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80后、90后大学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80后、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这代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有其独特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必然会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现实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应正确认识80后、90后现象,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网络平台的打造,突出思想教育相互制约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80后、09后 学生工作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84-02
  
  一、80后、90后现象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表现
  
  1.80后、90后现象产生的背景
  (1)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社会经济变革。首先,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市场机制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再次,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80后、90后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竞争意识、利益意识更加强烈,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计划生育政策使大部分的80后、90后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由于其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于多子女家庭,由此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生子女往往自我意识强烈,依赖性较强,习惯于被关爱,而不善于理解和关爱他人。由于大部分独生子女从小生长于顺境,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也相对较弱。
  2.80后、90后现象的主要表现
  80后、90后一代是在改革开放和人口控制这两大背景下出生成长起来的,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他们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有明显的不同。80后、90后大学生是80后、90后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方面具有这个群体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处在大学校园这个独特的环境中,他们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在学习上,他们具有更强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厌恶形式主义,对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喜欢通过网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习新知识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个性上,他们张扬自我,追求时尚,喜欢直率的情感表露,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不善于理解别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人生态度务实而功利;在心理上,他们心理素质相对脆弱,人际关系较为敏感,抗挫折能力较低。
  
  二、80后、90后现象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
  
  1.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由于80后、90后大学生具有多元化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务实、行为方式理性等特点,他们对空洞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厌恶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学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辅导员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让他们不以为然。面对这种现象,高校学生工作一方面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既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因材施教,深入了解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他们的现实需求出发,对一些他们热衷和关注的新事物、新现象给予及时的教育和指导,以解决他们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作为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既要坚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不动摇,又要研究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用心与他们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落到点滴细处,避免空洞说教。
  2.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挑战
  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网络打开了他们了解社会和世界的窗口,通过网络来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发表个人见解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思政类课堂教学及辅导员日常集中宣讲,个别谈心的方式为主。单纯的宣讲具有时间和阶段上的局限性,在学生人数激增的背景下,这种教育形式已经不适应80后、90后学生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必须正视80后、90后大学生与网络的密切关系,如何一方面利用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的机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又善于开拓网络教育平台,是80后、90后现象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又一重要挑战。
  
  三、高校学生工作应对80后、90后现象的对策
  
  1.从学生身边挖掘,突出思想教育相互制约的培养模式。
  (1)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向性。“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无论多么复杂多变,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确保正确的教育导向,这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在感情上,更要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高度,相互制约而积极的、理性的去接受、认同和践行。
  (2)打造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相互制约的平台。针对现今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进行理论教育领航的同时,还要更加积极的为他们创造思想教育相互制约的平台,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操控,学会选择和取舍四个阶段,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接受积极高尚的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
  2.从学生的氛围中挖掘,提升社会环境和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
  网络虚拟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80后、90后”大学生生活的“第二社会”。这种社会现象,给思想教育提供新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快速的更新观念,更要占领网络这片阵地,从而扩大社会环境和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1)最先接受新的理念,让自身做到“先知先觉”。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正确与谬误并存、高雅与庸俗交织的网络环境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网络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和能力。正视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权利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并与之进行民主的对话和讨论,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行更深入有效的思想教育。
  (2)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教育的平台,让积极高尚思想占领主阵地。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的制高点是加强“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广泛建立具有可读性、服务性的教育网络文化话题,让网络主流文化深入到学生可触及的每一个“角落”。辅导员要深入洞悉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体现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络文化主阵地,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有机的融入网络之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构建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网络化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杜公卓.把思政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N].中国教育报,2004.7.17
  2 李小生.高校学生管理的困难与对策[J].广西高教研究,2001(6):87~89
  3 耿宏伟.网络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10
  4 王艳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3.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929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