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小娟

  【摘 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和践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我国的校企合作教育在实践中仍处于浅层次运行的现状。如何突破旧的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和通道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也是我校计算机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之于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同时还可以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之于企业,校企合作不但减少了员工的培训成本和时间,而且缓解了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之余学生,校企合作提供的工作岗位既强化了技能,又减轻了经济负担。因此,学校、企业、学生以及社会都能从中受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要素。而“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基本要素,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措施。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1.学校模式。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正规性、系统性和育人的全面性。但却习惯于传统应试教育,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培养,导致学校与企业联系薄弱。
  2.企业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员工职业培训模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和连续性。但却缺乏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职业技术传授教单一,不能全面保证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规模数量、种类和质量。
  3.合作模式。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最具前景的培养模式。它吸取了学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优点,调动了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和企业设备,理论联系实际,使人才培养与需求紧密结合。但合作模式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受政府、法制、学校、企业、体制、经费等因素的制约。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流程;2.保证资源共享、双方互惠互利;3.保持积极联系、校企深度合作;4.全面提升能力、注重培养技能。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1.国家的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不够。首先,我国现在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试验;其次,还未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指导手册,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最后,学校体制滞后,弹性学制有待建立,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前景。
  2.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
  3.学校管理制度的制约。校企合作带来的管理上的变革,学校行政人员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阻力。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
  4.学校与企业之间运行的问题。我国中职校企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深度不够。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做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到“职业人”,再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我们建议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制定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规定,明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同时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激发企业的需求动力。对于分散就业的模块,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尽快建立起连接企业、学校、政府之间的合法中介组织和机构,建设与企业双向沟通的面向市场的校企合作信息网络,设立企业信息资料库和人才信息资料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使校企合作高效运行。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成立校企实训指导工作委员会,按企业岗位要求,分解量化各岗位的技能要求,要求学生“顶岗”锻炼,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工作。
  2.采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直接送培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进行顶岗作业,同时引进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到校参与生产和教学指导。
  3.与企业合作,把学校建成企业的职工培训、考核鉴定基地。利用学校师资和设备,积极开展企业的在职技术人员培训、考核鉴定和技能比武
  4.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建立就业网络,围绕企业的“订单”,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办法上谋求合作,使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各扬其长。
  5.引进企业品牌,联盟合作。例如:我市财经学校计算机专业引进北大青鸟短训课程,由北大青鸟按照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进行师资的培训、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输出,标准考试及认证,同时协助学员联系实习、推荐工作。
  6.股份合作办产业。成立学校图文公司。采用“前校后厂”形式,既为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又面向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同时向社会承接图文印刷业务。学生同时以“学徒”身份参加顶岗实习,以产养学、以研促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技能与生产的融合。
  7.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开发,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开发,例如:我校教师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网上在线考试系统》、《校园网络管理系统》、《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等科技成果,设计各行业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又取得了社会效益。
  四、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探索
  1.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具体包括:文字数据处理模块、平面设计模块、动漫设计与网页制作模块、硬件组装与网络技术、影视后期处理模块。
  2.与广告公司合作开发平面设计精品课程。并按照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制定、修订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使得课程建设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
  3.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今年来不断从高校引进年轻教师,并通过“五个一”工程教研活动、企业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
  4.成立了由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咨询指导委员会。2010年的年会上,各专家代表对我系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计划、校企合作等领域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学以致用的根本保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是基础,政府政策支持和导向是保障,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是核心,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是关键。而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仍需拓展其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高佩岩.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0(3).
  [2]顾荣.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0(4).
  [3]王华.有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873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