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采众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Dboy

  捷克的国营切斯卡・兹布罗约夫卡公司位于乌赫尔斯基・布罗德市,自1936年以来一直在生产军用、执法机构和运动用的轻武器,此外还从事精密机械、飞机部件和发动机等其他生产业务。在该公司生产过的多种产品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著名的CZ75手枪。虽然这是一把由东方集团国家所生产的手枪,本身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设计,但它却是集多种手枪的优点于一身,手感舒适、性能可靠、精度良好,而且其造工一流(虽然说不上是“精良”),价格也不高,所以在西方国家备受推崇,而且还被许多厂家仿制。
  
  研制历程
  
  CZ75手枪是由一对工程师兄弟――约瑟夫・库斯基(Josef Koucky)和弗朗泰斯克・库斯基(Frantisek Koucky)一起研制的,当时他们按照中央政府要求设计一种采用大容量弹匣、双动板机的制式手枪。虽然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是华约成员国,但这一型手枪却要求设计成发射9毫米北约标准手枪弹。
  库斯基兄弟在比利时FN公司“大威力”勃朗宁手枪的基本上,又吸收了诸如S&W M39、SIG P210等多种手枪的优点,最后在1975年推出了CZ75半自动手枪。这种手枪在1976年开始生产,并装备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和警察,当军队和警察都装备了CZ75之后,CZUB便出口到其他国家。一开始是通过一家名叫Merkuria的出口公司出口到中美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然后慢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冷战时期,在CZ75手枪出现之前,欧美市场上几乎没有商业销售的社会主义国家研制的手枪。所以西方人刚开始接触CZ75手枪时,最初是由于新鲜感和便宜。但随后人们就发现CZ75手枪的性能可靠,完全可以作为军用手枪;其精度也相当高,可用于射击比赛;再加上价格便宜(如今CZ75手枪在美国的网站和枪店一般只卖400美元左右),因此被认为是性价比相当高的手枪。
  
  构造原理
  
  CZ75系列手枪是一种采用枪管短后坐、勃朗宁闭锁式设计的自动手枪。枪管在弹膛下方有闭锁凸耳,与底把上安装的开闭锁突起零件配合引起枪管的摆动。枪管进入套筒内闭锁,枪管顶部有两个闭锁突笋,位于抛壳口前方。
  与大多数半自动手枪不同的是,CZ75采用与SIG P210相似的套筒/底把配合方式。也就是手枪底把上的套筒座导轨是从外侧整个嵌入套筒外侧的导槽内,而大多数半自动手枪的方式则是底把上的套筒座导轨是从内侧嵌入套筒内侧的导槽内,CZ75的设计可以减少套筒的横向松动,闭锁紧密,这正是CZ75系列精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大多数型号为单/双动击发,并在底把上有手动保险柄和外露击锤。自1980年代后期以后,所有的CZ75式手枪都增加有自动击针保险,这些型号均加上“B”字母后缀,如CZ75B等。在一些较新的型号上开始用待击解脱杆代替手动保险柄,如CZ75BD、CZ75 P-01等。还有一些型号采用纯双动击发机构,没有手动保险,并使用尺寸较小的击锤(CZ75 DAO)。此外还有一些是纯单动型,底把上有手动保险,这些是为IPSC比赛专用的型号(CZ75SA)。在所有这些型号中,手动保险柄或待击解脱杆都位于底把左侧,与空仓挂机柄一样。CZ75还有一种双手操作型,重新命名为CZ85,其特点是左、右两侧都有手动保险和空仓挂机柄,左、右手都能操作。
  所有的标准尺寸型CZ75都是全钢结构,套筒和底把都是模铸而成。有一些紧凑型如CZ75 P-01是用钢套筒和铝制底把。
  CZ75也是在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之后最早采用双排大容量弹匣的9毫米手枪之一,但手枪的握把周径极小,适合手掌较小者使用,而且形状、角度在人体工程学上俱佳,握持射击时手感舒服,指向性好。握把护片有胡桃木和塑料两种。CZ75的袖珍型与基本型的底把相同,但套筒和枪管短了20毫米(.78寸)。紧凑型有较短的握把底把,只有13发弹匣容量(标准弹匣也能使用,但会从握把的底部凸出)。
  CZ75的早期型采用15发弹匣,现在的型号有16发弹匣(9毫米标准尺寸型),12发弹匣(.40型)或13发弹匣(9毫米紧凑型)。针对美国或加拿大的民用市场,也有10发弹匣销售。枪管锤锻而成,内有6条右旋膛线,缠距1/9.7。
  CZ75手枪的击发机构稍微有点复杂,加上工艺问题,所以扳机感稍微有点硬。这是CZ75手枪的一个主要缺点,尤其体现在新枪上,新枪配新手不容易打出好的成绩。CZ75手枪的另一个缺点是不大好分解,改装也不大容易,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和经验,建议不要自己打磨扳机系统。
  CZ75手枪分解步骤为:首先按压弹匣卡笋,拔出弹匣。确认弹膛内没有枪弹后,向后拉动套筒,直到套筒左后方的分解线与套筒座上相应的分解线吻合。此时,按压套筒卡笋,并拔出套筒卡笋。然后,从套筒座上取下套筒和枪管组件。轻按复进簧,取出复进簧,并从套筒内取出枪管。对枪进行清洁时,一般分解到此为止。
  CZ75的标准型配有固定式机械瞄具,“战术”型或比赛型通常配可调整的照门。
  
