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歌唱中呼吸及气息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之一。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这样的说法,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也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也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我们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关键词:呼吸方法;气息;歌唱;艺术;训练
  
  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夸张。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我们的本能,是下意识的,比较平静,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而歌唱时的呼吸则要求吸得快、吸得深、吸得多;呼气要呼得慢、呼得平稳,要严格的控制,有弹性,并能持久,一次呼气往往长达十几、二十秒钟。歌唱中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的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正确的歌唱呼吸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单靠胸部的张缩,而需要胸肌、膈肌、腹肌等许多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张缩来完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胸、腹、横膈膜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要经过锻炼,才能获得的。
   一、 歌唱呼吸的类型
   传统的发声学理论对于呼吸方法的探讨与总结,仍然只停留在外部形式上的,它曾经探讨运用过的“呼吸方法”,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等。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被现代发声学界公认为是“科学、正确的呼吸方法”。
   1、 上胸式呼吸:是一种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也叫做“锁骨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吸气量少而浅,只吸到肺的上部,使膈肌与腹肌不能有效地参加工作。由于它的气息浅,依靠上胸支持,支点高,容易造成喉头和颈部周围的肌肉紧张,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这类现象在初学声乐的人特别是一些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比如吸气时,只挺起上胸、耸起双肩、颈部肌肉僵硬,呼气时,容易塌胸、漏气等等。可以说,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歌唱呼吸方法。
   2、 腹式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呼吸要深,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气息往往不流畅,影响发声的部位,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
   3、 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方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它由膈肌(横膈膜)与两肋、小腹联合操作。具体方法为:
   (1) 快呼慢吸:想象前边有一朵很漂亮的花,我们去闻它的花香,用鼻子深深地闻了一下,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钟后感觉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和这股外来的力量的对抗中,气息慢慢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2) 慢吸慢呼:根据实践实验,训练胸腹式联合呼吸,先练习快吸,使初学声乐的人可以避免将自然的呼吸动作变得不自然,等到有了快吸慢呼的体会,再作慢吸慢呼的练习,就容易理解掌握。做这种练习时,可以设想你收到一束可爱的鲜花,你就高兴地去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软肋,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种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要注意的是呼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气不要吸的太多,但要吸到膈肌;气吸得过多,并不能解决歌唱时气息不够的问题,反而容易使我们的身体僵硬,声音不流畅。
