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宇 任娟平 黄浩 晏华成

  摘要:现代学徒制在培养职校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比其他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优势。首先对我国现阶段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对基于资源共享型的生产性实训校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最后分析了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 言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很多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在于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和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很多高职毕业生存在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根源在于现行的众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际割裂、知识与能力脱节的问题,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教学与产业脱节的现实困境。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其关键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作为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教产结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现代学徒制因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果,必将在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现代学徒制正成为国内外职教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我国现阶段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要点分析
  现代学徒制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程度。我国当前尚未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良好环境,短期内并不具备大规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条件,为此我国宜采取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先行试点,探索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推进的策略[1]。
  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探索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初级阶段,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由于制度、法律、文化及其形成的行业企业参与职教的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和简单移植,只能是把握住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涵和思想理念[2],紧紧结合国情、校情以及专业实际,在实践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当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一些问题[1],基于目前我国的现实国情,本文认为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校企合作育人的制度设计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基础[3]。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应属于供给引导型(特点是低企业合作与高学校整合型[4]),因此现阶段在制度设计上还是要考虑学校本位而不是企业本位。尽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办学主体是双元或多元,但要以学校为合作办学的主导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高等性和职业性。若完全以企业为主来设计培养方案,则会出现企业仅仅根据岗位需求以及够用为度来培养学生,只注重岗位需求的片面性而忽视行业技术的普遍性,只注重职业性而忽视高等性,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促进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先决条件[5]。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瓶颈。解决办法除政府出台针对企业切实可行的配套激励政策以营造企业参与职教的整体环境外,高职院校应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在人才的培养聘用、技术服务、场租水电、实习耗材以及设备维护费等方面让利给企业,使企业在合作中真正受益,从而激发企业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如我校对于与学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表现优秀的企业推荐参与中山市最具社会责任感“十佳企业”的评选。
  3.选择合适的企业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选择企业时,不仅关注企业的实力和岗位的技术含量,还要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使用人才,而且还要培养人才,要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待校企合作,避免出现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和指导师傅的素质,这都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决定着实施学徒制的效果。此外,企业必须有充分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毕业后留在企业继续工作的意愿。
  4.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利用学徒制培养人才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诚信度不高,稍微不如意就跳槽,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却不一定拥有相应的回报,承担较高的风险将影响企业合作育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举措有:提供较有发展前景的岗位;加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施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很好的效果和重要意义;尽量保证学徒待遇要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更有优势,必要时对学生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在协议期内不跳槽。
  5.灵活的学校管理机制是现代学徒制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将满足岗位需求单一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复杂目标进行了有效结合。这就要求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在校内专业基础教育与企业工作实践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融合机制,同时要求工学衔接合理,以及实现“刚柔相济”的弹性教学过程管理。
  6.构建适合半工半读和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现代学徒制”课程的构建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要以企业的人才定位、岗位标准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素养和典型职业活动为中心;(2)要兼顾行业社会的普遍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单个企业的需求;(3)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职业发展的要求,注重学生关键能力(或称可迁移能力,主要包含交流、数字运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和技术要求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构建要在高等性与职业性、针对性与通用性、现实性与发展性之间找到平衡。   三、基于生产性实训校区的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1.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学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政府的支持下,作者所在学校与企业共建了一个校企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型的生产性实训校区。实训校区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对口企业,按协议接受学生学徒制培养的企业享受以下优惠政策:租金约为市场价的一半,水电价格为事业单位的单价(比工业用电便宜);企业的指导师傅享受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兼职教师政府津贴(中山火炬开发区政府每年给学院提供100万元的专款用于鼓励参与学校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以及享受积分入户加分政策;学院为企业员工在学历提升、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向政府推荐享受教育附加税减免等政策。对于未履行协议的企业不能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徒制实践。对于完成学徒制培训计划的学生,除企业给予的工资待遇外,系里另外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并在评奖评优中优先考虑。对于毕业后留在学徒企业工作达一年以上者给以一定的奖励,避免学徒工流失后企业有“为他人做嫁衣”之感。
