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农村教育的边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传军 李 翠

  笔者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来,每年都到一些学校参观学习,这些学校都给笔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通过对比,现在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农村教育被边缘化的客观事实。正确地认识并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搞好农村基础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的边缘化
  
  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很难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教材的编写中去,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很难完全符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新课标北师大版教材、华东师大版教材,就让农村的师生难以接受。这些教材大部分内容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编写,很少向学生传授能在农村环境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有的教育专家称之为“城市中心主义”。例如,教材中的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表格,利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等,农村的学生根本接触不到这方面的知识。我市现已不再使用配套教材,而改用课标人教版教材。但是课标人教版教材中也仍然有农村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例如: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教学第七章《反比例函数》绪言中有一个北京站列车时刻表(部分),学生根本看不懂。后来,经调查发现,笔者所教的两班学生中,坐过火车的,一个班只有5个学生,另一个班中只有6个,因此学生读不懂列车时刻表也就不意外了。
  农村学校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活的实际,课程教学与农村社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适应。因此,我们希望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要顾及到农村教育的实际,在修改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时要从根本上改革当前学校教学内容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脱离的状况,增加些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内容,增加劳动课,职业技术课等。另外,农村学校要立足农村丰富的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但这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光靠个别学校自身是很难完成的。
  
  二、教学资源的边缘化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国教育投资向城市倾斜,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从教学设施上看,农村中小学没有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就是有也非常简单且常年闲置,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更不消说电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了。有的学校配备了电教室、微机室,由于维修困难经费紧张,唯恐坏了,舍不得让师生用。农村更没有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对青少年进行校外教育的场所,学生在校只有体育课、课间操可以正式开展起来,音乐、美术由于教师缺乏,都很难开全。其他的活动很少,学生回家只能从事原始的儿童游戏或看电视。从教学手段上看,农村教师上课还是靠原始的“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不让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或参加教研活动。
  实现教育的公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希望政府要调整对教育的投入方向,在财务允许的情况下,更多地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上,最好的方法是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配置上要尽量与城市中小学缩小差距,开放电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让物尽其用,而不要成为摆设。
  
  三、教师的边缘化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第一学历合格率较低。从年龄结构来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职称结构来看,高中级职称的少,初级的多,音体美和劳技教师奇缺,教学科研水平偏低,理论水平不高,对新课改更是“水土不服”。农村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像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等有的教师根本没有听说过,对于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之甚少。农村教师的思想保守,教学方法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造成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原因,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教师的收入差距较大,山东省西部某经济不发达县实验中学的班主任津贴是每月200元,而相邻的一个县级市的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津贴是每月15元,住房、医疗等差距更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比较紧张,有的任教多年的教师,没有从学校领到过一分钱的奖金。有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绩效工资是从工资中扣除的,然后按等级发放,有的教师连自己的原工资数都领不到。据笔者了解,某农村中学从2001年到2006年五年内有一半以上的骨干教师调走。许多年轻教师不安心工作,一心想脱离教育岗位,在近年招考的教师中,优秀的师范毕业生留在城里,较差的安排到了农村,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十分不稳定的态势。
  目前有地方实行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帮教一年,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起来,“只听楼声响,不见人下来”。每年暑假开学配备师资时,只好先安排骨干教师教毕业班,其他班只能凑合。老、弱、病、差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使其不低于城市教师的工资,甚至略高于城市教师工资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其次,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农村中小学也要对骨干教师加强培养,既要留住人,也要留住心。目前教学进入信息化时代,要让教师们与时俱进,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还要鼓励农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各级教育业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业务指导,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教学管理的边缘化
  
  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对农村中小学却疏于管理。一些农村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学校校长只热衷于当“政客”,整天混迹于官场,不会管理业务,对如何进行教育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已制定的过时的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不上现代教学管理的理念。有的学校干脆不设什么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非常松散,缺乏激励机制,由于学校领导用人不力,出现了“干的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捣乱的”现象。教师的工作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据《中国教工》2007年第2期载文报道,有超过80%的教师有倦怠情绪。一些教师不愿钻研教材,上课“临渴掘井”,多年重复一本教案,勉强应付教学。
  管理出效率,科学的管理,可以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人、财、物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首先,“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对农村中小学领导班子的建设,让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其次,农村中小学要注意对教师的培养,要留住人,不能有“离了谁地球照样转”的想法,对人才的巨大蔑视会让教师们心寒。还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抓好教学常规为出发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又利于操作的规章制度。严格循章治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学校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五、学生的边缘化
  
  随着农村教育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的中小学生也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望子成龙心切,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想法送孩子去城里中小学读书。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的期望值越高,越是想尽办法送孩子进入城里中小学读书。某县级市的某镇有一个两千多人口的村庄,原来有一个完全小学,每年级有40多人,近年学生进城上学,人数大为减少,所剩不多的学生连班也办不起来,教育主管部门只好把所剩学生并入镇中心小学学习。农村中小学大量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到城里中小学,缺少了优秀生的带动,对农村中小学的合作学习非常不利,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打击,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好像是享受了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农村家长既要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还要忍受孩子背井离乡的痛苦,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远离父母,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困难,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养成上网,吸烟、喝酒、早恋等不良习气。还有一些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学生成了“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问题。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沉渣泛起,个别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上学不如早挣钱”成了一些家长的观念,不少农村学生初中未毕业便外出打工,上学成了可有可无的事,造成了农村学生的失学率奇高。
  农村学生失学率高,光靠学校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力度,督促农村中小学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还要配合家长做好“留守学生”的工作,不能留下教育的“空白之处”。农村学生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让孩子过早地失学去打工,要从孩子的长远着想,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王村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71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