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素青 马引弟

  [摘要] 静脉留置针(套管针)为头皮针的一次性换代产品,其操作简单,不易穿破血管,并且可以减少液体的外渗,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可减轻痛苦、缓解心理压力,对于护理工作者可提高其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目前已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套管针现已成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而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临床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a)-0016-03
  静脉输液是护士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静脉头皮针输液已凸显出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弊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头皮针的不足,并发挥了其自身的优越性,对患者和护理工作者都有变革性的作用。静脉留置针现已成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笔者针对套管针的护理及临床应用查阅近年相关资料,综述如下:
  1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最多的是美国BD公司和德国贝朗公司的产品。留置针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血管的情况合理选用,成人一般选用18~20号,小儿选用20~22号,如遇严重失血性休克或急需快速补液时,常选用16号[1]。相对小号的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损伤较小,并且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 血管的选择
  成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一般首选头静脉,这些血管粗直且弹性好,易于固定并且无静脉瓣。对创伤性患者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许燕等[2]发现,为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最好不要选择手背静脉。俞淑荣等[3]以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胸腹壁浅静脉进行套管针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戚虹[4]认为,患儿(<3岁)宜选用耳后静脉、颞浅静脉或其额角分支及头部其他浅静脉。目前, 静脉留置针输液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的患者。
  3 穿刺方法
  具体操作是首先消毒皮肤直径8.0~10.0 cm,检查套管针是否完好,然后左手固定皮肤,使穿刺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针翼,以15°~30°的角度针头斜面朝上直接刺入血管[5],此时进针速度不要过快,用力不要过猛,见回血后(回血慢可稍作停顿)右手持针翼压低5°~15°,再缓慢沿血管进针1~2 mm,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缓慢退出针芯2~3 mm,再根据静脉走向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拔出全部针芯;退针芯时按压外套管尖端处,可明显减少血液外溢[6],确认穿刺成功后用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7-8]。魏晓霞等[9]认为,对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患者行分次扎止血带的方法可以提高套管针穿刺成功率。分次扎止血带即扎紧止血带,用手轻轻摩擦皮肤约1 min,松开止血带片刻后再扎紧止血带。施玉华等[10]在操作中研究使用右手食指背侧面弹送外套管的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此方法优于左手反向推送外套管及右手食指掌侧面推送外套管的操作方法。
  4 封管药液的选择及封管方法
  4.1 封管药液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肝素钠封管液(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肝素钠12 500 IU[11])和0.9%氯化钠注射液。使用肝素钠封管液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并且大剂量优于小剂量。封管时常规消毒肝素帽,抽3~5 mL封管药液,注射器针头应斜面刺入肝素帽内均匀推入,12 h使用1次,维持时间可达24 h[12]。封管时边推封管液边退针(即正压封管)较推注完后再拔针(针管插入肝素帽内3~5 mm),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刘文华[13]选用5 mL无菌生理盐水8 h一次正压封管,可维持48 h。全翔凤等[14]报道输液完毕用100 U/mL的肝素钠盐水液3 mL,以正压封管的方法封管,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12 h后同法注射1次。饶庆华等[15]研究发现,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上,肝素钠封管液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并且肝素对治疗无影响,建议小儿肝素钠封管液的剂量为2 mL,各年龄组使用肝素盐水的浓度:新生儿0.5 U/mL,29 d~3岁1~5 U/mL,4~7岁5 U/mL,8~14岁5.0~12.5 U/mL,血液高凝状态下选用25 U/mL,封管时间可长达30 h。张家荣等[16]通过分组研究新生儿头皮留置针留置的天数,采用3 mL肝素钠封管组明显多于2 mL封管组。笔者分析认为,2 mL肝素钠封管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故导致留置时间短且易发生堵管。戚虹[4]以670例<3岁的患儿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为研究对象,认为用5 mL肝素液(25 U/mL)封管优于2 mL肝素钠封管液。有学者[17]报道,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10 mL肝素钠封管液封管比较理想。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集的重要因素之一,用多大剂量封管液效果最佳,国内报道不一,笔者分析认为这与护理工作者的封管操作技术及某些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综上所述,在封管液的选择上,大多数学者认为肝素钠封管液的效果要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并且大剂量使用优于小剂量。当然,在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封管液。
  4.2 封管方法
  推注封管液时应该缓慢推注,过快、过猛推注封管液易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液体外渗和局部肿胀。研究表明,即便使用相同的封管液,封管方法不同,效果差异明显。采用缓慢推注法封管效果明显优于快速推注法封管。封管过程中针头不能一次完全拔出,要剩下针尖,把剩余的0.5 mL封管液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目的是要使留置针管腔内充满液体,避免血液反流凝固堵塞针头。曹忆妹等[18]研究认为,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堵管的发生率较推注完后再拔针堵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5 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5.1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是临床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19],尤其是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如果出现此种现象给予0.9%NaCl溶液10 mL+2%利多卡因5 mL+氢化可地松0.5 g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治疗[20],或用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治疗。护理工作中要加强责任心,仔细观察,只有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才能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
  5.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亦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1]。血凝块堵塞或高营养液可黏附于管腔内壁,如导管冲洗不彻底将会堵塞。另外一种是管腔口形成血栓活瓣,一旦血栓发生脱落,栓子进入血液循环,可造成肺小动脉栓塞。
  5.3 肢体肿胀