  CZ75系列的主要型号
  
  CZ75 CZ75手枪的原型,很容易通过扳机护圈和击锤尾顶识别出来。
  CZ 75B 第2代CZ75手枪,有自动击针保险,采用方形扳机护圈和环形击锤。
  CZ 85 CZ75的双手操作型,其主要特征是底把左右两侧皆有空仓挂机柄和手动保险柄,另外CZ85手枪的套筒顶部(准星至照门部分)刻有陵纹,据说是用于增强套筒的牢固程度。
  CZ 85B 第二代的CZ75B式双手操作型。
  CZ 75B SA 采用单动扳机,弹匣加了配重,更容易在重力下自动下落,口径有9毫米和40 S&W。
  CZ 75 Compact 紧凑型,握把稍短,枪管长度减少至99毫米,该型号有9毫米和40 S&W两种口径。
  CZ 75 P-01 为执法机构提供的CZ75紧凑型,采用铝合金底把,待击解脱杆代替手动保险,枪管下方有附件导轨。CZ75 P-01自2001年开始成为捷克警察的制式手枪,也是少数未经改进就直接获得北约认证的手枪之一,它在接受广泛测试之后获得北约组织证明,在北约组织的NSN编号为1005-16-000-8619。
  CZ 75 SP-01/SP-01 Tactical 类似于P-01型,但采用全钢结构和使用标准尺寸的底把及套筒,弹匣容量大至19发。其中SP-01型在左右两侧均有手动保险,而SP-01战术型在左右两侧都安装有待击解脱杆。在2005年的IPSC(国际实用射击协会)世界赛X1V中由亚当・蒂克和安格斯・霍布德尔(第一和第三区)使用此枪获得世界冠军。
  CZ 75 SP-01 Shadow CZ75 SP-01手枪的最新型号,是在原SP-01型的基础上,采纳CZ手枪射击队的射手安格斯・霍布德尔和亚当・蒂克的建议作了改进,改善了由于打开自动击针保险而

增加板机行程的问题,还稍微改进了握把形状和保险,此外还有光纤式准星和战术“Novak式”照门。
  CZ 75 PCER Compact 与P-01尺寸相似的袖珍型,但取消了附件导轨,而且枪口点较小和粗磨自由瞄具。为一种携带武器,以它的固有准确性和重量闻名。
  CZ 75 Standard IPSC 一种用于IPSC比赛的CZ75衍生型,该型号目前被CZ 75战术运动型代替。CZ75标准IPSC型有扩大的握把,单动板机,加重的自由落体弹匣和扩大成喇叭口的弹匣插口。有9x19毫米(20发)或.40 S&W(16发)两种口径。
  CZ 75 Champion 一种为IPSC的公开组设计的比赛型,有枪口防跳器,可调整板机,扩大的弹匣卡笋、两手均能操作保险、完全可调的瞄具和两种颜色外表――套筒烤蓝,底把镀镍。
  CZ 2075 RAMI 为隐蔽携带需要而研制的CZ75袖珍型,枪管长只有76毫米,底把为铝合金,瞄具高度尺寸也降低了。有9×19毫米或.40 S&W两种口径,标准弹匣容量分别为有10发(9毫米)和8发(.40),但9毫米型也可选用14发加长弹匣。
  
  CZ 75BD 用待击解脱杆代替传统手动保险柄(D表示待击解脱)的CZ75B改进型。不过这个型号目前由同时具有保险和待击解脱功能的新型CZ75B所代替。
  CZ 75 Kadet 一种.22 LR口径型的CZ75,既有整枪,也卖套筒/枪管组和弹匣,可装配到标准的CZ75B底把上。
  CZ 75 FULL AUTO CZ75)中锋手枪比较罕见,是为执法机构和军队研制的,但产量不大。刚开始研制时,第一种选射型的原型是在双手型的CZ85手枪的基础上改进的,原型于1992年在德国IWA枪展上展出,但这个设计没有被采纳。第二个型号则基于CZ75手枪重新设计,在1993年内经过广泛试验后,在1994年后正式推向市场。早期型号有加长的枪管,前端有防跳器,据说一些最新的型号上改用标准长度的枪管。CZ75~中锋手枪没有配枪托,但可以把一个后备弹匣倒插到底把前端充当前握把。
  位于手枪左侧的手动保险柄同时也是快慢机选择柄。当快慢机在最上位置时(指向10点钟),手枪处于保险状态;当快慢机转到中间位置时,即指向射击方向(9点钟)会露出一个红色圆点标记,此时为半自动状态;为快慢机转到最下面位置时(8点钟),露出两个红色圆点,这时为全自动状态。
  在全自动状态下,CZ75冲锋手枪的理论射速约每分钟1000发,每秒钟能打出超过15发弹。这样的射速太高,射击时难以控制。如果使用后备弹匣充当前握把,在10米距离内能勉强把弹着点控制在1×0.5米的范围内。训练有素的射手有可能把点射长度控制在2~4发弹以内。除了标配的15发弹匣外,还可选用加长的25发弹匣。
  目前,CZ75系列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除了在民间受到欢迎外,也广泛装备执法机构和安全机构。CZ75手枪也广泛地被仿制。比较流行的CZ75仿制型有:以色列IMI公司(杰里科-941)、意大利坦福刺奥(TZ-75、TZ-90、T-95)、土耳其萨尔西马兹(M2000)、瑞士ITM(AT-88)、瑞士斯芬克斯(mod.2000)、中国北方工业(NZ-75)、美国斯普林菲尔德(P9)以及美国阿玛莱特(AR-24)等。
  
  (编辑 天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1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