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安忆星光下的温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茵颖

  《今夜星光灿烂》以写人为主题,记录了王安忆对于一个个人的回忆与理解。该书是王安忆非虚构系列的第四本,书中共收录了五十八篇散文。这些人里有巴金、陈凯歌、陈丹青、葛优这样的大家名人,也有邮递员、手艺人,甚至不知姓名的过路人。这些人就如同在王安忆人生中闪耀的点点星光,于不经意处留下了一些痕迹,照亮了她思想天空的一隅。这些遥远如星光的人物,在王安忆的笔下,如此贴近,如此生动。全书文字美丽隽永,况味悠长,读来趣味盎然。
  王安忆散文中的人物,倾注了她强烈的情感。如《黄土的儿子》写早逝的路遥,在回答“为什么不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时,路遥对王安忆说:“我们对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本是路遥眼中一种伤及肺腑的景色描摹,但在王安忆看来,那独自绽放在崖顶的艳丽桃花,分明已成了这位“黄土之子”人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而《今夜星光灿烂》一文,写她与作家陆星儿的感情,一见如故的亲近,毫无顾忌地深入,然后是太近了,又感觉彼此伤害,其实却是时刻牵挂,又写她的病,化疗,没有结果,忍耐,煎熬……这样的过程,因为亲历,所以真的是伤痛。这让人从中读出了王安忆的忧伤与温情。
  王安忆的散文追求的是一种平实的细腻。如《小镇上的作家》,把文学讲习班的同桌陈世旭,描摹得极富立体感。同学们请吃“圣诞”,他却无福消受那腻人的奶油,只好以一声叹息“看来我只能吃吃野菜”作自我解嘲。偶或坐在食堂里写作,他便一只脚支在板凳上,吹吹口哨,嗑嗑瓜子,仿佛“灵感”自会不期而至……总之,那神情、那姿态、那动作,已是活脱脱地展示在我们眼前。《走通一条河》写同龄友人陈村。乍看起来,他豁达、冷漠、玩世不恭,似乎历尽沧桑,早已将人间的离合悲欢看穿识透;和别人在一起时,他几乎没一句正经话,“幽默”中常流露出冷嘲热讽的促狭与刻薄。读之,鲜明的人物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王安忆通过极富吸引力的叙述与描写,让我们有幸“结识”了当今文艺界的几位重量级人物。这里有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公开宣称鲁迅是我的父辈的作家萧军(《怀念萧军先生》);思维方式超凡脱俗、言行举止有悖常规的“另类”诗才顾城(《岛上的顾城》);在艺术创作上,为将最抽象的思想落实于最具象的表现,而不惜掸精竭虑的电影导演陈凯歌(《陈凯歌与<风月>》);相貌“逗”人,有些口讷,面对生人还有些腼腆的演员葛优(《见葛优》)等等。
  王安忆还用充满温情的笔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再现师长同学的人生经历、音容笑貌。如《我的老师任大星》,讲述王安忆早期写作时任大星对她的帮助,“作为一个编辑,他对作者是尊重的。无论作者是名人,还是无名之辈。这尊重是真诚的,绝无一点做作。”《同学伊拉爷》滑稽戏里的那个“噱”字,在王安忆看来,不只是招数,而是看世界的眼。或许,这就是草根的生命,在社会的底层,最接着地气,在三教九流中讨生活。王安忆是饱含深情的,正是这份深情,让她的文字打动了那么多人。
  现实生活中的王安忆,其人也如其文一样,娴静而恬淡。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现实的体察,抑或是对人物的品评,散文中我们能够处处感受到王安忆真实的情感,真诚的内心。她说过:“真诚是比一切都为重要的,失落了真诚,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做一个妻子,做一个人,都是不成的。”文风与人品在王安忆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王安忆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让我们不断认识自己。
  (编辑 凤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692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