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心理特点;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因未明,多起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情感、感知、思维、意志行为等的异常。病程多迁延,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1]。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规则系统住院治疗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急性期治疗阶段、缓解期巩固治疗阶段和恢复期维持治疗阶段[2]。根据以上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可将其分为相对应的三个护理阶段,即:治疗阶段护理、缓解阶段护理和康复护理。只有明确患者所处的病情阶段,采取有差别、有重点的护理策略,有的放矢,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现将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求分述如下。
  1  治疗阶段
  此阶段患者处于严重精神病状态,精神活动明显脱离现实,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之间不能协调,表现烦躁冲动、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生活懒散等,患者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精神病,在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排斥外界,治疗的依从性差,也易产生各种意外。这时,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支持对症治疗等,并且,这时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1.1一般护理
  1.1.1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主要精神症状,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重点护理,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1.1.2尊重患者的人格,以热情和蔼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耐心做好各种解释工作。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学习适应性行为,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增加社会交往。
  1.1.3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帮助、督促他们做好处理工作,使患者在精神症状缓解后能够恢复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功能。
  1.2服药时的护理服药是治疗的关键。在患者服药时,医护人员要亲自给药,并设法保证患者服下,以“送药到口,检查服用,服后离开”,防止患者将药藏在舌下、指缝间、口腔两颊、衣服口袋、衣服袖、烟盒或拐角处或乘人不注意时将药片扔掉或吐到药杯内。服药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严防患者将积存的药片一次性吞服,造成意外事故。对拒绝服药者,可以耐心劝说解释,必要时用鼻饲法给药。另外,注意观察服药后有无药物反应的发生,可及时与医生联系,对症处理。
  1.3改善接触态度。此阶段患者接触比较困难,护士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和蔼耐心的语气和语言。对不合作的患者要掌握其症状及心理特点,从关心患者的衣、食、住、行开始。对恐惧、胆怯和接触被动的患者要主动耐心说服,解释住院意义,说明治疗目的,消除恐惧心理。对易激动、冲动伤人的患者,要沉着冷静,加强防卫,排除可能引起激惹情绪的诱因。总之,接触患者时仍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切忌用刺激性的语言和行为激惹患者。
  1.4睡眠护理。此阶段患者大多数睡眠较差,行为紊乱或吵闹,有时来回在病房内走动,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护理上应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患者的睡眠。随时不定期的巡视病房,若发现患者在床上辗转不安,或经常在病房走动。对确定难以入睡者,可根据医嘱常规给予一些镇静催眠药引导入睡,这样对巩固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2  缓解阶段的护理
  此阶段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且趋于正常,自知力开始恢复。患者与周围环境发生较为主动的接触,与病友和工作人员有一定程度的交往,能进行一般性的交谈配合治疗。此阶段除了继续做好生活、睡眠护理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2.1接触患者是了解病情的重要途径。工作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经常有意识地和患者进行交谈。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比较了解医院的制度和一些疾病的症状,而隐瞒病情,这时还应与其家属联系,加强观察,全面了解其对护理有何要求。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获得患者的言语、思维、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曝露病态的体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2坚持开放的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要尽可能不脱离社会生活,组织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多带患者到室外活动,对患者的一些要求要适当给予满足,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以便于管理。
  3  康复阶段
  此阶段患者表现正常,自知力恢复,精神症状已消失,知、情、意协调。此期是巩固疗效、恢复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要加强工娱疗。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信心,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还可组织患者进行一些文体活动,如听音乐、下棋、打球、做操、跳绳以及各种形式的联欢晚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特点,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化。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使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是预防的关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保持心情舒畅,对优点多进行表扬,对缺点不应以简单、生硬的办法去解决,加强说服教育,用办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使其逐步改正,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陷,为他们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转变,对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有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干预”这一综合干预系统拉[3],许多研究证明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维持治疗和家庭关系,增加家庭成员及患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其科学认识对促进病情的恢复,减少复发,改善预后,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完整,减轻社会负担非常重要[4]。因此,随着病情缓解和自知力恢复,患者有了常人的感情和思维,部分患者自认为患了病后一切都完了,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再回想一下患病期间的病态表现,觉得无脸见人,担心会被家人、社会抛弃,以至心理消沉、自我封闭,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而去自杀。所以,出院后如果患者在生活上得不到良好的亲属照顾以及适当的工作安排,再遇到不良的社会舆论刺激时就容易使其心理上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私自停药,从而导致病情复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长期、慢性,且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但有关研究已表明除了维持药物治疗,良好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可以明显降低其复发率。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纠正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有效地预防病情的复发。
  总之,目前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无特殊灵丹妙药,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又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把抗精神病药物与多元化的心理社会性康复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5,6]。
  参考文献
  [1]高树河.临床精神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5.
  [2]沈渔邨.精神分裂症.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9:527.
  [3]宋立新,王喜澄.康复精神医学的动态和展望[J].上海精神医学.1999,11(增刊):51-52.
  [4]朱紫青.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与社会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增刊):46.
  [5]付凤珍,刘琳,郭军,等.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3,18(5):385-386.
  [6]刘琳,高彩凤,岳淑英,等.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626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