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利

  【中图分类号】R57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35-01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且症状每因忧虑、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加重,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学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未定型(IBS-U)[1]。现将近年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及中西医诊治研究综述如下。
  1中药内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便秘”、“气秘”、“腹痛”等范畴,与“郁证”也有一定联系。目前临床上各医家对其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李华燕等[2]认为IBS-C的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其中尤以肝与大肠为主,即肝气不调、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机。陈彤君等[3]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肝属木,为刚脏,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脾属土,主运化,肝气郁结,克伤脾胃,而致脾胃虚弱,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机阻滞,大肠之气不得肝之疏泄,又不得脾之运化,则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大便秘结;若久病致肝气虚损,疏泄不及,推动无力,大便亦结而不下。而张静华[4]则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主要为忧愁思虑、情志不畅;病机为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气机郁滞,不能宣达,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病位在大肠,与肝脾有关。云雅卿等[5]研究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与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认为肝肾阴虚,肠燥热结是便秘型的核心病机,临床所观察病例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虚秘为主,便秘型虽有肠道腑实之标实,但究其病因大多因虚而致,或因津血枯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或因气虚无力,大肠传导失司,推动乏力所致。
  因各医家对IBS-C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治法与方药也随之不同。廖静等[6]认为肝郁气滞是IBS-C根本;肝气不调、大肠传导失司为其主要病机,以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润肠通便为治法,方用四逆散合六磨汤随证加减治疗,如见粪如羊屎,外裹粘液,少腹结块,按之胀痛,舌质红,少津苔黄或黄燥苔,脉细数,加生大黄15g、决明子20g、生地15g;如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加玄参20g、生地15g、麦冬10g;如腹痛较重,加延胡索10g,倍白芍;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者加远志15g、夜交藤10g,并改柴胡10g 为15g,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张向荣等[7]同样认为肝郁气滞是IBS-C根本,不同的是张向荣等以调畅气机、通腑止痛为治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9g,枳壳10g,木香、白芍、陈皮、当归各12g,白术15g,炙甘草6g;气虚加太子参15g、槟榔9g;肝气郁滞重加青皮12g、川楝子6g;阴虚肠燥加玄参、火麻仁各15g;阳虚加肉苁蓉15g;腹痛剧加炒延胡索15g;腹胀重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2g;病程长加熟桃仁10g,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66.67%。林健祥等[8]则认为便秘型IBS的发生由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致肝脾失和而成,运用自拟方枳术芍甘汤治疗,药物组成为:生白术 60g、枳实30g、白芍30g、甘草10g、生地30g、火麻仁30g、厚朴15g、决明子30g,若气虚便秘加太子参30g、北芪30g;热秘加大黄10g(后下)、蒲公英20g;阳虚便秘加肉苁蓉 20g,服药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9%、91.7%。潘相学等[9]认为肝热脾虚是IBS-C的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应从清肝实脾入手进行,予肝脾舒合剂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后比较,腹痛、肠胀气、大便频率、大便形状及排便费力感等症状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刘阳等[10]治疗突出“肝郁脾虚,肠失濡润”的病机核心,并以“通降”为用,拟调肝理脾通腑法治疗便秘型IBS,主要用药:柴胡12g,白芍30g,枳壳30g,厚朴15g,干姜10g,半夏曲15g,生白术15g,陈皮10g,槟榔30g,甘草6g。水煎至400mL,早、晚分2次口服,每日1剂。再辅以饮食治疗,每日早晨口服生燕麦50g,并保证每日饮水2000mL,分4次饮,每次500Ml。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症状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2中西医治疗
  随着中医及西医在各自优势方面的发展,目前许多医家已开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又称之为“脾约丸”,本方一则可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刘蔚等以单纯服用匹维溴铵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基本方:麻子仁20g、芍药15g、枳实15g、大黄8g、厚朴15g、杏仁12g;若兼有腹痛者加延胡索;腹胀者加瓜蒌、郁金;焦虑、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酸枣仁,纳差者加神曲及谷芽、麦芽,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疗效显著。李倩等在治疗IBS-C时将自拟方剂联合莫沙必利片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3%,疗效显著。近年研究发现,益生菌制剂在调节肠道菌群的同时,还通过纠正促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比例失衡,改善 IBS 症状;四磨汤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之功。苏军凯等选取便秘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益生菌组、枳术宽中组及联合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治疗2周后对3组IBS患者便秘缓解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益生菌组、枳术宽中组和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 ,75% 及92% 组间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联合应用益生菌可提高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便秘型IBS 的疗效
  3针灸治疗
  目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IBS 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逐渐深入,认为 IBS 的发病主要与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的作用、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等有关。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 IBS 疗效确切,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胃肠动力都有调节作用。临床上针灸治疗便秘型 IBS 较常用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天枢、中脘等,肝郁气滞者加阳陵泉,心脾两虚者加三阴交、关元等。治疗组采用雷火灸进行治疗,穴取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均取双侧,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便秘、心烦易怒、腹痛、嗳气、呃逆,失眠多梦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   4中药灌肠
  长期便秘可因毒素存留体内,不能随大便排出而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胃溃疡、结肠炎、结肠肿瘤、痔疮、前列腺肥大等。胡团敏认为通腑即使肠道内存留的多种毒素排出体外,其运用大肠水疗结合自拟中药灌肠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与单纯中药灌肠治疗比较,减少便秘复发的效果更佳。张波等则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的病因、病机多责之于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尤其是肝与脾之间功能的失调,使气机壅滞,运用自拟理气通便中药:大黄10g、枳实15g、木香10g、槟榔15g、乌药20g、白芍20g;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2g,水煎取汁,每晚睡前50-100mL保留灌肠;配合灸法治疗,灸法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为主,辅以任、督两脉,皆在调理脾胃、疏调气机、平衡阴阳。有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等,腹痛者配合谷、行间;焦虑失眠者配内关、太冲,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4.1%,对照组有效率76.5%
  5小结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缠绵难愈,症状反复发作,影响人们生存质量及工作,且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中医在该病的治疗方面疗效确切,但仍存在基础实验研究少,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待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文耀,陈朝元.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证治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728-730.
  [2]李华燕,张颖芹.理气润肠类中药复方颗粒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788-789.
  [3]陈彤君,朱叶珊,褚志敏,等.调肝理脾通腑法配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陕西中医, 2011,32(5):572-573.
  [4]张静华.“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2012,44(2):30-31.
  [5]云雅卿,王红霞.加味二至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验案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29
  [6]廖静,熊炬.四逆散合六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 2011,29(9):59-60.
  [7]张向荣,杨丽萍,周艳玲.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8):20-21.
  [8]林健祥,曾素娥,谭朝辉,等.枳术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25(6):71-72.
  [9]潘相学,郑昱.肝脾舒合剂治疗肝热脾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26(3):41-43.
  [10]刘阳,朱叶珊,陈彤君,石志敏. 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25(11):1913-19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375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