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歌唱表演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庆华

  【摘要】歌唱表演是人们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滋养,优美的演唱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表达内心的情感及心绪,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在日常的歌唱表演中,单纯的技巧训练及磨合固然重要,但是歌唱表演这一“二次创作”过程中,丰富的情感内涵才是歌唱表演的核心内容,才能将音乐作品的审美养成作用充分的表达出来。因此在实际的歌唱表演中,演员要实现到情感与技巧的统一,才能提高表演的感染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文章主要针对歌唱表演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歌唱表演;情感表达;演唱技巧
  歌唱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心绪的重要形式,歌唱艺术是将歌曲的思想内涵及情感用人声表达出来的表演艺术,是一种更加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各类乐器相比,人声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更加准确,其审美愉悦的效果也更加明显。声乐演唱作为进一步生产和艺术加工的二度创造,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只局限于一度创造的传达和表现,同时还给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即要体现出表演者自己的创造。
  一、歌唱表演中技巧与情感的关系
  歌唱表演不仅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声乐专业素质,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才能将歌唱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声音是歌唱的基础,声乐艺术的技巧性很强,但技巧只是艺术的表现手段,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歌者是用声音去表现一定的情感内容,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感情所需要的音调。
  (一)歌唱技巧的重要性。所谓歌唱技巧是指在经过练习后各种动作环节已在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甚至变成演唱者自觉性的条件反射,是演唱者意志行动的动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演唱。在歌唱表演中,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演唱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演唱者的声音条件、歌唱技巧不同,歌曲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优秀的歌唱家一定都有成熟的声音技巧。与说话不同,演唱需要科学的发声、娴熟的技巧、充沛的情感,演唱者的声音条件、扩展音域、音质、表现力等均是影响歌唱表演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演唱技巧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条件、必要条件。声音技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老师科学的指导与规范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嗓音条件选择合适的歌曲,指导其实现呼吸、发声、吐字、音准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一些歌唱演员在演唱到动情处,由于感情过分投入会出现失控场面,但演唱中哭也需要技巧才能哭出美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主体独立存在,歌唱表演同样如此,歌唱者必须具备优美的声音、驾驭各种音色的能力才能贴切的表现作品。
  (二)歌唱情感的重要性。“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可见任何乐器表演都不如人声演唱,歌唱是情感艺术,演唱者用人声控制演唱节奏、突出音色、把握旋律,歌曲是人们情感的抒发与心绪的表达,如果一首歌曲仅有技巧支撑,即使再高超的技巧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演唱者将“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歌唱表演才会从初级的技巧展示升化为歌唱艺术表达,才能真正体现出歌曲演唱的情感回归。歌唱表演过程中,可以指导演唱者大声朗诵歌词,其实朗诵歌词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酝酿情感,再演唱歌曲自然可以沉浸其中,表达出充沛而真诚的情感。音乐是一种表现性艺术,无论是演唱、演奏或者是词曲作者,均要有发自内心的、强烈的表达欲望,音乐作品的感染力才更强。音乐表现欲望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演唱者自觉参与意识的体现,每个歌唱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唱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听众感受到演唱艺术的美感,对其产生心灵的震撼。歌唱表演中很多歌唱者一味追求技巧、追求高音,特别是初学者,将唱到high C甚至high E视为高演唱水平的标准。其实以“较高音”为技巧标准的做法并不可取,歌唱者为了突破高音忽略了情感因素,不仅使得音乐作品缺乏美感,而且由于演唱苍白、空洞,无法与听众产生共鸣。歌唱演员要不断挖掘每首歌曲作品的深刻内涵,激发自身表达歌曲作品的欲望,使歌声由“好听”升华为“动听”,准确把握歌曲作品的灵魂。
  二、歌唱表演中技巧的训练
  歌唱技巧包括歌唱的姿态、呼吸、喉头的位置、共鸣、起音、声区的统一、吐字咬字等,演唱者还要具备调节、控制音乐、音质、音量、音准的能力。由此可见,歌唱技巧是各个因素的协调统一。在诸多因素中,呼吸、发声、共鸣是提高歌唱技巧的重要因素:
  首先,呼吸。业内有“谁会呼吸,谁就掌握了演唱的根本”的说法,歌唱时必须有饱满、持久的气息才能完成呼吸的技巧,演唱旋律有悠长舒缓,也有欢快动感,不同的旋律均需要演唱者利用气息的弱收、平收、强收、回收等技巧来顺畅、轻松的完成。歌唱中在始终保持“叹”的状态,以形成良好的循环,可有效改善歌唱中气息浅、气息僵的问题。其次,发声。歌唱中发声的关键在于喉咙,歌唱表演中要充分打开喉咙,才能保证声音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气息受阻而出现走音、破音的现象。演唱过程中喉结的位置是位于颈部中间的,而喉结会随着肌肉的移动而移动,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喉结稳定性的训练,以保证演唱时稳定的气息及顺畅的声音。当然,发声时要合理控制喉结的位置及发声的尺度,避免为了追求气息的稳定而出现舌头下压喉咙的问题。最后,共鸣。歌唱表演中的共鸣是歌唱者演唱时对基音的扩大,人体主要包括胸腔、口腔及头腔三大共鸣体。其中胸腔是最低的共鸣腔,演唱时解放喉咙可以突出胸腔共鸣的效果,增加音量,完成稳固的低音。口腔共鸣则要充分打开口腔,掌握好“一松、一提”的训练方法,松即放松舌根,一提是指用面部表情提起口腔中的小舌,使其获得向上的空间感,将口腔共鸣的作用发挥出来。头腔共鸣通常在高音区才会有更明显的体会,要将脸上所有的发音器官全部调动起来,从口腔中仅放出一半的声音,另一音则由鼻腔中放出。具体演唱中,低音时稍开头腔,高音时稍留胸腔,歌唱表演才会更加自然、统一、顺畅。
  三、歌唱表演中情感的训练
