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壮族高腔山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星光

  摘要: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最流行的就是山歌。大新县壮族高腔山歌曲调高吭、燎亮、激昂、奔放,音域宽广,特别是自由延长音与拖腔的频繁使用,富于变化的节奏、节拍自由,丰富多彩的衬词、衬句,高亢响亮及和谐的二重唱,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广西壮族 高腔山歌 大新
  自古以来,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广西壮族民间歌曲主要有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儿歌和摇儿歌,最主要和最流行的是山歌。壮族山歌以高腔尤为突出,而大新县壮族高腔山歌,其音调高亢响亮及和谐的二重唱法特点,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
  一、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音乐特点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也称为“大新壮族高腔诗雷”。“诗雷”是壮族山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诗伦”、“诗排”等歌种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诗”是对歌和山歌之意;“雷”为指最高、最响、最美之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新壮族高腔山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品质。
  1.调式及其旋律特点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多为宫、徵、羽调式,其中以“徵”调式居多。明朗、奔放的宫、徵调式,柔和、细婉的商、羽调式,共同构成了大新壮族高腔山歌丰富的色彩。但无论任何调式,大新壮族高腔山歌多以五度音为支柱音,并常用下滑音dola收腔,而商音和角音在旋律发展中与自由延长音上都显得特别活跃。
  在壮族山歌的旋律中,除了常常出现三度和四、五度跳进外,大六度、大七度以上的大跳也是多见的,而且非常有特点。形成大七度上行跳进的原因与壮族方言的语调、调类和调值有紧密的关系。
  2.节奏、节拍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节奏舒展、宽广而奔放自由。这种山歌不仅来自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而且取决于语言、语词、感情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强弱交替不象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山歌那样规律,时值长短的对比大,节拍、节奏自由,富于变化,从而善于表现出一种奔放高亢、开朗和不受拘束的情绪。
  3.曲式结构
  壮族山歌曲调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高亢缠绵,短调清越流畅。长调多单二部曲式,短调为一部曲式。壮族山歌曲式结构的安排,是同歌词的内容、风格和语言的结构分不开的,主要是两个乐句或三个乐句、四个乐句、五个乐句、六个乐句等组成的单乐段。以单一音乐形象的陈述,集中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是壮族山歌共有的结构特征。
  4.双声部山歌
  大新壮族还流行着双声部山歌,有的高亢燎亮,有的悠扬优美,有的刚健浑厚,有的缠绵婉转,有的爽朗明快。这一带的双声部山歌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其一,保留了古老的三声腔痕迹。其中宫调式使用宫、商、角三音列,羽调式使用羽、宫、商三音列,徵调式使用徵羽、宫三音列。有一部分山歌上方声部已扩展到四音列,如大新伦西壮族高腔山歌《万点星光亮了天》,有的还扩展到五音列,但下方声部却依然只有三音列、二音列或只有主音持续。其二,大多节奏自由。上方声部叫做主唱,使用密集节奏的加花式演唱方法;下方声部叫做随唱,除个别音之外,几乎都有主持续音构成(2)。
  二、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歌词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歌词在“欢”的基础上,溶化了汉诗七律和汉族民歌的某些特点,变五言为七言,从古老的腰脚韵、勒脚式等严形式中解放出来,甚至直接采用汉语方言演唱(3)。
  1.结构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多用七言句,二二三结构,采用赋比兴手法,歌词多为开口音发声,且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上句起兴,下句抒情,如“斑鸠飞得尾巴圆,一翅飞到绿豆田。好块绿豆不得吃,好个情妹不得连”。这支山歌的歌词虽然简单,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除传统歌词外,由歌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随意编创,填入固定的曲牌演唱,因而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歌词丰富、真切。
  2.衬词
  壮族高腔民歌,多数用当地壮语演唱,更显出其原汁原味,富有乡土气息、纯清、浓厚。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衬词多采用虚词,因不同曲牌而异,如“呀耶”、“罗喂”、“耶嘿哟”、“呀嗬喂”、“咿不耳耶”、“萨哩哪”、“嗬嗬咿嗬鱼羊嗬”等,丰富音乐形象,加深感情表现。大新壮族高腔山歌一连串的虚词运用极富特色,且在单二部曲式中独成乐段,富有表现力。大密度使用衬词、衬句形成了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生态的原始性和内涵的丰富性,是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精华。
  三、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演唱
  高腔山歌多在山野用大嗓或小嗓喊唱,演唱强调”高腔”风格和“嘘声”、“假嗓”技巧。壮族高腔山歌多用小嗓和假嗓演唱,有的也同时运用真假嗓音混合演唱。
  1.演唱特色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歌手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用真假声交替的办法来歌唱的方法。他们往往在歌的开头先用浓重的鼻咽音节带出,紧接着马上转用全假声演唱。高腔山歌手的运气很足,胸腹式呼气结合运用,气息集中,意念放在下丹田,声音的意念亮点放在头顶之中,稳定地支持着悠长的高声,有明亮浑厚的头腔共鸣,气息运用自如。在唱法上强调”高腔”特色,富有“飙歌”风格,唱腔高亢、粗犷,感染力大,穿透性强。演唱风格独特,音乐表现丰富而生动。
  2.演唱形式
  壮族山歌的传统唱法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两类。大新壮族山歌主要以男女对唱为表现形式,歌手们在表演中采用“斗唱”形式,一般沿用一男三女斗、二男八女斗、十男三十女斗等各种不同唱腔组合。这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领唱称“抽腔”、“提腔”,合唱谓“帮腔”、“和腔”。所以,他们的演唱形式是一群男青年或一群女青年各围成圆圈,对歌时每圆圈人中选一歌手担任高音声部,其余的歌手唱低音声部,音乐风格高亢、豪迈、声势浩大,两个声部音色音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语
  壮族山歌伴随历史演进的时空,生动地表现了壮乡人们的生活、劳动、内心世界和地域风情,形成丰富独特的壮族山歌文化。壮族高腔山歌丰富多彩、高亢响亮的音调,别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和声,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奇葩,更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民间歌曲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708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