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阅读引入剧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子鱼

  我爱开始
  开始让我好生感叹
  我崇拜学习
  因为它是灵感之本
  学习并非纯是一种责任
  而是与生俱来的
  求学的欲望就是至高的灵感
  路易‧康(Louis I. Kahn)是现代主义的哲学家,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建筑师,创作了博物馆、大学和图书馆等文化建筑,亦于大学进行演说:“没有光,就没有建筑”、“生存的理由就是要去表达”、“学习的灵感源自生活”……
  《路易‧康的时代和生活》就是由这些演说的片段所构成,一个关于建筑师、建筑、学习及更多的多媒体音乐演出。它由甘国亮饰演年老的路易‧康,场景是一个建筑讲堂,内容是永恒的建筑文字与演说。
  空空的舞台,只一束定点光,光下白色雏菊兀自绽放,这应该是向路易‧康的致敬吧。戏未开场,已奠定了该剧静态肃然的基调,在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中,路易•康的扮演者甘国亮缓步踱上舞台。刺耳的铃声间断响起,犹如学校的上下课铃,他开始娓娓道来,那是路易‧康的建筑理念。此时,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的“符号”,一种“声音”。
  二十分钟后,舞台就只剩下多媒体影像、幻变的灯光,以及路易‧康上课的录音。而该剧唯一的演员演出一个旁观者,他在听着Kahn的画外音,在看着舞台的变化。在这时,甘国亮不是一个“角色”,而成了一种和舞台各种元素(光、声音、空间)互动的“元素”,灯光、录像和声音才是主角。声音和灯光影就像我们对空间的感觉,于是在多媒体和电子音乐的烘托下,影像中的建筑开始扭曲交错,舞台的空间也变得奇幻迷离。
  看完此剧,不禁感叹“路易‧康的时代”是如此诗意浪漫。反观现下社会的实际,就像胡恩威所说的那样:“学建筑的人,想的是当建筑明星,而不是当建筑师。”
  选择莫扎特的音乐,是因为很像路易‧康的作品,也很像导演胡恩威对于学习的感觉,“这作品的Melody(音乐)好像不太强,但结构设计得很像一个充满阳光的空间。”胡恩威想要用音乐和光影来“谈”学习,而“说”建筑似乎比用文字来得有空间。剧中轰鸣的电子音乐声,震耳欲聋,这是导演的着意安排,“呈现出强烈的对比――你和声音的对比,你在家不可能开那么大声,这是一种实验”。原来,他在实验一种很单纯的舞台语言,一个多媒体音乐会,想与观众分享一些关于空间的感觉和经验。
  剧场应该是适合用来讨论和探讨有关建筑的媒介。剧场本身就是由时间和空间,灯光和声音构成的,建筑也是一样。“进念.二十面体”的演出一直都非常重视空间的处理,以及实验与探索“舞台空间”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可能性。
  演出后,有观众质疑,演讲录音加多媒体影像又何必要搬上戏剧舞台。胡恩威笑了,他觉得他就是想要达到“读一本书”的效果。因为在这个影像的年代,文字也是影像。导演需努力去尝试用多媒体重新建立与文字的联系,并将阅读引入剧场。
  “Joy is the key word”,这句如念咒般反复的话语,在看戏之后的一个礼拜始终萦绕着我。看来,胡恩威成功地将路易‧康的理念以植入我脑中,让我在剧中阅读了他的丰厚并为之叹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4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