  2.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基础上,推动行业企业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要选择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对接。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流程见图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光电源及开关电源技术方向)10名学生为对象,从2012年9月开始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试点。在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点:
  (1)专业与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对接。实训校区的中山市智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观公司)是一家专业的LED驱动电源研发、制造及销售一体化的公司,而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是培养LED驱动电源技术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方向与企业需求高度对接。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课程开发方面,以智观公司LED驱动电源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等岗位需求为依据,把LED行业以及电源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电子CAD)转化成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之间的有机衔接,将岗位标准转化成了课程标准;同时,形成了“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学徒制项目课程”的课程结构,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把企业岗位任务考核标准的重要指标转化成了学徒学业考核指标,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的统一。
  图1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流程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对接。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将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有机融合。根据学徒制培养方案,教学模块分成了专业理论集中教学模块(时间集中在前三学期,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学习职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项技术训练模块(时间集中在后三学期,开始在企业的岗位进行职业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采取以企业为主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模式)。在职业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将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充分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同时在学徒制培训中,通过岗位轮换的方法原则上使学生通过“辅助开发1个产品、生产2批产品、维修2种产品、测试2种产品”,培养学生的辅助开发、生产维护、维修测试等方面的能力,使得多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到多个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之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对接。例如,将电源产品的生产制作岗位与“电子电源产品制造工艺与管理”融合、LED驱动电路辅助开发岗与“LED驱动电路设计与制作”融合、PCB绘图员与“电子电路CAD”融合、维修测试岗与“电子产品信号检测”等课程互融。
  (4)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生产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学校教学任务连续性之间存在矛盾,为便于实现工学交替以及工学结合的合理衔接,实现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融合,在学徒制课程教学管理方面树立了以企业方为中心和一切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了“刚柔相济”的灵活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例如,对于学徒班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采用“送教上门”、“晚上上课”、“周末上课”“网上指导”“小班教学”等多种方式,学校的专业老师与企业的指导师傅及时沟通,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充分考虑生产任务或岗位项目的安排,忙时在企业上班,闲时在校上课。同时,由于公司与主校区的距离较近,因此非常便于学生工学交替。
  (5)对学徒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与指导。对学徒制班的学生,确定了校内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师傅三个导师分别在专业基础、技术技能、思想素养等方面进行指导,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动态,不能仅由企业单方管理。同时与企业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协调,把学生在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实践中,企业师傅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于校内指导老师来讲,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徒制培训是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带来的变化,正确认识自己的双重身份,告诫学生虚心向师傅学习,做事先做人。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除了在知识、技术、技能方面的学习锻炼外,还要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包括诚信、敬业、竞争、奉献、合作、交流、创新、自律、责任、遵守纪律),同时还要学习企业文化、公司的管理运作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避免学徒过早跳槽给企业造成损失。
  四、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评价
  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于学校、企业、学生、社会来说都实现了共赢。对于企业,减少了招人的成本,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用人的稳定,企业全程参与了育人过程,解决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选、用、育、留的问题;对于学校,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对于学生,上学期间经济负担减轻,学生职业能力得以大幅提高,职业素质得以初步形成,基本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加快了自身的职业发展速度,增强了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自信,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良好对接;对于社会方面,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五、实施现代学徒制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们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试点刚刚起步,深深体会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主要是行业)四个平台的鼎力支持和配合。现代学徒制运行中存在诸多的现实困境,最根本的就是运行机制不健全,需要国家层面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效地结合,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制度来促进企业、行业、学校积极参与(尤其是制定对于企业、行业的激励政策),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建立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
  [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8.
  [2] 王珏翎,侯益波.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探索创新“现代学
  徒制”[J].当代职业教育,2012,(9):8-11.
  [3]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
  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4] 赵伟.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我国的选择[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3,(10):33-37.
  [5] 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
  代企业教育,2013,(3):69-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261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