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肠安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雪梅 胡明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安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入院的40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服用自拟方肠安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5%。结论 中药自拟方口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肠安散;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0-0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多病因、异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功能紊乱的特点,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归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腹痛”、“郁证”等范畴。其发病以脾虚为本,虚实夹杂、正虚邪实是本病的病理特点。目前IBS己成为全球性胃肠功能疾病,在我国,女性患者的发病率约为男性1.5倍,40岁以上患者出现首发症状极其少见。其发病有季节性,春季高发。
  经反复临床实践,发现肠安散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有一定效果,为此,现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应用肠安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疗效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40例,参照200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及2002年5月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泄泻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肝郁脾虚证,其主要证候:餐后即泻,或时溏时泻,夹有粘液;或泻下不爽,伴白色或黄色粘液便,食少纳差,腹痛,泻后缓解,或食后腹胀,脘闷不适,舌质淡或舌体胖有齿痕,苔黄腻,脉细滑或濡滑。
  1.2 治疗方法 以肠安散为主,基本方:太子参15g,当归12g,炒白术15g,茯苓15g,枳实12g,葛根15g,黄连6g,广木香lOg,炒白芍15g,砂仁6g,陈皮6g,甘草6g,每次150ml(机煎密封,每袋150ml,煎30分钟),每日2次,早晚温服;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3年版)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恢复正常,无粘液及脓血便,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②显效大便近似成形或便溏,每日1次,无粘液及脓血便,伴随症状及体征的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③有效大便的次数本质有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的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195%;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 果
  治疗12周后,痊愈24例(60%),好转14例(60%),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5%。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IBS尚未形成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案,无论是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都不能达到确切效果,大部分药物是对症治疗而非针对IBS的发病机制,对症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如部分抗抑郁、抗焦虑和调节内脏敏感性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病人难以忍受,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更有利于对IBS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其重视辨证论治。中药治疗IBS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能克服西药治疗阻断一两个病理环节的不足,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本方具有疏肝健脾之功效,方中党参甘,温,归脾、肺经,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补气,化湿利尿。木香行气止痛,葛根升阳止泻,黄连清热燥湿,健脾解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芍缓中止痛,养血柔肝,与白术配伍,土中泻木,茯苓利水健脾。
  肠安散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①太子参有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反应的作用;②炒白芍能调节胃肠的兴奋和抑制,调节细胞免疫,具有疏泄肝胆、利尿和抗菌作用;③广木香有兴奋或抑制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具有利胆、利尿作用;④炒白术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⑤黄连中含小檗碱(黄连素)、甲级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可以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⑥砂仁煎剂有抑制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的作用;⑦白芍有镇痛、解痉和护肝作用;⑧茯苓有利尿、镇静、调节免疫等作用;⑨甘草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具有缓解疼痛、抗菌和抗过敏作用。因此,肠安散的主要功效适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证IBS患者,其组成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与IBS以免疫炎症反应和内脏高敏感性为主要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肠安散能较好地改善IBS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由于病历数目所限,对于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如肝郁脾虚证中肝郁与脾虚轻重程度的不同,还需要在肠安散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扩大临床资料的收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以期得到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424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