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坤生 罗智敏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的影响。 方法 分析两院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MI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狭窄程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 结果 ①两组靶血管直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术前、术后两组靶血管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靶血管狭窄程度,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②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LDL-C、TC、CRP、TNF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DL-C、TC、CRP、TN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防治PCI术后狭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再狭窄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62-0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但术后3~6个月易发生再狭窄,影响患者的康复[1]。他汀类药物具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抗炎、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形成作用,本组研究探讨瑞舒伐他汀对MI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程度、血脂、炎性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顺德区中医院和佛山市中医院心内科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MI患者76例,均符合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南诊断标准[1]。76例患者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41~72岁,平均(58.5±3.9)岁。入选标准:有冠心病(或心血管)病史,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在冠脉内植入药物支架。排除标准:入组前3周内行调脂药物治疗者;术后72 h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移植血管病变者;肿瘤、心、肝、肾功器质性病变者。将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术前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瑞伐他汀(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0405),10 mg/d,1次/d以6个月为1个疗程及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狭窄程度;LDL-C、TC、CRP、TNF水平。
  1.3 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标准[2]:支架内管腔直径狭窄≥50%即判断为狭窄。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靶血管直径及狭窄发生率比较
  两组靶血管直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t=2.782,P<0.01),术前、术后两组靶血管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72,P>0.05)。两组术前靶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71,P>0.05)。术后比较两组有显著性改变(χ2=2.227,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靶血管狭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改变(χ2=3.104,P<0.05)。见表1。
  2.2 两组LDL-C、TC、CRP、TNF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LDL-C、TC、CRP、TN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74、0.372、0.417、0.532,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LDL-C、TC、CRP、TN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0.548、0.633、0.544、0.672、0.489、 0.743、0.283、0.671, 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DL-c、TC、CRP、TN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2.263,2.107,2.114, 2.022,P<0.05]。见表2。
  3 讨论
  PCI 治疗MI疗效确切,但易出现术后再狭窄,重者可导致接受支架植入的靶血管完全堵塞。目前对于术后狭窄的机理尚未明确,但多认为与患者病变血管情况、炎症因子干预、残余狭窄程度及合并糖尿病等有一定的相关性。PCI后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为发生新生内膜增殖,血管内膜组织与平滑肌过度增生,血管细胞过度增殖与迁移,与血管重构过程,从而导致狭窄和发生。手术创伤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导致的炎性反应,异常细胞增殖、迁移、新生的起始原因。目前PCI后行支架植入的患者约占15%~35%[3]。因此目前在PCI术前、术后即行抗炎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4]。
  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延缓甚至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功能[5,6]。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起到降脂作用,同时对于临床预后也有显著影响,这种改善预后的作用与降脂机制无关。其主要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实现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稳定的作用。瑞舒伐他汀为最新一代他汀类药物,可下调CRP的合成而起到抗炎作用,下调sCD40L激活蛋白激酶增加NO 含量[7]。阻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稳定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等作用,有利于防止再狭窄的发生[8]。   血脂升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动脉硬化,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原因。降低LDL-C水平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PCI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CRP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可产生炎症介质,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异常增生,斑块易脱落,导致管腔狭窄的发生[9]。
  本组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应用PCI对MI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影响,可降低靶血管直径,降低LDL-C、TC、CRP、TNF水平,认为瑞舒伐他汀在防治PCI术后狭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下一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以消除研究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 李玉霞,江珊. 瑞舒伐他汀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 585-588.
  [3] 王震,曹晶茗. 血管内超声及药物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进展[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27(1):75-80.
  [4] 王金凤,辛秀英,丁彬. 硬膜外舒芬太尼超前镇痛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5(17):79-80.
  [5] 朱艳辉,王希柱,宋巧凤,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肺心病患者big-ET及hs-CRP 及PAP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2,32(15):2003.
  [6] 石先辉, 贾如意.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2008,14(14):1888-1890.
  [7] Huang Y,Venkatraman SS,Boey FY,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performance of a dual drug-eluting stent(DDES)[J]. Biomaterials,2010,31(15):4382-4391.
  [8] Luvai A,Mbagaya W,Hall AS,et al. Rosuvastatin: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lin Med Insights Cardiol,2012,26(6):17-33.
  [9] Vizzardi E,Nodari S,Zanini G,et al.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 predictor for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J]. Intern Emerg Med,2009,4(4):309-313.
  (收稿日期:2013-0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501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