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问题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文章基于此对精准资助的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的有效方式,推动精准资助工作实现创新。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职院校;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资助,是现代社会实现教育公平最直接的手段,是保障资助效果的重要方法。高职院校在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资助效果。近年来,国家提出的精准资助与教育公平的概念,是当代高职院校提升资助成效的重要发展方向。
  1    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进行精准资助问题研究的意义
  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进,保障了贫困生不会因经济情况而失学[1],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生人数也逐渐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职院校也建立了以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奖助学金等为辅的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需要以教育公平理念为指引,构建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为学生发展创造机会,从而实现教育公平、校园和谐[2]。
  2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认定精准度不高,学生受资助的机会不公平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高职院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而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则是精准资助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流程是先由学生本人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同时提交家庭所在地乡(镇)及以上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班主任在班级内进行民主评议,经过认定确定后,上报到二级学院。二级学院负责老师汇总后提交学院认定工作小组审核,确定本学院初步审核通过的认定名单,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资助中心审核,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认定工作,审核通过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全校的认定名单[3]。
  但在实际审核过程中,证明材料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调查表》大多由学生本人填写,可能会有较大的主观性,且个别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可能出于种种原因而开具不真实的证明材料,影响了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加大了精准资助的难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些资助工作者的责任心不够,在资助认定工作上存在疏忽,且贫困生材料的取证过程难度较大,辨识认定材料的真伪较难。还有在学校认定的贫困生中,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与申报材料有较大差别,使这部分学生受到不该有的资助,而一些应认定建档的贫困生未能及时认定入库,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及时接受资助,影响了学校资助工作的公平性[4]。
  此外,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学校对于不同地域学生经济情况的识别也增加了困难。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改行、待业的职工经济收入不高,无法开具证明,无法进行贫困认定,不能进行有效资助,也影响了学校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2.2  资助过程中名额分配不均,受助对象不公平
  高职院校在进行国家资助名额的分配时,大多采取逐级分配。学校资助中心根据各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进行名额分配,二级学院再根据本学院班级人数进行二次分配。这种传统的困难学生名额分配方法,忽略了二级学院之间和班级之间的差异,导致确定出来的资助对象不平衡,会出现有些班级一般困难的学生比另一班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要困难的情况,学校在评选过程中无法遵循按需分配的原则,以至于高职院校难以落实精准资助这一理念。
  2.3  资助不能满足受助需求,受助程度不均导致不公平
  目前,国家奖助学金的总覆盖面约为在校生的25%。这对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的高职院校还远没有达到贫困生的比例。仅靠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受助需求,还有可能出现最高额度的资助也不够缴纳学杂费的问题。学生的学费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生活费的资助更是难以实现[5]。
  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缺乏协调性,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补助时,易发生重复现象,导致该生收到的资助金额超过了其困难程度,可能导致家境一般的学生,受到的资助超越了特困生。
  2.4  忽略对贫困生心理引导,导致教育结果不公平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经济困难的解决,而对其精神方面的支持重视不够,缺乏对接受资助的贫困生价值观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为敏感,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不卑不亢、自强自立的意識。
  3    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落实精准资助工作的研究
  3.1  完善高资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是提升资助工作效率的基础。国家应发布科学性更强的资助政策,区分工作重点,体现教育公平原则。构建相应的审核和监管机制,对学生的资助申请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规范学校资助工作者对资料评定的行为,保障资助环境的公平性,彻底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6]。
  3.2  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
  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是进行精准资助的核心。当下高职院校的认定工作主要是由班级、二级学院及学校进行,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所以认定工作可考虑引进第三方机构,如其他高校负责资助的相关人员等,来降低主观因素对认定工作的影响。同时,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对学生的家庭收入、消费水平、家庭开支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比较,并参考学生的思想、成绩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标准,来提升评定标准的科学性。   3.3  规范贫困生认定操作程序
  在多年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工作流程,这在资助工作上有很强的体现,但精准资助理念的提出,使得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流程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者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学生经济情况进行精确评定。高职院校应建立第三方监督体系,对资助资金的去向进行严格管理,保障资金能够切实到达贫困生手中。政府也应与各地的资助中心、银行等多个部门进行合作,建立资助信息网络平台,向高职院校提供信息,并提高各部门查询及审核工作的便捷程度。
  3.4  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力度
  在解决学生经济问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还要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长。资助工作者要结合贫困生的特殊性,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贫困生的重要矛盾点,体现在经济问题与心理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性的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并结合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育人体系,在不泄露学生隐私的情况下,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心理情况。
  高职院校在做好校内资助工作后,还应联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个机构,为贫困生打造全新的助学平台。如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鼓励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满足学生精神层面需求,培养其自强自立精神。这样学生与社会来往密切,更能感受社会与国家的温暖,在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使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了学生自身能力,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更好。
  3.5  提升高职院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资助工作队伍及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发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保障。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者是资助政策落实的直接执行人员,对学校资助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选取有相关经验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投入到资助工作,开展资助教育的相关活动,实施项目研究,推行奖惩制度来提升资助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资助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水平,推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专业化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资助管理上,应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工作指导。高职院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上,需要对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研究,工作范围覆盖了学生的经济、心理、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管理中有科学全面的理论作为工作方向,是保障资助工作质量及效率的重要前提。对资助工作的深入探索,是保障资助环节科学性与实效性的有力方式,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理论落实的重要策略。
  4    结语
  在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精准资助工作,是推动贫困生顺利成长、有更完美的发展前景的重要方式。精准资助工作是当代高职院校的重点课题之一,学校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与更为科学的资助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补助与心理辅导,以完善的工作流程与法律法规来推动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落实,使贫困学生能够有更完美的职业发展,以其能力來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妍妍.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优化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71-75.
  [2]张佳.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4):253-254.
  [3]梁莉莉.高职院校实施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4]苗瑞.论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的精准资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65-167.
  [5]曾敏.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效果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6]张一弛.关于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34-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