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涂文静

  [摘要]生活是一种艺术,它和艺术是一体的,生活不能无土栽培,必须在艺术这个土壤中生长,而真正的艺术教育也必须适应生活,回归生活。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呢?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总结:首先,创造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课堂与实际生活内外相结合进行教学;再次,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应回归生活。
  [关键词]美术教学 生活实际 调动学习热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53-01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艺术和其他学科教育,和学生一起体验生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了解艺术的独特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追求生命的艺术。
  一、创造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的情感氛围。根据相关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创造生活情境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创造生活情境已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改革中。创造生活教学情境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日常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第二,日常教学情境要建立在与设计教学内容相符的基础上;第三,日常教学应设计新奇,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可以保持教室气氛轻松、愉悦,让学生创造幸福;第四,设计的教学情境需要接近学生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生活的艺术元素。具体可以选择讲故事、玩游戏、玩魔法等。例如,教孩子歌曲和童话故事。老师读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儿童故事导入新课,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只听故事或看文字,并不是非常精彩,如果配上图片就更生动了。这时学生在一个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产生了想为故事配上图片的欲望,看到学生的兴趣这样浓厚,老师顺势引导,教给学生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让学生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节课。
  二、课堂与实际生活内外相结合,进行教学
  上课前老师展示当地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从不同角度的取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有主动参与的愿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的兴趣突然提高了,产生想与老师一样去感受当地有特色的民族建筑。这样,老师并没有强迫学生死记,而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来完成本节课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教学材料,合理开发地方课程资源,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应用于实践。教师要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记忆环境特点,认识自己喜欢的东西,创建一系列生活环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在学生的未知世界中,艺术无疑会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三、艺术来源于生活,应回归生活
  学生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可以说每个学生的作品,基本上都会反映其日常生活,大多数作品是学生生活经验的表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现艺术。比如春游,学生可以及时回忆春游的整个过程,回忆所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场景,教师可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其实学生是乐于交流各种各样的快乐记忆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及时展现幸福场景,学生的绘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更容易结合春游的经历,使得展示的效果更真实。与此同时,在一个更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也会愿意表达。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更好。
  此外,美术教师应该更多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写日记也可以采用平时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思考通过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父亲、母亲、朋友等不同角色,使用不同的脸;还可以用来表达情绪,比如快乐、悲伤、愤怒等;还可以使用比较流行的符号,如自行车、公共汽车、轿车和其他车辆的外观等等,这样就有可能诞生一本有创意的画册。与文字表达相比,通过图片的形式所表达的感情更生动、具体,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在绘画之前,学生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并选择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再构思一幅画的形式或组合形式的绘画,将文本添加上,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想象,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学生所认知的东西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接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感觉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学会感受生活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将艺术、知识、学习有效结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张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553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