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报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绍万

  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是个再老不过的话题。因为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国外的报纸也好,国内的报纸也罢,从创办之日起,就从事产业经营。像1939年1月1日创刊的《大众日报》,创刊号上就有商业广告。
  但是,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新课题。一方面,面对新形势,需要抢抓机遇继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报人已经丧失信心,准备放弃报业,另起炉灶。
  回头想一想,关于“报纸产业化发展”这个题目,圈子外的人说得多,圈子内的人说得少;圈子内的人又是人云亦云者多,独立思考者少。结果是越说越玄,越说越让人不明白,越说越让人灰心丧气。
  我是办报出身,这几年作为董事长,也要抓产业,慢慢地悟出些道理,感到报纸产业化发展没有那么神秘,也对报业信心十足。
  先来介绍下大众报业集团,它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为核心,旗下拥有《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山东法制报》现代交通报》等报纸和《青年记者》《城色》《今参考》等刊物及大众网、半岛网、山东财经网等网站,形成了以母报《大众日报》为龙头,系列子报刊网繁衍发展的母子报刊网体系。
  2005年初,我和新一届的报社班子上任。7年多的时间内,大众报业集团实现了跨越发展:2004年,集团年利润只有3750万元,债务负担很重;2011年,年利润达到2004年的10.8倍。2009年,大众报业集团在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全国47家报业集团综合实力排名中,进入8强;2010年,又前进了2个位次,进入6强;2011年,通过继续发展,进入5强。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于发展报纸产业,我们的体会是——抓住本质,顺应规律,做好主业、资源、资本三篇关键文章。
  报业是个大产业
  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报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产业分析报告,2011年全国出版报纸1928种,实现营业收入818.9亿元,利润总额98.6亿元;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664.4亿元,利润总额94.2亿元。报业的营业收入、利润额全部高于图书出版业。
  并且,我国大多数报业集团的收入来源还是以报为主,尽管没有系统统计,但报社不搞报业,就成了不务正业,就是自废武功,这一点和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非常类似。
  目前,尽管唱衰报业的声音不断响起,但报业却仍是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就大众报业集团的情况来看,2011年集团总收入为22.3亿元,实现利润3.978亿元,利润率接近18%,其中《齐鲁晚报》广告收入为6.5亿元,利润为2.2亿元,利润率为30%。在2005年到2011年的6年时间里,集团利润年均增长40.5%,直到2011年利润增长才开始放缓,扩大再生产的现金投入达到10.5亿元,这也是为了发展积累后劲。
  大众报业能发展到目前程度,是靠自己的一份坚守。我们一直认为,报业仍然是个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报业是报业集团的优势业务,要“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动摇”;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集团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综合报纸、专业报纸的合理分布,从而培植起《大众日报》等3份支柱报纸,其中《齐鲁晚报》与《半岛都市报》的年利润分别达到2.2亿元和1.4亿元。
  此外,发展报业还要搞好区域布局,并以产权为纽带推进与地市报的整合,就大众报业而言,目前形成了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沂、济宁等一批产业高地,在部分市场已经获利。
  尽管包括大众报业在内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发展迅速,但仍有不少报业同仁吃着报业的饭,却又让普遍唱衰报业的声音不断响起。面对这一话题,我认为既有认识的误区,也有实践的错误,更有现实的原因。
  其一,认识的误区自1992年报业开始市场化就已开始,有些报社抛开报业,去开工厂、办药厂,忽视主业的后果就是步入发展的“死胡同”。
  其二,实践的错误不断出现。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曾经一段时间内,新办报纸过多过滥,报纸间为开辟市场,相互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其实,聪明的报社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但却各有各的小算盘,宁愿穷得喝西北风,也不愿合作共赢。二是二次销售的营利模式一直未变,报纸靠低价、无价甚至负价格倾销,虽然通过扩大发行量,靠广告收入补回了亏损实现了赢利,但这种赢利模式却使报业一直处于恶性竞争之中。三是业务单位官本位化,这严重影响了作为内容生产主体的采编人员才能的释放。四是有些报社重外轻内的政绩冲动,报社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建设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增添先进的办公设备,却严重忽视对报纸发展的投入,致使报业发展支撑乏力。五是报社的非报化取向,报社不把精力用在办报上,而是想做地产大王、金融大鳄,致使报业唱衰声一浪高过一浪。
  其三,现实的原因主要是指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但客观分析,它只是加速了报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到来,并没有动摇报业的根基。
  报业产业化的本质
  报业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而内容生产的核心就是做强影响力。报业经营,实质上就是影响力的营造和营销,只有做强影响力,并对影响力进行转化,才能形成产业、获取效益。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最早进行了注意力研究,提出了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概念。这个注意力,实际上就是影响力,亦即吸引眼球、影响判断、推动行动的能力。商家推销商品、吸引眼球、影响消费者的判断,无外乎是让他们实现购买商品的行动。
  作为媒体,道理相同:商家向媒体投放广告,是为了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来实现自身的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强,才能扩大发行、吸引广告,才能拥有自己的产业链条,继而转化为资源、资本。可见影响力与产业根基、产业承载力的关系密不可分。
  影响力怎么做,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做强影响力,主要是报纸这个产品要定准位、找准路、打造品牌、培育人才。
  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都有各自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都要走“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路子;都要以人为本做新闻,讲求社会责任、恪守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要有自己的身影、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见识;报道要公正、客观,不偏、不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540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