  要在歌唱表演中融入丰富的情感,一方面,要对歌曲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其内涵。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人听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歌唱者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有所不同。要高质量的完成一首作品,首先要将其唱准、唱熟,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手法,剖析歌词的思想内涵,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分析歌曲的重点、难点。此外,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准确理解歌曲的重要条件。每种艺术作品都不可避免的会留有时代的印记,歌曲也同样如此,歌曲作品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动态的反映,描述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及呼声,人们可以从一首歌曲中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变革、民俗民风,比如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中“1992年”准确指明了歌曲所描述的年代,演唱者在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后,就可以更好的利用想象力体会作品的内涵,使听众感受到作品深刻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歌曲作品的风格。歌曲的情感与歌曲的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歌曲的内容决定了歌曲的情感,各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沉淀,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因此歌曲的风格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比如东北民歌《看秧歌》就属于格调明朗、热情奔放的风格,情感把握突出热烈、浓郁;而江南民歌《茉莉花》则温婉、柔美,需要表达纤细、内敛的情感,如小家碧玉一般细腻。再比如《黄河怨》悲凉凄苦,演唱时要用厚重的音色,而《好日子》是则节奏明快、欢快喜悦,需要用甜美明这的音色来表达等等。   四、歌唱表演中情感与技巧的统一
  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演唱作品,需要经过情感体验、理论指导、情感升华等三个阶段,而这个过程中,要实现情感与技巧的统一,才能保证歌曲演唱的质量。
  首先要进行情感体验。优秀的歌唱家多是人生阅历深厚的人,其情感体验丰富,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演唱起来的感染力也更强烈。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电影作品、戏剧话剧等其它手段弥补这一不足,通过间接体验其它的艺术领域来丰富自己的认知,激发自身的情感。演唱前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境遇,慢慢体味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印迹。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黄河怨》,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作品基调沉重。现代人演绎该作品时,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等了解当时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尽量进行角色代入,想象自己置身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体会中国人民从一开始的痛苦绝望到后来的决心反抗的情感变化,演唱时作品的层次感自然会更加丰富。
  其次,用理论指导演唱技巧。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后,就要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发声技巧,发现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演唱技能。一般情况下,音乐曲作者通常会按照音乐发展的规律来创作旋律,很多时候没有兼顾到歌词声调的规律,比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这一作品时,开头的“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其中的“百”“鸟”“我”都是三声,但是曲折婉转的旋律容易把这些字唱成三声,声调与音乐韵律存在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这些字前面加上快速装饰音,用小三度的装饰音将一声转变为三声,提高这些字的声调关系的准确性。这种应用装饰音与滑音唱法解决语言声调与音乐旋律矛盾的作法,可使歌唱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贴近生活语言的声调。
  最后,引导情感的升华。如果说第一阶段情感的体验与积累是对作品的初步了解,那么在掌握了熟练的演唱技巧后,就要向听众传递自己的情感体验,实现作品情感的升华。歌唱艺术是情感的释放、灵魂的表达,只有全心全意投入才能流露出真实的情感,才能引导听众跟随演唱者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情境中,受其感染,为其感动。仍以《黄河怨》为例,演唱到“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时,要音乐清平、语言清晰,使听众在歌声中感受到“云”或“风”所营造的凄凉的景色,同时体会主人企盼、哀婉的情绪;而唱到“孩子啊,你死得这样惨!”时,则要将母亲眼睁睁看自己孩子惨死的绝望、痛苦的情绪表达出来,使听众跟随演唱者体会到母亲的痛不欲生与疯狂。
  总之,在歌唱表演中,演唱技巧与情感的表达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演唱过程中的呼吸、发声、共鸣、情感表达是一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演唱技巧是完成整个歌曲的基石,而情感表达则是演唱目标的直接体现,正确、合理的处理演唱技巧与情感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化情感精准、深刻的表现出来,提高音乐作口的感染力,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文霞.浅析声乐表演艺术中演唱技巧与情感的融合[J].音乐大观,2011,(12).
  [2]刘丽娟.论协同理论运用于声乐演唱教学的可行性[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5).
  [3]柴慧霞.声乐演唱艺术的技巧与情感[J].大众文艺,2011,(23).
  [4]鞠曼丽.声乐演唱艺术的技巧与情感分析[J].现代交际,2014,(05).
  [5]朱艳.声音与表演的融合――从青歌赛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表演课的设置和改革[J].四川戏剧,2011,(05).
  [6]巩若强.浅谈声乐教学在戏剧表演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05).
  [7]尼加提・吐尔逊.论戏剧表演教学法[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03).
  [8]秦容,邹渊.谈传统戏剧与传统声乐的相互传承[J].四川戏剧,200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430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