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场域与学科化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显学,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学科定位与现状的不和谐,要求传播学应尽快达成学术国内研究方法的共识。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研究场域;科学系谱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68-01
  
  一、新闻传播学处于何种研究场域
  
  一直以来,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是学界经久不衰的讨论热点。从时空发展来看,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又是一门显学,难以与主流学科平等对话;从学科发展程度看,新闻传播学学科成熟度低,鲜有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理论,对人文科学的贡献率低,被引用量低。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研究方法,没有属于自有领域的研究方法。
  笔者以为既然将传播学定位为一门社会科学,那么其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不能以社会科学的话语霸权排斥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判断一个学科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应包括:该学科研究方法的成熟度如何,该研究方法是否具备了科学意义上的可证伪性(falsifiabi- lity)?这些可证伪性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重复性验证?这些研究路径(方法)是否受到了主流学科的普遍认可?这门学科是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核心理论(体系),并且这些理论能够为其他学科所广泛接受并加以应用?该学科的学术评价机制是否相对完善?显然,现阶段的新闻传播学科尚未具备成熟学科的条件,甚至仍处于学科起步阶段。因此,与其他主流学科的对话更无从谈起。
  新闻传播学必须立志于创立适合于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但方法的创新不应机械地套搬社会学、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的成熟范式,要避免陷入新技术主义陷阱。技术至上却又缺乏应有的人文思想的支撑,容易导致社会科学的伪科学化,笔者以为应当发挥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即对准当下鲜活、生动的富于时代意蕴的现实问题,对接中国与世界的传播话语,少以“言必称希腊”的所谓量化方法研究一些“边角料”问题,这不仅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其症结更是关乎新闻传播学科能否找到本学科足够的合法性依据及发展壮大问题。
  
  二、学科系谱与本土化路径愿景
  
  作为一门显学或热学,这样的学术背景、学术地位与其获得的资源现状是不相符合的。笔者认为,要改变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瓶颈应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传播学应尽快达成学术圈内的知识系谱、本体界定、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等共识。当代传播学的发展态势如一门无所不包的知识系谱李特约翰在《人类传播学理论》中界定,传播学主要内容包括七大传统(修辞学、符号学、现象学、控制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批判理论)和八大主题(传播者、信息、谈话、关系、群体、组织、媒介、文化与社会),这些内容横跨若干个主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但每个方面的研究却都止步于知识的“裁剪嫁接”,鲜见深刻的学术洞见。此外,还不断有热点课题加入到传播学知识系谱中,如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公关传播和健康传播等。笔者认为,传播学人应该将花更多的精力首先解决传播学的核心框架和知识本源问题,初步形成具有普遍共识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委身于政治,课题导向和商业诱惑。对于应用传播课题应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知识列表中,而不是盲目地一哄而上,研究些看似有学术价值却人所共知的“市场结论”。这样做只能让新闻传播学科更加没有尊严,更谈不上受到其他学科的尊敬。尽快达成对西方理论和本土化理论的博弈共识,切勿使本土研究成为西学的脚注。不少学人以西方理论作为学术立命的“象征资源”,言必照西,把关所谓的主流研究方法却排斥“异类”研究路径,这种“唯智主义”偏见(intellectualist bias)使得学科的共同体难以形成,这集中表现在学界论文单篇被引率极低,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论文引用率低一方面说明研究者“各自为政”,对其他研究者的成果认可度不高,从某个侧面也可管窥该学科文人相轻的程度如何。学术共同体(academic community)的认同和形成不仅有利于学术交流,还可以避免无效的重复研究,产生本学科的核心影响力。尽管西方的传播学在学科之林中不算主流研究,但毕竟还是创造了如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知识沟假说(knowledge-gap)等有益的理论范式。而大陆的传播学研究不仅喜欢照搬西学理论,还疏于知识研究的目的本身,而全心投向利益导向的社会热点,这对传播学的发展建树鲜有裨益。如何推进“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传播学“文化自觉”,是传播学本土化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重要问题。
  以制度外的批判精神来反观传播学自身的发展,学人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只要对这些基本问题能够形成某种合意的共识,那么传播学的发展一定能够跨入新的轨道,产生属于自己的知识场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07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