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放不下的筷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妖

  
  人人都知道中国人用筷子就餐,但未见得人人都会注意,还有个专门放筷子的东西——筷架。这玩意儿虽小,材质却多,有木、陶、竹、铜、金、玉、翠,且花样百出,鸳鸯、人体、鱼形、枕形、龙形、鹰形、元宝、蝴蝶、树叶、卡通……应有尽有。而杨葵偏就瞧上了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
  从无聊中找趣
  杨葵家客厅一角,有一个木头立柜。打开柜门,一阵幽香,仔细一看,嗬!全是筷架。要说共性,那就是好看,要说个性嘛,那故事就多了。
  说起来,他收藏筷架,纯粹属于跟风。他的朋友老黄非常好客,但又惜时如金,不免犯难。为此,老黄找了一个折中法子:每每到了饭局尾声,就拿出开饭时取下的筷套,让参加饭局的人挨个儿签名。几年过去,老黄攒下几百个筷套,蔚为可观。
  如此,一举多得。彼时2000年,杨葵也常奔赴各种饭局,细心的他发现筷架很独特,也就开始了收藏,而选择的原则很简单:好看、别致。
  “我一向喜欢收藏小玩意儿,什么小玉件儿啊、小木头片儿啊、火柴盒啊之类的,见着好就想留下来,算有点收藏癖吧。”与以往随意搜罗不同的是,杨葵对筷架特别上心。
  有一段时间,杨葵奔走各类饭局,就专为淘这货。好玩的是,去之前他还会问清楚是哪家饭馆,要是不会有特别的筷架,压根儿不去。就算去了,心思全然不在吃或者应酬上,囫囵吞上几口,揣起筷架就闪人。
  “呃,这岂不是偷?”杨葵大笑,“窃架怎可算偷。”料来北京那些丢筷架的饭馆,可算明白怎么回事儿了。
  
  文人的雅趣
  既然开始了收藏,杨葵就想到从书中找找,看有没有关于筷架的介绍。但寻觅了一大圈,翻找了无数宋人笔记、明清笔记,甚至以闲情逸致著称的张岱、李渔的著作,都没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好像从未有人去留意过,饭桌上还有筷架这玩意儿。且至今,也没人能考证出筷架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但考究的中餐馆必定有考究的筷架。
  奇怪归奇怪,杨葵的收藏脚步一刻也不曾停下。久而久之,这个爱好就被身边的朋友们知晓了。各路人马齐上阵,去哪里吃饭都多了个习惯:帮杨葵搜罗筷架。
  老狼夫妇去外地,回北京给杨葵一个纸袋,里面全是筷架;唐大年夫妇去参加东京电影节,回来给杨葵的礼物,是他们在美术馆发现的兽头筷架;张悦然在新加坡读大学时,每年暑假都会给杨葵带几个筷架……
  “其实,我收藏筷架并不是那么专业,还是比较随意,但朋友们帮我搜罗不少珍贵筷架,时间长了,真觉得筷架本身没那么重要。”杨葵说,“我现在没事儿把玩它们,想到的都是,这是哪个朋友送的,当时情景如何,心里特别温暖。”
  现在他的藏品多了,熟悉的朋友们发现筷架也不会轻易下手,都会事先询问,如果有了就作罢,如果没有,才代为搜罗。
  “不过,已经越来越难发现我没见过又漂亮的筷架了。”杨葵说。但是他并不着急,没有就没有呗,有时候一年也找不到一个如意的,也不觉得奇怪。“不是说收藏的人都有恋物癖么?我看我也有一点恋,但恋而不陷,一切随心随性。”也许,收藏的乐趣就在于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495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