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演变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浅析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发展的历程,探寻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兴起与发展。
  【关键词】澳大利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 多元化 教育模式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39-02
  【Abstract】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 system to explor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Key words】Australian education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Mode of education Speculation
  
  2010年8月的某一天,在墨尔本清幽恬静的惠灵顿大道,Fitzroy Garden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园中有一幢光线略显幽暗的小屋是为纪念1770年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克内尔半岛登陆的英国皇家海军‘努力’号船长詹姆斯・库克而专门建造的。詹姆斯・库克作为欧洲第一人、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并宣布从此以后澳大利亚为英国领土。我长久地驻足于此,希望能够从油然而生的思古之情中,从库克船长的小屋中寻找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问题提出
  在冒险家库克船长之后,在经过“铁和血”之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小的洲;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同时又是非常年轻的典型移民国家;这个在殖民地时期被傲慢的英国人视为“没有文化的蹩脚货”的新兴国家;这个建国才区区两百年多年的年轻国家是以怎样的教育手段进入世界上仅有的几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之列的?
  人类社会从18世纪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的工业化运动,从20世纪的资源争夺到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离政治、经济很远的教育的潜在力量。教育从中世纪的宗教禁锢跟盲从,进而转到注重社会功效,从而世界各国刮起教育改革的世纪风。澳大利亚从事职业教育教师是以何种方式教学的?他们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素养的?他们会面临怎样的问题?
  二、找寻探究
  1.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
  澳大利亚是个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发达国家,同时它还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如今有80%的澳大利亚人居住在沿海城市的郊区,在布里斯班和阿德雷德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狭长海岸人口密度最大,并且高度城市化,70%的人口居住在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里,内陆人口稀少,两个最大城市(悉尼跟墨尔本)就占有全澳洲40%的人口。人口城市化导致了各级各类学校的集中。
  2.经济发展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1)建国前经济发展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澳大利亚在建国之前,民族经济曾有过两次飞速发展时期。
  第一次经济腾飞:在1831~1850年期间,以土地改革为契机引发了经济大发展。在此期间,澳大利亚养羊业兴起,羊的总数居世界首位,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第二次经济腾飞:在1851~1900年期间。在此期间,世界兴起大规模的淘金热,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财富,促进民族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在此其间,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澳大利亚希望通过教育形成澳大利亚民族精神,培养出有道德的人。他们认为有道德的人就是那种安分守己、惟命是从,既不怀疑社会,又能遵守并服从既定法制的人。当时的澳大利亚十分推崇赫尔巴特对教育目的的论述,许多学校全盘接受了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为了学习和宣扬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澳大利亚派出许多学者去德国考察。在赫尔巴特等欧洲教育家思想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开发出五阶段教学法,即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出(提出新课程,讲解新材料)、联系(比较)、总结、应用,有力地冲击了当时学校长期采用的要求学生默记、记忆、重复等传统教学方法。
  在此其间,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加强了职业教育,增设了技术课程。澳大利亚独立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20世纪初,为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各州政府掀起了兴办公立初级技术学校的热潮。例如,1910年维多利亚州颁布的“教育法”中,特别提出了两个重大措施:在州教育部内设立了职业技术教育部门;在小学和高级技术学校之间建立了中等技术学校,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随后的三年中,维多利亚州创办了初级技术学校,学习期限为两年。该州还对学术性中学和技术学校作了明确区分,使得初级和中级技术学校,以及技术学院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拓宽了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扩大了中等教育领域,促进了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1915年起,南澳大利亚政府也把技术学院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并且于1917年颁布了“学徒技术教育法”,要求所有的学徒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在技术学校学习三年的课程,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工人。
  (2)经济发展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澳大利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公认的澳大利亚历史上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20世纪50~70年代,是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即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第三次经济腾飞。正是在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发展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澳大利亚历史上,每逢经济大发展时,教育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掀起了较大的发展高潮。
