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清景德镇窑瓷壶造型的演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立敏

  摘 要:本文以历史阶段为线索,从瓷壶的名称、用途、形态三方面来阐明瓷壶的概念,追溯瓷壶的起源及发展。通过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执壶、提梁壶造型在这一时间段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关键词:明清;景德镇;瓷壶;造型
  1 引言
  明清代景德镇在全国处于瓷业的中心地位,它不仅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而且还担负了宫廷御用器和明清政府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全部官窑器制作。先进的制瓷工艺,使得景德镇窑产品种类繁多。本文以明清景德镇窑瓷壶生产为例,以分解部件的方式来阐述景德镇窑瓷壶造型的演变。
  2 瓷壶的起源及发展
  论述瓷壶的产生,首先要弄清“壶”的概念。本文从它的用途、名称和形态三个方面对“壶”的概念加以考察。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我国在商周时期,“壶”字已出现在容器上。1975年3月15日,陕西扶风县农民在犁地时发现埋在地底下的鼎、盘、盉、爵、觯、饮壶等14件西周青铜器。其中,有一件铜饮壶(见图1),腹底铭刻“伯□作饮壶”5字,从铭纹上分析,这件壶显然是饮具。壶在用途上就是用来盛清水、茶水、酒水等液体,与我们今天的用途基本一致。然而,壶在各个历史时期却有不同的称呼。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中,有一种盛器,把、柄、耳、流、足都齐全,但当时的名称叫“鬶”(见图2);商周时的青铜饮酒器称为“壶”、“觯”、“罐”。三国至隋代出现的盘口壶,当时称之为“瓶”、“缶”。唐宋时期,壶被称为“注子”或“汤瓶”。到了明代,由于饮茶方式发生变化,饮茶器具较前代也趋于简化,壶的名称和形态也基本定位。
  瓷壶的形态也有一个演变过程。陕西省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一件水鸟啄鱼蒜头壶,作为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造型类似于蒜头瓶,与现代意义有流、把、盖的“壶”的形态相差甚远。创烧于三国时期,盛于两晋的鸡首壶,它的肩部置鸡头、鸡尾形态,成为流与把手,尤其是东晋的鸡首壶,鸡首做成空心状,通壶腹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壶流,壶的形态也是从这时开始基本形成。
  3 明清景德镇窑瓷壶造型的演变
  明清时期瓷壶的功能和审美的发展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许多善于审美的匠人、名家吸收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瓷壶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多重元素,博采众长,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并渐渐向灵巧性、实用性转型,向小型化、艺术化、人文化转变。瓷壶的造型艺术,除了讲究瓷壶“身架”的协调、匀称、美观之外,还在瓷质的选择、釉面的效果、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颇费工夫,以最大限度地衬托瓷壶的各个部位,让其构成一个和谐美、艺术美。
  3.1 壶腹的演变
  明清景德镇窑瓷壶壶腹一般有圆形、方形、菱形、扁圆形、筒形、圆柱形、瓜棱形、球形等体型,还有四边形、六边形及其它器型。圆腹形瓷壶又包括柿圆形、梨形、圆瓜形、椭圆形等。明清景德镇窑壶腹的演变情况见表1。
  3.2 壶嘴的演变
  壶嘴又称壶流,是瓷壶造型重要的构件之一。从造型形式上看,壶嘴是有一定长度、粗细和和曲直变化的管状构件。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记述:“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可见注水时水从流倾倒时产生的效果与流的形状密切相关。因此,其造型既要讲审美,也要兼顾到实用,还要考虑水力学、平衡术以及掌握重心技巧等要素。
  明清景德镇窑瓷壶壶嘴有高流和短流之分。高流又分为高直流、高曲流、上翘长流、斜翘高流等。短流分为短直流、短曲流。明清时期壶的制作进一步完善,在执壶的壶体与壶嘴之间加上一个附件予以连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壶与流之间空间的形成,也降低了次品率。另外,壶嘴在整体造型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处于造型主体肩部的嘴,多为体量较小的短嘴;附于造型主体腹部的嘴,多为体量较大的长嘴,这是由于嘴的开口部位,必须处在造型主体的口部水平线上而决定的。另外,明清壶嘴内部是经过精心修饰,壶嘴里面还涮有釉。明人开始喝散茶,并有了专用的茶壶,为了使茶壶用后便于清洗,防止茶垢积存,所以壶里面也变得光润起来。明清景德镇窑壶嘴的演变见表2。
  3.3 壶柄的演变
  壶柄,也称为壶把。柄是提梁之外在瓷壶造型艺术中又一不可或缺的部件,它对于人们持壶的手感,视角上的舒适感,用壶的方便与否十分重要,而且对壶整体的造型美感影响很大。把手的宽度、长度和整个形式,是由造型主体的功能、容量形态以及所要构成的整体风格特点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容量大的造型,体量必然也大,便要求把手能适合整个手去把握,所以把手的整个外形占据的空间也必然较大,与整个造型在视觉上形成合理的比例。
  明清景德镇执壶壶柄与壶体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粘接式,即把手和壶体分别成形,然后粘接,把手在形式上保持独立性。虽说在成形工艺上没有大的差别,但在造型上却“变化多端”,有曲柄、正方形柄、长方形柄、圆柄等。曲柄有仿竹节形的、棱形的和龙形的。明清景德镇窑壶柄的演变见表3。
  3.4 壶盖的演变
  壶盖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使容器内部与外部隔开,起到保护的作用,如:保洁、保温、防潮、密闭等。壶盖造型大致有碟形盖、官帽盖、普通帽盖、伞形盖、方形盖、平盖、凹形盖、凸形盖等等。从外观形式和内部结构的不同,盖子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简易式、覆扣式、叠插式、镶入式、连接式、凹片式和折边式。
  明代景德镇执壶壶盖形式多半是叠插式的。叠插式的盖子,造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盖檐叠压在器口上,盖口插入器口内。这样盖子既能把器具口部完全盖合,器具的口部又可以通过控制盖口,使盖子不会产生移动,起到较好的盖合作用。清代执壶壶盖的形式除了叠插式外,还应用连接式盖子。连接式盖子又称为“截盖”,因为,盖子和主体的关系像是把一个造型形体在上部需要设置盖子的地方截开。连接式盖子的明显特征表现为,盖子在盖合后,与主体的外轮廓线连接,没有明显的转折与起伏,有较好的整体感。明清景德镇窑壶盖的演变见表4。
  4 结论
  壶,作为陶瓷造型史上一个重要器型,它的产生、发展过程反映出人们在与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由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并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瓷壶的造型及功能到明清时期已大体定型,但又因饮食内容与生活习俗、社会阶层与审美品位、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明清景德镇窑瓷壶呈现出其特有的时代特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302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