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合川出土的鎏金元通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世纪末,重庆合川出土、出水过大量古币,其中一部分钱出土于打铜街,打铜街乃化铜制器之地,因此有的钱还被火烧过。这批钱珍品不多,但鎏金钱不少,我借机收集了两百多枚鎏金、涂金开元通宝币,虽多为常见品,但同版别者并不多,至今鎏金完好而又铸工精美者约占20%左右。除此之外,还收集到的有鎏金乾元重宝10枚,鎏银重轮乾元重宝一枚,鎏金隋五铢大、小各一枚,以及一枚钱径仅12mm,重0.4g的袖珍精美鎏金合面(无钱文)广穿钱(封二图17),令我惊讶的是它的鎏金层完好无损,就是近代镀金技术也自愧弗如。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一部分不太常见的鎏金、涂金开元通宝币,目的是为专家研究鎏金开元通宝币提供实物资料。
  首先介绍16枚币的基本情况图均见封一:
  图1:钱径26mm,重5.2g,光背,材质为白铜,是我所集鎏金开元通宝币中直径最大的一枚。
  图2:钱径24.5mm,重4.5g,背穿左上有一不规则的星记,正面为规整的初唐钱文。
  图3:钱径25mm,重3.3g,光背,铸工较好,币材为白色,经检测,锡八锑二。
  图4:钱径25.2mm,重4.4g,元字右挑,背穿上右方有星记。
  图5:钱径25.3mm,重4.7g,元字右挑,断舟通,宝盖下“王”字最下一横笔左挑,光背,铸工规整。
  图6:钱径25.3mm,重4.7g,元字双挑,背穿上有弦月。
  图7:钱径25mm,重4.3g,白色币材,元字第二横笔断笔,背穿上方有弦月,此币被火烧过。
  图8:钱径22.9mm,重2.7g,正面钱文同图13币且铸工规整,背穿左甲痕连接内外廓。
  图9:钱径23.3mm,重2.7g,在这批钱中,它很异常,表面色彩既不像鎏金色,也不像鎏银色,背移范,且背内外廓皆宽,且有异纹,肯定不是唐钱,铸于五代的可能性很大,出土于四川应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10:钱径24.7mm,重3.7g,平背,从正面钱文看,应为武德开元。
  图11:钱径23.5mm,重5.1g,背“润”,币材为白铜,千多年前,交通极不便,此币铸地距长安太遥远,本人对其为宫廷钱或宫廷赏赐钱心存疑问。
  图12:钱径24.5mm,重4.7g,宽缘,背“兴”,正面钱文近图14币。
  图13:钱径22.9mm,重3g,材质为白铜,光背,铸工规整。
  图14:钱径24.1mm,重4.4g,花穿,光背,面、背皆宽缘,铸工粗率。
  图15:钱径23.3mm,重2.7g,背穿下有粗月,内外廓皆宽,正面钱文近图14币,铸工粗率。
  图16:钱径21.3mm,重2.7g,币材为白铜,光背,铸工颇规整,较罕见。
  纵观以上16枚币,本人有以下想法:
  除图9币外,其余15枚币皆为唐铸,其中的币11、12、14、15为唐末铸,而12、14、15钱文形制皆相近,且铸工粗率,这类钱我共集有13枚,品相最差者不堪入目,因之我不主张这类钱为宫廷用钱或宫廷赏赐钱,也因此我不赞同鎏金开元通宝的性质仅仅只是宫廷用钱或宫廷赏赐钱。
  币8、13、16直径皆在23mm之下,特别是币16,直径小,铸工不俗,一些文章将21~23mm的开元通宝币通通判为私铸值得推敲,本人还集有一些较精美的22mm大小重约2g左右的宋钱及清钱,我希望这些实物能帮助证明21~23mm的币不一定全是私铸。
  币3、9应为珍稀品,币9较小,轻薄,难于断代,且铸工不精,也不应以此否定它的珍稀性。
  (责任编辑 于 放)注:本文所涉及到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01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