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周森 “左手反书第一人”的慈善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晓娜

  大别山金岗台脚下的安徽省金寨县,是个出过洪学智将军的红色革命老区,这个地方留下了众多革命先行者的足迹,也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森是听着一个个革命传说长大的,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促成了他自幼刚毅坚强的个性。艰苦的童年生活给了周森以历练和动力,他立志摆脱贫困来报效这片热土,从而形成了他幼年时代的人生目标,从那时他就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了同情心。
  书法家的“孝心”
  熟悉周森的人都知道,周森并不是家资巨万的大富豪,也不是职业的慈善家,艺术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个风趣、幽默、随和的社交中心;在圈内,周森是一个有深厚造诣的书法家,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书法家――他以左手反书见长,被誉为“中华左手反书第一人”。他以书法艺术立世,又行慈善之事回报社会。
  周森出生的那个年代留给他的全部记忆就是贫穷、饥饿。他的童年和大多数同时代的农村孩子一样:掏粪、砍柴、割麦……在上学之余,还要干着一年四季干不完的农活。在语文课上一个偶然的心得改变了周森的人生航线,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周森9岁的时候,在一次语文课堂上他无意中翻到了作业本的背面,发现老师用笔蘸着红墨水写的批语透过纸张映成了反字,看上去挺好玩的。于是在这好玩之中,周森找到了灵感,找到了他人生追求的目标――连他自己也不会料到,自己9岁时所感到好玩继续而练习、描摹反字的经历,其实就是在研究中国汉字的反书,也从此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纸和笔,他就到山里去砍柴,然后走上一整天将草挑到集镇上去卖。寒来暑往,他为练字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每一个东升西落的日子里,在处理完日常工作事务后,周森都让自己沉静地看着笔尖湿润地亲吻一张又一张宣纸,看着一个又一个大字在他的左手下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款有型地飞舞,他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进入了他所醉心的那种专注境界: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阳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划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抓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岁时他的字已是挥洒自如,得到了一些行家的好评。
  周森1992年出差到广州,恰巧碰上了正在那里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他以一个左手反书的繁体“龙”字震撼南粤大地,获得大奖。3天时间,200幅作品被拿走收藏。中国书画鉴评家贾靖宏为其题词:“功深百练,华夏一绝”。广州的这次得奖是周森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以“中华左手反书第一人”而闻名于世的周森,也曾被利益缠绕成了一团麻,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的“逃避”方式竟然是在一家寺院里落发出家。期间,他始终不曾放弃过左手反书,在修行中打磨书法,在书法中感悟人生,无形中许多佛法禅理融入到他的笔端,从事慈善事业成了他的心愿,也成就了他今后发展的方向。
  带着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周森离开家乡,几年间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到各地去拜访书法名家、揣摩书法碑刻。也就是在他到外地拜师习字期间,他的母亲去世了。当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老人已经去世几天了。当他赶回家乡时,母亲入土已有两天了。他没能赶上亲自为辛劳一生的母亲送终,成为周森心中一辈子也抹煞不掉的遗憾。他跪在母亲的坟头泣不成声。周森暗暗发誓:妈,我没能给你养老送终,以后我要成名成家了,有能力了,一定好好供养像您一样的慈母!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
  2000年5月,周森偶然从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河南登封颖阳镇敬老院有10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因为经济困顿,生活得很苦,他的心再也无法安宁。他亲自从北京赶到登封,与10位老人见面。看到老人们饱经沧桑、备受艰辛生活肆虐的脸,周森如见到自己父母般的心酸和亲切。敬老院因为资金紧张而简陋不堪,没有必备的生活设施。周森打定主意:一定要帮助他们,让老人们安度一个像样的晚年!
  2004年2月17日,刚刚过完春节,周森就冒着严寒又一次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到登封。这一次,他给“父母”们带来了10万元现金。为了一表儿子的“拳拳孝心”,他还冒着凛冽的寒风,专程为“父母”们购买了10袋大米、10袋面粉、10箱苹果、50公斤猪肉,作为给他们拜年的礼物。23位“父母”见到“儿子”归来,个个激动万分。一位老太太不停地抹着眼泪,拉着周森的手说:“孩子,你怎么就想的这么周到呢?这个村子里就是有亲生儿子的老人,有的也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啊……”老人们围在周森身边,争着和“儿子”唠家常。周森握着老人们的手,望着老人们脸上盛开如菊的笑容,忘掉了旅途的劳累。那亲如家人的和睦氛围,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从2000年开始,每逢重阳节、春节,周森都尽量抽出时间到河南登封专门看望这些老人,关心老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每次他都带上孝敬老人的礼物。老人们感动得留下了眼泪,拉着周森的手不停地嘘寒问暖。周森说:“因为我自己的母亲不在了,我就把这些老人当成我自己的父母一样,去侍奉也好,孝顺也好,尽我的一些能力给他们出点钱,逢年过节去看看他们,我也想找回我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感觉。”为了能让这些老人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周森前后为敬老院捐献累计超过百万元人民币,而老人们同样也把周森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据登封市颖阳镇敬老院院长说,前年敬老院里有几个老人身体不太好,周森先生听说了以后从北京飞回来,给老人们看病,还一块照了合影。可惜的是那几个老人现在已经不在了,去世的时候还把周森的照片揣在怀里,当时的情景很是感人。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没有比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更能教育下一代的了。周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书法家生命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书法造诣上,还体现在对社会的关心上,为老人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在周森看来是份内的事情。看着老人们脸上绽开的笑颜,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2003年,作为中国三峡画院常务副院长的周森来到重庆万州,深入三峡库区采风创作。在一个秀美的小山村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再次触动了他,“失学”这两个字从此一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同当地群众接触后,决定为这里捐建一所慈善小学。为此,他辗转香港、美国等地,举办义卖活动,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艺术品悉数拍卖用来筹款。经过他的努力,终于建成一座崭新的山区小学。自此,他把关怀的目光又投注到了孩子们的身上。
  2004年4月23日,周森通过河南省慈善会向谷营乡四明小学捐赠十万元,用于学校的基础建设。河南信阳、兰考、商城,贵州遵义,一所所希望小学借周森之力顺利建成。他还想在内蒙乌兰浩特、湖北神农架等地继续他的助学愿望。“哪里有需要,有可能我就会在哪里。”周森淡淡的说。
  二十多年以来,周森先后为慈善事业捐助的资金达千万之巨,先后被河南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河南省十大慈善新闻人物”、“中华慈善大使”、“世界和平奖”和“联合国和谐友好使者”等称号,并荣膺“世界和平大使”殊荣。
  历程评述:
  周森是一位出色的书法艺术家,他以左手反书而称著于书坛,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一绝。中国书法艺术界称他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奇迹。然而,他被社会所称赞,不仅仅是因为他杰出的书法艺术,更主要的是,他始终如一的坚持从事慈善事业。因此,他被社会公认为是一位德艺双磬的优秀艺术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070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