  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经济出现了不景气和衰退的迹象,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开始减少,使得政府不可能像前一阶段那样对教育不断增加投入,澳大利亚教育经费上升的比例开始下降。经济衰退现象导致了1983年的失业率上升至10.2%,严重的失业现象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率也开始下降,学校注册人数也随之下降。因此,教育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已不具备前一阶段那样的动力和压力了,随着教育中问题的不断暴露,引起人们密切关注。人们特别担忧的是义务教育后的中等教育阶段,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没能与青少年将来的就业需要密切联系起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男生的退学率居高不下。1982年,64%的学生未完成接受12年教育,16~19岁年龄层人口失业率高达25%,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教育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社会各界纷纷抱怨学校教育未能满足社会的期望,要求对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1972年以后,联邦政府抛弃了长期以来实行的“白澳政策”,开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在教育民主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如果说20世纪前半叶对澳大利亚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德国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以及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那么20世纪后半叶对澳大利亚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让・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以及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和布卢姆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澳大利亚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加强对本国语言政策的研究,1984年1月,联邦政府组织专家完成了《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1997年5月4日,联邦政府国家就业、教育和培训部正式颁布了《语言问题的国家政策》,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其中原封不动地引用了1984年《国家语言政策》报告中所提出的国家语言四项基本原则。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语言政策还特别注意开发国内丰富语言资源,提出了四项策略、四项社会目标。其中的四项社会目标尤为引人注目:①丰富,这是从知识、文化角度而言的,从多元文化角度挖掘丰富的语言知识资源;②经济,这是从国际贸易与旅游的角度而言的,在国际贸易与旅游中充分发挥多元文化的语言资源优势,将可利用的语言资源与经济尤其是贸易发展结合起来;③平等;④对外,澳大利亚要努力扮演亚太地区英语教学、研究主导的角色,为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英语教学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

  3.探索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消费习惯的改变,一部分传统职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掉,而新出现的职业还没有使学校来得及设置与其对应的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同时,经济全球化对澳大利亚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上失业的青年人数居高不下,使得工商界把失业现象归咎于教师教育不得力,澳大利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市场去参与竞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联邦政府也正在刻意追求教育进一步市场化,主张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竭力倡导管理上的“市场力量”,即把学校遇到的问题在市场上找到合适、正确和自动平衡的解决办法。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政府对公众的利益问题也考虑不多了。由此而来的必然结果是,教师的地位被削弱了,教师不得不参与学校的筹资活动,这就使教师不得不处于道德与职业选择的两难境地,也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因此,教育的传统价值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严峻考验。不过,在最近的一次公众调查报告显示,教师的诚实和道德水平远高于其他职业人士。
  三、启 示
  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旨在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在20世纪末,联邦政府新制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不论任何性别、种族、经济状况和宗教信仰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等发挥他们潜能的机会。澳大利亚各方面发展都印证了同一观点:澳大利亚未来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政治状况都掌握在今天的受教育者――未来将要工作在新的全球和地区环境中的工作者的手中,教育注定民族的未来。
  《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的政策直接动摇了一元或二元教育模式在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中所占有的优势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元或二元教育模式仍以其强大的惯性主导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注重书本,忽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轻视动手能力训练。一元或二元教育模式的诸多弱点,磨灭了人的好奇心、想象力、直觉洞察力、问题意识和创造性可贵品质。市场经济用严峻的市场选择把毫无准备的人们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巨额用工需求的虚幻中浇醒,实施职业教育多元化势在必行。
  职教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在于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应不再是培训低级速成的与农民工抢饭碗的“尴尬”一族,而是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职教多元化是培育学生努力提升自身价值的土壤,职教多元化更是播撒自主创新的种子。
  作为21世纪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处于民族复兴的时代,如何担当,怎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需要思索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也许正如1770年英国皇家海军“努力”号船长詹姆斯・库克在苍茫大海上找寻澳洲大陆一般,对未知的前方充满了期盼和向往。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以传承、爱和不断的教学创新,才会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 牛道生.澳大利亚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林永柏.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的教育学归因[J].教育科学,2009(6):3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62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