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与长期住院治疗对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梓朗 肖垚南 黎海云 陈丁玲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与长期住院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
  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组和住院组,每组60例。社区组经短期急性期住院治疗后返回社区康复治疗,住院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入组时及1年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BPRS、SF-36各个维度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社区组SDSS、一般健康(GH)、社会活动(SF)及心理健康(MH)评分均优于住院组,且精神恢复总有效率高于住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精神恢复正常,但社区康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社会活动能力、且心理健康情况较好、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较低,患者精神恢复好。
  【关键词】 疗效; 精神分裂; 心理; 康复治疗; 住院治疗; 社区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and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From March 2013 to April 2014,12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mmunity group and the inpatien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each group had 60 cases.The community group returned to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fter the short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the inpati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the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scale (SDSS) score,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scor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the time of entry and after 1 year.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PRS,SF-36 and SDSS scores of two groups at the time of entry(P>0.05).After 1 years of treatment,the community group SDSS,general health (GH),social activities (SF) and mental health (MH) scores were better than the inpatient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ental recovery was higher than the inpatient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ospitalization can effectively help patients with mental recovery,but th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cial activities and mental health,but also the degree of social function defect is low,the patient mental recovery is good.
  【Key words】 Curative effect; Schizophrenia;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patient treatment; Commun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ding City,Luoding 52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40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的特点,临床上多表现为情感、思维、感知觉、行为等方面异常[1]。精神分裂症起病早期控制不佳,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精神衰退和精神残疾,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巨大影响,而且会加重家庭和社会医疗负担[2]。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在近年逐步改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有不足之处,而中国的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更有待进一步提高[3]。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社区精神卫生资源缺乏及家庭支持不足,仍有很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模式以长期住院为主,目前精神分裂症在县、市级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为50%~90%,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会长期脱离社会,形成住院综合征,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功能衰退[4-5]。因此,本研究将在广东西部地区对社区康复治疗和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种治疗模式下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于本院住院3~6个月,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精神分裂症,经临床评估已经达到痊愈标准,但因为社会原因仍继续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住院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3~59岁,平均(48.6±4.5)岁;病程2.3~8.0年,
  平均(4.3±2.1)年[6]。选取同期于本院住院治疗3~6个月后痊愈出院,符合ICD-10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作为社区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8.4±4.6)岁;病程2.6~9.0年,平均(4.5±2.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期间,所有女性患者均未出现妊娠反应或哺乳情况、患者身体重要器官无功能性障碍、无相关药物及酒精依赖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能积极配合医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住院组患者按《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遵循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及个体化用药原则随机选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主要用药有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喹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经过足量足疗程治疗病情反复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更换其他抗精神病药进行系统治疗。社区组患者以同样的用药原则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成立相关社区康复治疗小组,具体如下:(1)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对患者及其家属施以安全用药教育,使其认识到长期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安全用药技能;(2)做好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康宣教: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引导,帮助照顾者掌握家庭内部的交流技巧,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缓解其负性情绪程度,降低自杀可能性,维持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状态,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机率;(3)生活技能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安排康复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对其劳动成果给予及时的价值肯定,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4)社会人际交往训练:为患者创造社交条件,督促和鼓励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培养其团结协作意识,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5)职业技能训练:设置合理的职业康复训练课程,评估其职业能力,与患者共同确定适宜的职业工种,并施以相应的职业咨询和技能训练,帮助解决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业难题。