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冰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微博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高校教育者,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在“微时代”下的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微时代” 新媒体“90后”大学生 影响及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56-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革新,2009年8月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使“微博(MicroBlog)”这种新媒体正式进入中国网民的生活中。2010年被人们称作“微博元年”,2012年9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人们普遍认为,以微博为代表的、同时也是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新媒体、新媒介的盛行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已经到来,伴随这些新媒体的产生,互联网形态、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微时代”的特征及影响
  “微时代”一般是指在互联网及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由能实现即时信息获取传播的新媒体的兴起而推动开启的新时代,它以微博、微信、饭否等新媒体为标志,也包含微电影、微小说等一系列传播速度快、内容精练、介入生活细节,并给人们的交流、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新事物。概括来讲“微时代”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获取和传播速度更有效率,内容更加短小精练;2.以社交网络、交流平台、移动互联网终端为依托,“微时代”中的体验者准入门槛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获取、使用便利,人们进行沟通、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3.在“微时代”中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定范围内的主角,而不仅仅是接受信息。互联网信息传播呈现多中心化。
  “微时代”的到来既使科技迎合了人们的需要,也快速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感受与表达更加鲜活,个人的力量不断增强,声音在逐渐放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微时代”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虽然微博等新媒体提高了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效率,但是,在众多的信息中人们会习惯性地选择个人喜欢的内容,从而引发一些偏激情绪、过度的自信甚至是极端主义。第二,它为人们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和巨量知识资源的同时,也为一些人提供了逃避社会的机会,沟通和信任减少而导致孤立和冷漠。第三,“微”事物,虽然满足了人们对效率的需要,但是便利之余也滋长了人们的浮躁,使人们难以深入思考。
  二、“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
  据调查,大学生中的微博使用者接近80%。“微时代”为生活、学习、交流、展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被广大大学生所喜爱。但大学生们毕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十分成熟的青年时期,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往往会形成依赖,不自主地受到负面影响,忽视自身发展的真实需要。
  1.“微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基础上的虚拟交往更加普遍,这给他们带来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交流方式,但过分沉溺于自由的虚拟世界中,很容易失去自律,网络监督的不完善也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2.美国网络社会学者莱恩格尔德所说:“网络最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并不只是建立一个信息市场,而在于形成长久的个体关系与群体关系。”“微时代”使人们能够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圈子”,这使得同类信息易于在身边聚集,一些大学生缺乏深度解读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容易失去自己独立的观点,产生从众心理,人云亦云,情绪化倾向明显,容易陷入偏激甚至是极端的心理状态中。
  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尔克教授说“科技能带来上万好友或粉丝,安全但虚拟,制造了人际关系活跃的假象,却对真情实感有侵蚀性”,一旦过分沉溺于虚拟科技的迷境,现实社会反而会成为一个陌生的世界,当现实中的他人交往能力下降时,极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冷漠,使自己形成强迫、孤独、焦虑等不良心态。
  4.由于目前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网络技术教育上,对新媒体和“微时代”中的新事物重视也不够,所以,当今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与规范、信息技术、媒介运用与操作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客观的对待,他们往往以休闲、娱乐为主要使用目的,忽视了主动的全方位的营养汲取,而互联网科技强大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
  5.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思考与沉淀,而现今大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快速、简短的信息,做简单有效的沟通:写微博,发微信,看微小说,微电影……这极易使大学生变得浮躁,急于求成,缺乏坚韧的信念,也难以使他们深刻地领会民族与世界文化,获得全面的成长和丰富的社会体验。
  三、“微时代”下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以微博等新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体现了现代社会最新的技术、理念和文化,它创造了信息获取与传递的新方式、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微时代”和它带来的改变;如何降低网络基础上“摇一摇”就可以与陌生人交流的虚拟交往所带来的不确定感和不信任感,培养大学生们形成诚信、有责任心的品格;如何培养大学生们的判断力,避免他们偏离社会主流思想,或走上极端,迷失于网络;如何引导他们既恰当地表达自己、彰显个性,又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观念;如何在网络虚拟交流的环境中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现实交流的不可替代性……这都是给“微时代”中的教育者们提出的新挑战。
  1.重视“微时代”,培养学生应对“微”事物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们理性的分析思考能力,使大学生能够筛选新媒体、新事物带来的各种信息。第二,了解熟悉新媒体的运作过程,增强理性认识,进而提高网络信息的驾驭能力,增强新媒介的运用能力。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养一种独立的批判意识,增强其判断是非的能力。第四,培养大学生成熟理性的公民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道德法律约束,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避免沉溺于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第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是人的延伸,但不应因科技技术的发展而将人的心灵与文化带向荒漠。   2.借助“微时代”,在学生工作中运用新媒体
  微博等新媒体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关注和成就感、倾吐心结、宣泄情绪、表达观点的主渠道之一,所以,高校工作者要增强对新媒体的运用、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善于借助新媒体与学生沟通,将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获得的信息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运用新媒体也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融入“微时代”,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
  高校应认真审视“微时代”下的教育环境,顺应时代的要求,以更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
  首先,通过普及网络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传媒的平台与工具本质,科学、高效地使用网络传媒,理性、自律地参与网络生活;同时要强化关于网络技术运用的教育,教育学生正确操作网络媒体、获取、管理网络信息、自觉维护信息安全,遵守网络道德法律约束等。
  第二,提升校园网络软硬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投入,通过提高网速和配置、优化网络资源环境来引导学生正确地参加网络活动;另一方面,应当运用受大学生欢迎的技术手段,以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营造活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三,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将形式多样、精练活泼的新媒体,如微博、微电影等与传统的课堂、讲座、论坛、竞赛等教育方式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优势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健康辅导,化解心理问题,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时代”中的“90后”大学生是我国网络参与者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网络生活是否积极、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成熟,因此,“微时代”的到来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认识现实教育环境的要求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接受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EB/OL],2008-2011.
  [2]方宏建.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3]李春伟,张熹.大学生微博心理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第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77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