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美针

  所谓经济新闻是指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日常经济生活的报道。我国新闻事业把经济报道作为宣传重点,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列宁曾根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的新形势,要求报刊为经济建设服务。195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报纸版面工作的决议指出:“经济宣传所占的篇幅,不应少于报纸的百分之四十。”
  经济新闻的种类主要有工业报道、农业报道、财贸报道、基建报道以及有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报道等。其特点是方面繁多,业务技术性强,非事件性的题材比例大。我们在采访中要注意掌握党的经济政策,划清各种政策界限: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了解基本的业务常识;坚持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经济生活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新闻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报道中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内容呆板乏味而缺乏可读性。因此,经济新闻在受众中并不是很受欢迎,喜爱读经济新闻的人也很少。经济新闻报道不受受众欢迎,能说明受众不关心经济生活吗?不能!只能说明我们的经济新闻在报道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写法单一、空洞枯燥等,而这些问题又恰是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可读性的“拦路虎”。我们应该从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方面下工夫,增强自身的素质,使报道具有人情味、接近性、趣味性等特点。
  经济新闻从其发展前景来看是很有前途和潜力的,它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出现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必然,也是新闻现代意识的体现。客观形势要求新闻报道在反映社会性经济问题时,增加理性的思考,从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考察经济事实的内在与外部的联系。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层次多因果的描绘和剖析,以揭示、回答经济改革进程中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社会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与发展。于是,社会经济新闻便成为一种较好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报道方式。
  
  经济新闻报道的不足
  
  缺乏人情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设计的科学。人的发展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人本”意识已融入经济学基础理论。然而,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充满套话、空话或常人难懂的行话、术语,缺乏实质内容,仍是经济新闻报道的常见病。缺乏人文视角的经济新闻报道,常常表现在报道内容过于空泛,缺少针对性。忽视受众利益。欠缺人本意识和人文精神。说到底还是一个职业水准与立场感情的问题,即缺乏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考虑读者、受众的需要与利益。
  内容刻板、形式单一。任何经济活动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任何深奥的经济学理论都源于经济生活本身,但有些经济新闻报道却人为地割裂了报道对象与生活本身的内在联系:
  一是语言概念化。不是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报道生动的内容,而是用一套固定的老套子和概念化的语言表达新闻事实,或用概念搭架子,里面填充材料,“新举措”、“长足发展”、“再铸辉煌”之类的概念雷同,千篇一律,了无新意。经济新闻被弄得面目全非,不仅政治味儿过浓,而且写作格式化、公式化,缺乏应有的可读性。
  二是结构公式化。经济新闻报道的布局谋篇、报道手法与技巧,基本上是老套子、老办法。如,写领导讲话的消息总是按照某领导指出、某领导要求、某领导强调、某领导最后强调的格式来套。报道领导听经济学家讲课,不报道专家讲什么,而是写领导要求什么,甚至在一版显要位置全文转载领导讲话,毫无生气,味同嚼蜡。
  
  改进经济新闻报道的途径
  
  众所周知,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在经济生活中,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同其他新闻报道相比,经济新闻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一是经济新闻不像突发事件那样引人注目,关注性和震动性不大,一时难以产生“爆炸”性的社会效应:二是经济新闻不像典型人物那样栩栩如生,具有传奇的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引人入胜的人生思考,它常常是以数字、措施和效益说话。写得不好确实枯燥、干巴、吸引不了读者:三是经济新闻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可读耐读,因为它没有扑朔迷离,世间百态,更没有趣闻轶事的描述:四是经济新闻不像时政新闻那样风云变幻,抢眼抢耳,它所孕育的波澜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阶段甚至是一个时期才能显现。这四个特点决定了经济新闻不仅难采访,难写作,而且受众率难以提高。那么,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报道呢?
  报道方式要向深度转变。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的时代,经济新闻事件是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发生的。即使是简单的外贸出口、产品外销等,也会打上时代变化的烙印,挖掘这些烙印。阐述烙印背后的意义、观念、价值,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现代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展方向。
  报道的评价方式要向务实方向转变。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新闻报道是以世界经济活动为参照系,以服务本国读者为发展目标的。经济全球化既给经济新闻报道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为经济新闻实践提供了更广的作用空间、更宽的时代舞台。为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增添了活力。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报道方式、报道途径、报道手段,为把经济新闻报道提高到与全球化相适应的崭新境界而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经济报社)
  编校:张红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84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