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视域下地方高校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彦

  摘要:随着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显突出,尤其对英语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大学英语教育同时也面临学校转型发展趋势。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和适应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型发展,笔者就此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从供给侧视域提出了大学英语在大学转型期何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内动力
  1.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部分实现了基于计算机的(Computer-based)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MOOC(慕课)等新型英语教学手段等;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Duck-cramming)”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信息量和实现语言教学模式的和手段的多样性,。但我国英语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哑巴英语’和英语学习的‘费时低效’现象[1]。主要反映在大学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英语口语、翻译和写作等方面能力表现差强人意。即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渴求没有真正得到回应和满足。为此,笔者认为,部分高校的转型势必要求高校大学英语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管理等方面转型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也必须符合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需求侧(即社会用人单位)所需类型的人才,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2.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现状
  2.1 教师任务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校大学英语普遍承担多个大班的教学任务,教师整天忙于备课、课堂教学,批阅学生作业和辅导答疑,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因此造成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缺乏系统性、专业性、且整体知识结构单一。其次,英语教师普遍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此外,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使得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矛盾凸显,科研能力较弱,尤其是产出高层次科研成果难度较大,尤其是青年教师。
  2.2 学生学习时间长,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差。从笔者学校多年来施行的第三方教学评价即麦克斯报告调查数据分析,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现象极为普遍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农村家庭的(集中体现为语法、听力和口语)普遍较差,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通识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和适应学生英语差异化和英语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3 地方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政策倾斜缺失,英语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取向模糊,发展道路艰难而又漫长。对于从事大学英语的英语教师而言,几乎承担了全校大一、二年级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课头多,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空闲时间顾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不仅如此,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甚少,管理部门对英语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语教师从教的热情和积极性。
  3.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供给侧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实际情况,大学英语供给侧改革着重在于通过调整英语教与学双边教学供给结构,以期待激发学生内动力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达到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1 推行新的“知”和“行”的教学理念。”在重视基础阶段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通识教育同时,还应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凸显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把“知”与“行”贯穿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
  3.2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拓展知识结构到专门用途英语,以适应新时期人才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个专业领域对英语需求也随之增加,通用英语的优势被削化,对专业、职场英语等的需求远远超过通识英语。绝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重心依然倾斜于EGP 教学,忽视了对英语学习者所需要具备的行业英语的教学,显然这样的教学思路明显有悖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刘润清教授认为,“未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2]。为了达到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应仍以专业英语为主,兼顾一、两门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满足未来大学英语教学通识(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实际的需求。
  3.3 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层级化、阶段性、多元化教学模式。地方高校可以根据新时期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开展阶段性英语教学。其中,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主要进行EGP 教学,旨在夯实学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弱项教学内容,如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弱,应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教学,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第二阶段为EGP 教学阶段。教师应根据所带学生专业进行课程设计,开设相关的ESP 选修课,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对所学专业起到启蒙教学的目的。这样一来,ESP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对后期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3]。因此,英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等单项技能的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较
  高层次语言应用能力的拓展训练,满足具有拔尖创新潜力的高水平学生参与学校、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4加大语音室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软硬件保障。先进的语音室和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训练和提高必备的场地和设施,没有这些资源,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就缺乏依靠,严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秩序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加大语言教学设备建设,尤其是加快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将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在线英语学习资源、使英语教学模式多样化、现代化。
  3.5 丰富第二课堂,大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既可以打破长期以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形成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有利于英语语言的习得。第二课堂形式应多样化,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外教系列讲座、演讲竞赛、话剧表演、风采大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文化节、英语夏令营、英语话剧节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结束语
  总之,笔者通过对目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供给侧状况的阐述,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需求侧和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视角出发,提出了在目前地方高校转型阶段,如何就大学英语教学理念转换,课程设置呈现形式,以及教学外部环境如何满足和支撑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需求等建议和应对策略。大学英语改革方兴未艾,尤其是在互联网加时代,英语学习途径和可供学生学习和分享的资源更显得多样化,要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效果佳,就必须从供给侧视角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和升级教师业务知识、增补专业课知识,以及激发学生内动力,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语言应用能力、ESP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5) : 322-327.
  [2]刘润清. 21 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和研究,1996,(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7
  (作者单位:陕西理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714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