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歌曲高潮部分钢琴伴奏和声设计带来的音响享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敏

  摘要:音乐作品的高潮是一部音乐作品画龙点睛的地方。处理好歌曲高潮部分的重点无非是运用好和声织体,把一首好的作品处理的得当得体。运用钢琴织体设计歌曲的高潮其方法多种多样,在设计和处理声乐作品的同时要掌握每部作品的结构、情感、内容、风格等等,我们在处理高潮部分的时候要结合每部作品的特点来加以诠释,以此达到曲伴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钢琴伴奏织体 高潮 和声处理 调性变换
  一、歌曲高潮部分钢琴伴奏和声的设计与处理
  一首声乐作品的伴奏和声处理可是说是点亮之笔,曲子好不好听不仅仅取决于旋律,和声的注入更能使一首作品达到最高程度的释放,尽情、到位。一部声乐作品的设计尽情尽美也取决于和声的注入,不仅要充分掌握写作和声的基本手法,且要对填充的和声和作品的风格统一起来。
  高潮和弦的处理一般有最简单的Ⅳ—Ⅴ—Ⅰ;Ⅱ—K46—Ⅴ—Ⅰ,由作品的需要到和弦出现大、小、增、减和弦二、三、四、五度结构的和弦相互转化或代替;高叠置和弦的使用以及附加音和弦与各种和弦的复合等,这些都必然导致和弦结构复杂化,使高潮部分必然带来音响效果的不同,给欣赏者带来不同感觉的听觉享受。
  声乐作品中没有离调,但在和声的处理上让作品本身没有离调的地方离了调,这就是所谓的“人工离调”,这种处理手法并不少见,恰恰使用非本调的变化音和弦丰富了作品的内部结构,改变了作品的调性,这种“人工离调”的手法往往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由于每部高潮点的高潮各不相同,所以在和声的运用上要尽情尽意,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把握好伴奏织体的运用,一定要为作品的内部结构服务。下面举几个例子:
  谱例1:
  这是首bE大调的声乐作品,从上例,我们不难看出,歌曲本身没有离调,作曲家在处理的时候用了非本调的变化音,歌曲从bE大调转向了F大调的主和弦,调性上发上了转变,这种处理方法最终为了获得高潮起了主导性作用,如果作者在bE大调中单纯的使用bE—G—bB、A—C—bE、bB—D—F作品就会失去一些和声色彩上的变化,这不仅会影响到作品的表达,而且人们也不会在听觉上得到满足。
  这种“守调法”处理即守住原调的和声处理法。也就是说声乐作品高潮中无离调,伴奏织体和弦中也无离调,也可以说是“客随主便”法,这种处理方法增强了高潮的稳定性,在不改变调性的情形下,把曲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诠释到位。
  谱例2:
  这是一首d和声小调的声乐作品,在高潮点却使用的D大调的主和弦,并结束在这个和弦上。这样就使乐曲改变了本曲的调式,从小调式转为大调式,在实际意义上已经成为它同主音大调的主和弦。这种改变增加了和弦功能上的色彩性。伴奏结束运用了十六分音符四五度、三四度双音的进行方式,这种伴奏的写作手法相对使用的比较少,一般的都使用八度和弦或分解和弦来结束。四五度音程属纯音程,非常和谐;大三度音程比较明朗小三度和弦比较忧伤,它们交替的使用使听众在享受中较容易触动内心最柔弱的心弦,且把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一种幽幽的情思缓缓的流淌出来。
  《故乡雨》不仅在歌曲本身体现了作者思乡的情怀,还表达出作者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绵绵细雨中,和这细雨一起飘到日夜思念的家乡。
  谱例3:
  作品中出现转调或离调的情况下,伴奏音乐一般处理起来应遵循作品的原来意味,也就是说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这种处理方法称为“自然离调法”。
  二、和声上的设计将带来不同的音响享受
  音响上的不同感受是作为音乐对比的重要手段,其最容易引起欣赏者的注意并能得到触动和满足。这说明不同的音响感受能达到音响上的新颖感,马东风教授曾对音响的新颖感的具体方法这样总结:①发展调式交替功能,改变调性方向(离调或转调);②打破三度结构的原则,增加二、四度结构的和弦;③音区、力度、音色(乐队)速度的对比;④织体的改变;⑤演奏方法的改变(如震音);⑥节奏的突变与戛然的休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变化音”和弦的介入,这个新的和弦可能是因调性的变换(广义的包括调试交替)所致,也可能使用的本调试的含有变化音的和弦(如和声小调的大属和弦及和声大调式的小下属和弦等),也可能是为了某种表达进行特殊设计的“色彩性”和弦。这是众多作曲家在高潮处理上惯用的手法。
  如张鲁、瞿维的《秋收》:
  谱例4:
  《秋收》是电影《白毛女》的插曲。歌曲表现了旧社会贫苦的农民对地主老财作威作福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的万般无奈之情。歌曲由多乐句构成,每两乐句表达一层意思,两乐句旋律是上句高亢,似乎在问;下句低回,似乎在答。这是典型的陕北信天游的民歌风格,为了强调高潮,七、八乐句基本是五、六乐句的重复。在处理《秋收》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歌曲的表情的提示,压抑、沉重地;速度的提示,行板(andante);以及力度的提示,弱(mp)、中强(mf)以及强(f)的强弱变化对比。
  郑秋枫的《美丽的孔雀河》一曲又起到另一种不同的音响效果:
  谱例5:
  这部作品高潮部分连续琶音,尽展孔雀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绝美景象,让人满怀期待、兴奋的心情,也使整个音乐情绪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连续琶音的进行在高潮部分比较常见,是一种较为容易烘托高潮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层层递进,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和六连音的连续运用把雪峰、草原、大漠、田园风光描绘的美轮美奂;仿佛鲜花芳卉、绿林碧水、亭台楼阁近在眼前,潺潺清流把一个具有现代品味的西部城市装点的颇具江南水乡的神韵。
  再如,李直心、传永的《江河水》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谱例6:
  这首曲子和弦结构复杂了些,却恰恰能达到获取高潮的目的。作者在伴奏织体中较多的使用了附加音和弦,大量的八度和弦音程的加入使整个音乐充满了
  激情与澎湃。《江河水》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它的整体结构图如下:
  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e:e小调A大调b小调e小调
  此曲结构篇幅较大,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爱情叙事曲。这首歌曲伴奏织体的运用有三个特点:其一,钢琴伴奏织体密集,伴奏织体中运用了震音、和弦式的写作手法,使其作品听起来比较宏大。不仅如此,在和声上大量使用了重属和弦,八度和弦半音式进行加上三连音、六连音的充入使作品达到了恢宏磅礴的效果。
  其二,节奏特殊划分的表现形式。因伴奏织体内部使用了较多的三连音和六连音、还有几处五连音以及九连音,所以节奏一定要把握好,三对二,四对六的节奏一定要弹奏的均匀、准确、稳定。
  最后,调式调性方面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
  总之,利用钢琴来处理声乐作品不仅要了解作品的背景文化,还要把握好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一首好听的伴奏谱必定融入了多种音乐文化元素,才能为音乐作品更好的表达出亦情亦美的思想情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708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