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跃珍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获得情感的提升,领悟文中的精髓?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就此进行了尝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扎实过好字词关、朗读关,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进入文本之前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对课文的朗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深入地理解;相反,脱离了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因此在《秋天的雨》的朗读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揭题后我也不例外地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潜心会文”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受,丰富的体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在诵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自主朗读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的朗读指导中,对文章进行揣摩和体会,一步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秋雨中的景色,以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五彩缤纷”,从而为下面学生能读出五彩缤纷做好铺垫,埋下伏笔。而后我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清新而又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秋天的图片,那些图片色彩丰富、美不胜收,有五颜六色的山,有在阳光下闪烁的一排排金黄的银杏树,有火红的枫叶和枫林,有金黄的稻海和丰收的果园,还有那些多姿多彩的菊花……这些图片都让学生叹为观止。通过这些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直觉印象,对秋雨中的“五彩缤纷”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在感受之后,我又让学生轻轻读课文第二段,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经过学生的读划和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么多的颜色交错在一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五彩缤纷”,这样,学生就把直觉印象中“五彩缤纷”和文本中的“五彩缤纷”联系起来了,把感知的形象和抽象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了,可以让学生把在感知中的感情投入到语言文字中,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
  三、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将朗读和想象相结合,才能使“读”富有深度。学生朗读时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激发情感,把对部分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让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咀嚼、品读文中语句,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评价,读中显境,读中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清晰、丰富、敏锐的语像感,建立语言与表象的心理联系。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我就在学生领悟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后,再来个“回马枪”,让学生读出”五彩缤纷”,进行反复品味,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依据语意品赏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意感。有了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学生对和颜色有关的字词就显得特别敏感,在读第二段的时候,当学生碰到表示颜色的字词,就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或重读,或轻读,有的还摇头晃脑,读得可谓有滋有味。但是读完之后,我并没有就此了结,而是不露声色地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想象,让学生不但能读好,还能读中显境,此时学生在读优美的语句时,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有美好的景色了。
  四、再读课文,领悟精髓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精神的内核。作者总是在平素的生活中有所触动,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把理念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在阅读之中,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以第三者的身份,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这样的思考,是学生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为基础,去反观作者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对课文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反观中,领会作者表达的匠心之所在,从而完成情感到语言的消化吸收,习得表情达意的技能。在这篇课文中我这样教学:教师一边呈现有关的画面,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当秋天的雨把金黄色献给田野,把橙红色带给果树的时候,田野和果园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充分地感受到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的丰收了。
  而后让学生读田野和果树的句子,“金色的海洋”、“你挤我碰”学生就能领悟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有了内心的深刻体会,相信此时的赞叹之声不是学生的“无病呻吟”了,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欣赏和赞叹。
  朗读是语文讲读教学中的传统方法,教学中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使“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100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