合五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江西中医药,2006,37(279):53-54.
  [4]黄华丽,王敏英.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67-69.
  [5]吴学琴.四磨汤加西沙比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J].河北医药,2003,25(3):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346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