  发生肢体肿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输液肢体长期保持不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长期以来,患者为防止漏液,输液肢体保持长期不动,可以,使输液肢体背面受压[22],静脉回流受阻,加之术后输入大量的液体,更是加重输液肢体负担,从而引起输液肢体水肿,停止输液后水肿可缓解或消退[23]。肢体按摩或做伸屈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输液肢体肿胀[24]。
  5.4 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部位、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套管针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药晋红等[25]通过92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观察结果显示静脉炎只与留置针技术与管理有关。肖金平等[26]认为,静脉炎与输注药物有关。汪守凤等[27]认为,静脉炎的发生率上肢较下肢少。另外,免疫力低下也是静脉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穿刺对血管所造成的管壁创伤、药液的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的局部炎症反应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所以,要加强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曹忆妹等[18]研究认为,静脉炎的发生与封管液的剂量和封管液推注的快慢有关。彭翠香[28]报道,静脉炎还与留置针型号有关,认为24 G静脉炎的发生率要低于22 G,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留置针以细、短为好。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套管针的留置时间有明显关系,即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此外,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不熟练及封管的方法不正确及有些患者的自身疾病等因素,都可影响静脉炎的发生率。美国输液护会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 d[29],我国临床上套管针一般留置5~7 d,也有留置7~10 d的报道。但李小燕[30]认为,套管针留置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建议将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我国尚无统一规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需要而定,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
  6 小结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率、不易穿破血管、减少液体外渗、缓解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减轻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套管针现已成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而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并发症,但是由上述资料可知并发症已有较好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总体来说,静脉留置针在未来会更加普遍的使用,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曾柳芳.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病人的应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17(1):263.
  [2] 许燕,赵艳伟. 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5.
  [3] 俞淑荣,周春芬. 静脉留置针在胸腹壁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3.
  [4] 戚虹. 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0,15(2):78-79.
  [5] 孙艳平,杨桂涛,常雁军.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410.
  [6] 唐荣珍. 退出留置针针芯避免血液外溢方法的探讨[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37-38.
  [7] 徐德玲. 颈外静脉与大隐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抢救循环衰竭时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37.
  [8] 刘芳.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69-170.
  [9] 魏晓霞,王翠花. 在充盈不佳血管中止血带对套管针穿刺的影响[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7-8.
  [10] 施玉华,厉玉光. 头皮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63-364.
  [11] 孙会会,马笑平,李红梅,等. 留置针在葡萄糖-胰岛素释放实验采血中的应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320.
  [12] 王爱珍. 200例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应用报告[J]. 中国医师杂志,2001,3(S1):254-255.
  [13] 刘文华. 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心血管病房的应用体会[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9(2):40.
  [14] 全翔凤,毛斌妹. 留置针在小儿科应用的探讨[J]. 华夏医学,2001,14(5):755-756.
  [15] 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29-331.
  [16] 张家荣,李翠芳,吕义荣,等.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17] 王素婷,李亚静,牛静. 浅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式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3):60.
  [18] 曹忆妹,陈妙娟,王九花,等. 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19] Rittenberg CN,Gralla RJ,Rehmeyer TA. Assessing and managing venous irritation associated with vinorelbine tartrate(Navelbine)[J].Oncol Nurs Forum,1995,22(4):707.
  [20] Peter L,Inga O,Otto P. Dicloxacillin:a higher risk than cloxacillin for infusion phlebitis[J]. Scand J Infect Dis,2003,35:397-400.
  [21] 丁小芬,顾海燕,伍逸. 1例深静脉置管致血栓活瓣形成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50.
  [22] Albanell J,Basela J. Systemic therapy emergencies[J]. Semin Oncol,2000,27:347-361.
  [23] 郝小红. 浅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患者的应用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85-86.
  [24] 陈叶玲. 留置针输液时活动关节对输液肢体血液循环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35-36.
  [25] 药晋红,胡牧,张平. 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 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367.
  [26] 肖金平,陈奇志,肖清秋. 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0,15(7):420-421.
  [27] 汪守凤,江宾,邓德明,等.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373.
  [28] 彭翠香. 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0, 15(10):617.
  [29] 陈显春.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8,18(1):42-43.
  [30] 李小燕. 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5(5):300-301.
  (收稿日期:2012-11-22 本文编辑:陈 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055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