所有患者均治疗1年,并于治疗后观察患者疗效及心理健康、社会能力等方面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价 (1)精神症状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由精神科专业人员对患者情感交流、思维障碍、敌对猜疑等18项进行检测,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该量表由3位精神科临床医师进行评定,评定前均进行量表一致性培训[7]。(2)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采用自评量表SF-36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此两种量表均为患者自评量表,均于研究者的指导下患者根据指导语进行评估。入组时和1年后两组患者身体影响(RP)、社会活动(SF)、一般健康(GH)、心理健康(MH)、体能(PF)等恢复情况采用SF-36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恢复好。根据相关文献自制SDSS,对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职业和工作、个人自理、婚姻职能等7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越严重[8]。(3)治疗效果采用临床精神分裂恢复评测表进行调查,结果分为疾病治愈、病情好转、病情有所恢复及病情无进展,精神恢复总有效率=(疾病治愈例数+病情好转例数+病情有所恢复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1年后BPRS、SF-36各个维度及SDSS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BPRS、SF-36各个维度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社区组SDSS、GH、SF及MH评分均优于住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状况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社区组精神恢复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住院组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40,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明显家族遗传的慢性精神疾病,发病因素至今未明,但此病病程较长,多数病患在青壮年期起病,且易反复发作。疾病发作时会因感知觉障碍出现幻觉,如幻听、幻嗅、幻触等,会出现思维障碍,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病患会因思维逻辑性和联想性等方面发生障碍,出现妄想包括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及关系妄想等[9]。国内统计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为6.55‰,5年复发率>80%占精神残疾的82.5%[10]。服药依从性差,未按医嘱服药是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1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问题始终较为棘手,当前较为常见的方式有社区康复和长期住院治疗两种模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这两种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都具有一定疗效,住院治疗虽可有效帮助患者精神状况恢复正常,但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与社会出现脱节造成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社区康复治疗可有效避免此类现象出现,社区组织或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且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心理辅导,患者心理情况恢复较好[12]。
  本研究结果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治疗控制急性精神症状后,无论是回归社区康复治疗或仍然在精神病医院长期住院治疗,1年后均能达到精神症状的有效康复,但是在社区治疗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更好,社会活动及心理健康能力更佳[13]。住院条件下,患者的遵从医嘱服药得到保障,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病情,减少复发风险。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精神病专科医院仍然为封闭性管理病房,患者的活动场所有限,长久无社会接触甚至饮食、衣着和个人用具皆依赖旁人管理,时间长了会形成住院综合征,丧失了学习、工作及生活能力,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精神残疾[14-15]。多项研究发现,社区精神康复治疗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社会功能有效康复,进而减少疾病复发,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16]。西方发达国认为精神病治疗和康复应该是一个无间隙的过程,在经历了“去机构活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甚至很多国家取消了长期住院的治疗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精神病医院短期住院控制急性精神症状后,鼓励患者回归社区进行康复治疗[17-18]。国内专科精神病医院的住院时间亦逐渐缩短,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社区精神卫生资源不足,精神卫生服务质量落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差,很容易出现停药而复发的情况[19]。因此,有些家属为了减少患者病情复发及减轻照料负担,建议患者长期住院治疗,而这种长期住院的治疗模式并不利于患者功能康复。因此,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社区精神卫生资源应该加大投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应当进一步提高,让更多的患者有机会回归社区进行有效康复,减少精神衰退[20]。   综上所述,长期住院治疗及社区治疗均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社区康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社会活动能力,且心理健康较好、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较低,患者精神恢复好。因此,应当鼓励患者早期回归社会,有利于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文秀.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与长期住院治疗模式对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173-1175.
  [2]华仁香.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190-192.
  [3]孙伟,马世发,李亚军,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86-87.
  [5]尹燕,张蓉,詹少虹,等.三级护理评估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68-70.
  [6]蒋菊芳,张紫娟,费静霞,等.延伸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086-4089.
  [7]林楚卿,梁转好,梁锦萍,等.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27-128.
  [8]孙伟,马世发,李亚军,等.关于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80-81.
  [9]王伟.精神分裂症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中外医学研究,2010,8(9):148.
  [10]刘湘林.单纯药物与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3-4.
  [11]张志琼,林美琴,黄清如,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71-72.
  [12]钱志梅,王曙光,徐晔,等.不同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4-5.
  [13]郑梅,王荷芳,彭文玲,等.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78-79.
  [14]姜国清.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80-181.
  [15]高贤兰.体育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65.
  [16]宋兰君.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21-23.
  [17]陈汝兰,苏保育,杨宇,等.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4):300-302.
  [18]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49-252.
  [19]那爱国,孔德志,荣俊飞,等.模拟社区康复训练对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1):44.
  [20]赵涛,张传海,庄美芳,等.家属培训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5):29-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460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