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常的诸葛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伍松乔

  陕南勉县武侯祠,正宗的诸葛亮先生庙。祠在城西三公里,面对川陕公路。历史上众多的武侯祠中,成都和勉县的两处极负盛名,前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国家级文保单位),后者始建最早,且是唯一由皇帝下诏建起的。
  到成都的武侯祠去,你就别打算和诸葛亮亲近了,此地是星级“丞相祠堂”,与刘皇帝共享香火的君臣合庙,一千二百年前杜甫便涕泗纵横地来礼拜过,寻常人等屏声息气地来“仰止”一番,也就该受宠若惊了。简而言之,从建筑规模、品味、氛围而论,成都武侯祠里的蜀相,令人起敬,却只得“远之”,怎么看也是一个神坛上的诸葛亮、官家士大夫的诸葛亮,道貌岸然。
  勉县却不,它虽然也被人在书本上称作“天下第一武侯祠”,却更是一座老百姓的武侯祠,民间味浓,烟火气旺。这里的卧龙先生,可以叫作家常的诸葛亮。
  我是初夏去的。由川入陕,一路上“三国”的马蹄不绝于耳。作为川人,提到蜀国的诸葛亮挺得意,当年这汉中平原,也还是咱们丞相驻兵屯田的地盘呢。车到祠前,不大的山门,也没有又厚又沉的那种高门槛,一抬腿就进去了。
  独自满园乱穿。三十亩地的面积,难以称大,堆得可是满满当当。也有空间,进门绕过照壁竟是一座戏楼,楼前便有一片操场样的草地,正有游客三五成群地边晒太阳边打扑克。闲情悠悠,既不“森森”,更无“泪满襟”。岂止不肃然,人说每年八月二十三诸葛亮的忌日还要演戏、赛神、办庙会,赶场一样热闹!过戏楼,穿牌坊,又见琴楼,琴楼仿佛城门,一下子使人想到“武侯弹琴退仲达”的故事。勉县武侯祠是三国时的阳平关,当地传说就是诸葛亮设空城计的西城所在。
  前边所说的“满满当当”,是我对这座武侯祠主要建筑跑马观花之后的总体印象。按照祠堂纪念的本旨和美学观点,删繁去冗、详略得当为佳。但这只是书生的想法。这里的布局、陈设,简直是一座诸葛亮事迹的大观园,凡关于武侯的,一股脑儿都兼收并蓄,管它历史的、传说的,人文的、迷信的,多多益善。如此堆砌,看起来拥挤,细推敲却似乎非如此不可。试想,在这并非都市通衢、文人荟萃的偏远之地,好不容易建座祠堂,它不兼而有之地把现代所谓展出、陈列乃至娱乐、展销的多功能一股脑儿承担起来,父老乡亲、黎民百姓能通得过吗?这样一想,眼前的景物又活泼生动起来,别具一番丰富多彩。叫人入乡随俗地遥想当年,仿佛看到历朝历代兴建、扩建的掌墨师、工匠们蹲坐讨论,直着嗓门嚷嚷一通,末了,把五花八门的图纸一拍,吼出一声响亮高亢的秦腔:“中!”
  勉县武侯祠就这样盖起来了,挤起来了。
  勉县武侯祠的民间气息,推究起来应该算是诸葛亮祭祀活动的正宗味道。公元234年,诸葛先生大星殒落,葬在勉县城南的定军山下。朝廷拖了近三十年没给他立庙,老百姓便纷纷在荒山野地、街头巷尾年年“私祭”。后来,为了“断其私祭,以崇正礼”,刘禅总算答应在勉县为诸葛亮正式立庙。私祭流行日久,搬进祠堂公祭,民俗民风揉和便是自然而然的了。千百年来,官家褒扬作臣子忠贞不二,百姓则笑谈鹅毛扇的神机妙算。
  家常味不说最佳也该是极好的一味。离却家常,百味无存,哪怕再精再美,再崇高再伟大。此次来勉县,武侯祠里耳闻目睹的两道家常味至今品来仍津津有味。一是诸葛井,善男信女们不仅亲手取水亲口咽下,还要装进瓶里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去百疾”。另外,在大殿发现好大一方菱形的淡黄立体网状物,堂而皇之地悬吊在诸葛先生塑像头前轻轻晃动。什么东西?有何讲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管理人员才知道,那是乡下老太太供奉的大盘香。
  诸葛亮一生劳碌奔波,出师未捷,归天之后犹耿耿难眠。武侯之墓,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的意思。勉县之祠,坐南向北,又昭示“北定中原”的远大志向。嗟呼诸葛,不亦累乎!先生于此,既是家庙,就搁下你的鹅毛扇,脱下你的宰相装,悠悠闲闲弹你的琴,观你的鱼,在汉中百姓的热闹寒喧中,尝尝陕味的碗酒盘肉,轻松轻松如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98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