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灵活处理两对关系,正确使用语文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素厚

  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倍受关注,语文教材的使用更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教材等同于课程,认为教语文就是教教材。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这种课程观已发生转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教师们开始趋于理性的思考:要重新树立课程资源意识,不再把教材当做教学的全部,但也并不意味着抛弃教材,忽视教材应有的作用。教师只有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编入语文教材的课文一般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其中略读、选读可统称为泛读。在精读课文与泛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所侧重,灵活处理。
  1. 精读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依托。教学精读课文尤为关键的是确定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点,由点及面,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习得方法,提升能力。教学精读课文,师生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以《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第五组的主题为“初识鲁迅”,《少年闰土》是该组的首篇课文,而本课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了解作者背景,整体感知。在导课之初,教师先简单介绍鲁迅先生,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认识鲁迅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对少年闰土的描述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抓住文章重点,精读探究。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其中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明晃晃的银项圈”)以及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情(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特点的依据。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和思考,体会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时,要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研读品评,使学生认识闰土这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且聪明能干的海边农村少年。(3)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闰土的人物形象。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经典句段,熟读成诵或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总之,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真正学有所获。
  2. 泛读
  略读和选读课文,都是具有较为明显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处理这类泛读课文,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的方法迁移到阅读实践,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习《景阳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按教材编排,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对本组的两篇精读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领略了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学会了如何把握蔺相如、廉颇以及诸葛亮等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自学及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提出较为具体的小组学习要求。教师提供阅读提示,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小组学习要求。一是合作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体会武松给人留下的印象。二是讨论交流。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理解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联系。(2)小组合作学习。各学习小组按照学习要求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不能成为旁观者,而要“巡视”,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并随时进行必要的指导。(3)集体交流学习成果。武松打死老虎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描写得非常精彩。在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老虎和武松的动作描写,深入体会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感受老虎的来势汹汹和武松的沉着、勇武与机敏,并且针对小组学习时共有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在头脑风暴中,学生明白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景阳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这些都为下文的打虎部分作了很好的铺垫。
  3. 灵活对待精读与泛读
  精读和泛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这两大类课文的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对精读与泛读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灵活地使用教材。有些浅显易懂的精读课文,可以作为略读课文来对待;同样,有些文质兼美的略读课文,可作为精读课文来处理。以《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为例。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本地春节的习俗与北京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学生又刚刚度过寒假,过完春节,对春节习俗大都有亲身体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讲,让学生有更多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过书籍或网络,搜集与春节有关的知识资料;调查本地过春节的习俗,为学习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2)了解内容,揣摩写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北京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课文按时间顺序的写作思路以及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3)小组交流,拓展提升。学生相互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各民族、各地方不同的春节习俗的资料,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尽管这一课是精读课文,但是以略读课文的教学思路来处理这一课,学生兴致很高,收获颇丰。
  二、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这里的“课内与课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教材内容来说,“课内”指教材上的内容,“课外”指教材以外的内容;二是针对教学阵地来说,“课内”指课堂,“课外”指课堂以外,指学生的业余时间的各种活动。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473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