   关于吸气,最重要的是要在吸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使气息通畅无阻地输出,直到歌声、乐句、停顿、结束。其次,呼出的气息一定要均匀、有节制,不要时多、时少、时猛、时弱,破坏正常的歌唱状态。再次,呼气时以吸气时下降的膈肌及下肋骨两侧为支点,但保持的力量不在肋骨上,而是在横膈膜上。歌唱者很清楚地感觉到了气息支点的部位后,就放松腹肌,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气息有了支点,歌声就落在所控制的气息上。在歌唱当中所唱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就像光泽相同、大小相等的珠子,穿在一根线上。这就是歌唱者所追求的“有歌唱线条”的歌唱,也是歌唱者要学会掌握的呼吸技巧。
   在歌唱当中我们还会想到用气,这个在我们民族的歌唱语言中叫做“运气”,这两个字确切地指出,声乐演唱者要有意识地指挥呼吸器官,控制呼吸,使“气沉丹田”,“发自丹田”,“氤氲自脐间出”(就是小腹收缩,送气),掌握了这种呼吸技巧,歌声可致“遏云响谷之妙”。
   二、 正确的呼吸方法
   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们就来了解比较符合我们人体生理和自然的呼吸方法,为了使进行正确呼吸时,能更加明晰各局部间生理上的协调配合过程,分步骤一一说明。
   1、 整个生命状态尽情“舒展”,“心扉”彻底敞开,带着“端正”的要求,吸气时“心灵的空间”努力向周围撑开,以此作为支撑,呼气时更加有力地向外扩展。
   2、 呼气时的三点明显的感觉是:“心口”主动张开吸气;“额窦”随打开的鼻腔主动疏导气息;“脊椎”下方有明显的“到位点”,气息必须有力地触到这一点,才感觉到位了。
   3、 后备的感觉:吸气时,整个后背展开而下沉,尤其脊椎上的感觉要向下无限同开并保持住,呼气时,整个后背更加展开而下沉,脊椎上的感觉继续下行。
   4、 双肩的感觉:吸气时,双肩随后背展开而后背下沉。呼气时,继续随后背展开而后背下沉。呼吸时切忌耸肩的行为,肩一耸,整个生命状态就舒展不开了。
   5、 心口的感觉:胸前挺,吸气时心口主动张开将气息顺利吸入;呼气时心口彻底外翻而下沉,将“心底”倾出。
   6、 腰部的感觉:后腰的两侧,吸气时向外扩张而下沉;呼气时,更加扩张而下沉。
   7、 气息的支点:以上所指出的各相关部位,吸气后都要获得足够的支撑感,从而为呼气提供一个可靠而有力的支撑。
   8、 呼气的方向:在“舒展了更舒展”的呼吸过程中,可以清晰体验到,我们的“心灵”是努力向下呼气的,气流向下打在极力展开的横膈肌――“心底”上而自然折回,从喉咙排出。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指出的各局部的感觉,都是在“舒展了更舒展”的状态下呼吸时的自然反应,不能人为地去造作,绝不能抛开整体的呼吸状态而把某一局部的感觉当做正确呼吸的技巧要领来把握。
   正确的呼吸过程,就像我们的“心灵”在“泼水”:吸气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心灵”举起盆来的预备过程;呼气的过程,就是将“心灵”之水彻底泼出的过程。吸气越是彻底到位,水泼的就越是干净利落,呼气也越是淋漓尽致。
   “呼吸”是我们心灵的最基本的需求。对于这一内在的生理需求,同样也只有我们的“心灵”才能感知到。因此,生命的整个呼吸过程,也是在“心灵”渴望呼吸的“愿望”支配下进行的。无论在感觉上,还是事实上,都是我们的“心灵”在呼吸。是我们的“心灵”统筹着整个生命系统在“呼吸”,而绝不是某一局部的器官在呼吸。
   三、 歌唱中的气息
   气息和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同样,在歌唱当中气息的运用也同样举足轻重,歌唱中的气息有两种力量在同时起作用,一种是向上向外的推动力量,一种是向下向后的牵制力量,两者对抗地存在并统一于歌唱之中,由于这种对抗力,呼吸才有支点,气息才能够用,声音才能丰满、有穿透力,音域才能宽广。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自如的运用气息,那么我们在演唱歌曲过程当中就得心应手了。在歌唱当中为了适应歌曲内容情感的变化,和变现语言、风格、音色的特点,用气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
   我们在演唱优美抒情和速度较慢的歌曲或乐句,或表达含蓄、思念的情绪时,气要吸得深,然后有控制地、有韧劲地,慢慢向外“揉”出,腰部的力度感觉犹如揉面和打太极拳那样以柔为主,柔中带刚。
  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当中开头部分
   演唱热情豪放或者情绪激愤的歌曲,气息的流速要加快,流量要增大,上下贯通的感觉尤为明显,腰部推挤腰带的动作要稍快而有力。气息的运用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比如:《嘉陵江上》的结尾部分,也是高潮部分的处理。
   由于歌曲的情感、意境、速度等不同,呼吸和气息的运用也不同。在演唱实践中,一般不是一首歌只运用单一的用气方法,而是随着内容、情感的变化,多种方法交替运用的。
  总之,呼吸必须自然,不费力,让精神有准备而集中,慢慢地作有规律的吸入和呼出。除了有时需要快呼吸之外,各部分的有关器官必须能协调合作,将气息集中(不可分散),使其不致有生硬动作(如耸肩、挺胸等坏习惯)。挺胸应在空气已填满下部,横膈膜已得到控制,这时,所保持的整个胸区与横膈膜的气息饱满的姿态才是正确的。训练我们的器官及肌肉,使整个过程是自然、合理和正常的,这样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又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
   (作者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系) 责任编辑:晓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587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