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理性认知传销及传销防范体系构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长期以来,传销活动仿佛社会毒瘤,严重侵扰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销的手段方式不断翻新,连大学生也深受其害。本文着力研究如何使大学生能够理性认知传销,并致力于研究传销防范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认知;传销;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8-011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8.055
  传销最初是起源于直销的,而所谓的直销是指厂家直接销售商品和服务,是绕过了传统的批发商或零售商,由直销员直接面对顾客来接受订单。在20世纪90年代,传销逐渐进入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原本是凭借经销商的人格魅力、诚信经营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来支持的先进的营销模式,却演变成一种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的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成了“经济邪教”。而经济学家早已明察秋毫,认为传销活动根本创造不了新的财富,甚至会产生巨大危害,以至于祸国殃民。多年来,中国公安机关一直致力于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工作,成效也比较显著。但是传销并没有被完全遏制,依旧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而这罪恶的黑手也丝毫没有放过涉世未深、天真单纯的大学生群体,甚至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未能逃过传销的魔爪,更有甚者误入传销组织的个别大学生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真是害人不浅。
  1 传销基本特征的演变
  在这个世界上,传销是最与时俱进的。传销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50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销的特征也不断演变。
  1.1 从实物到概念的演变
  最初的传销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做依托的,但是价格是非常高昂的。现在许多的保健品也是如此,出厂价几十块的东西就能卖到成千上万。而且利益的驱使就使有依托的产品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现象,三无产品更是比比皆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物传销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不能轻易成功了。这时传销头目则玩起了概念模式,把传销上升到了国家、政府扶持的层面,为传销提供了虚假的名义和更容易使人上当的保护伞,而仅仅靠着一张嘴就能實施传销,连成本低廉的实物都省了。
  1.2 从面对面到网络模式的演变
  最初的传销要想成功发展下线,最关键的是传销人员要具有相当高超的面对面忽悠亲朋好友的能力。传销者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亲朋好友,关切地问现在生活怎么样,工作顺心不,有没有换工作的想法,甚至可能热情地邀请对方出去玩,而有些人正好有此打算,就很容易误入传销组织。
  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互联网时代,人手一部手机,上网方便快捷更是降低了传销的门槛。微信、微博、社群、视频等各类免费社交软件都可以促进传销的形成,给了传销更大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便利性可以使传销组织发展下线和洗脑行为进行得更加顺利。
  1.3 从简单粗暴到和谐自然的演变
  传统的传销一开始都是采用诱骗的方式,一旦误入传销组织,即刻失去人身自由。传销窝点的居住条件极差,主要是针对组织成员进行洗脑,灌输当老板、发大财的财富经,一旦误入人员有反驳,顶撞授课老师就会遭到殴打,如果企图逃脱又没成功,就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毒打和非人的折磨。
  而现代的传销模式则变得更加隐蔽,甚至以“扶贫济困”为名义利用百姓的善心和求富心理进行变相的传销。而且也促使了传销环境更加和谐,一改以往苛刻面貌,让受传者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同时还提高了传销者自主运营的空间,也大量灌输传销产品或其发展的辉煌前景。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更加专注于人们的需求,真正做到投其所好。
  2 传销产生的巨大危害
  2.1 传销给参与者个人带来的危害
  传销会迫使一些相关人员流落异地,遭受非人待遇,重要证件物品被扣留,人身自由被控制,还要被迫再去欺骗别人。一旦误入传销组织被洗脑,会助长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不愿回到现实社会,导致与亲友反目成仇,最后众叛亲离,失去人脉和关系网,无法在社会立足。而大学生有的荒废学业,有的失去工作,有的断送事业。部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偏离正轨,走向极端或自暴自弃甚至仇视社会。所以,传销害人不浅。
  2.2 传销给涉及家庭带来的危害
  传销者远离家庭、不顾亲情,个别人在父母病危之际也沉迷传销不回家看望,让老人牵挂甚至死不瞑目。有的是兄妹几人共同参与传销,家里父母天天以泪洗面,还要面对亲戚朋友异样和歧视的眼光,导致满头白发,心理压力巨大,十分苍老。传销导致家庭矛盾激增,父子、夫妻反目成仇。有的家财落尽,有的家破人亡。数起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死亡给父母造成相当大的打击。全家倾尽全力培养一个大学生,还没有机会回报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只是刚刚踏入社会,就被传销所害,丢掉性命。有的甚至是家中独子,更给父母造成致命打击。
  2.3 传销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
  传销存续的基本方式就是拉下线,而下线基本都是亲戚朋友,上线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亲朋好友的利益。对亲朋好友都是采取欺骗的手段,还谈何诚信。这与我们现在大力推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相悖的,更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因此国家对传销是明令禁止的。传销的欺骗性、隐蔽性、虚伪性严重危害了青年的成长,更危害社会的稳定。
  3 大学生如何理性认知传销
  大学生毕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属于弱势群体。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们年轻、天真又善良,他们渴望寻找到一份合心的工作,并以此证明自己。但却不知道在这个阴险狡诈、防不胜防的世界里保护自己,因此非常容易受骗上当。
  3.1 理性认知传销的根本性质
  在中国,很多老百姓并不清楚传销到底是什么概念,很多人简单地认为传销是赚大钱的好职业,他们不知道传销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正常的传销是可以让消费者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得有需求的同类产品的。而在中国则恰好相反,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是通过传销得到一个对自己没什么价值、根本不需要又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无数倍的东西,有的则更是玩起概念,连产品的影儿都看不见。因此,传销盈利并不是来源于销售商品或是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正常而合理的利润,而是以不断发展下线人员来增加销售业绩,即先加入者的收益来源于后加入者的入会费。   3.2 理性认知传销的虚假方式
  中国的传销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南派代表是广西北海,北派代表是天津静海。无论是南派还是北派,无论是低端还是升级版的传销,都会利用一些传销的基本手段,比如打着网络营销、连锁销售、资本运作、商务运作、民间理财、慈善捐助等旗号去实施传销。所以,当有熟人邀请到他所在地区就职,可以得到分成、迅速致富,就必须特别小心。如果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找上你,告诉说可以免费参加旅游活动,还可以带亲戚一起去,就更需要谨防传销的陷阱。
  3.3 理性认知传销和直销的根本区别
  中国的非法传销公司巧立名目、虚假宣传,利用拉人头、老鼠仓等形式欺骗了众多的消费者和营销从业者。中国直销市场就是被这些非法传销公司搞得一塌糊涂、异常混乱,也使很多大学生莫名上当。直销和传销有几个重要区别,应当明确。首先是企业运营是否是以销售商品为基础;其次是是否存在高额的入门费;第三是经营过程中是否有正规店铺;第四是报酬是否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第五是是否有人员退出及消费者退货保障机制。
  4 大学生反传销体系构筑
  4.1 防止传销进校园
  通过在高校开展反传销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认清传销的本质和危害,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对传销的防范意识。公安机关可以在高校开展反传销讲座,发放反传销宣传手册,把反傳销作为新生入学和毕业生就业及离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贯彻。高校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班会、演讲、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充分认识传销,树立坚定的反传销意识。
  高校和公安机关要及时解救受骗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并且可以通过邀请进入过传销组织并迷途知返的人员现身说法,让同学们感受到传销的巨大危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反传销的选修课程,从法律和现实的角度深入剖析传销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打击措施。
  4.2 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
  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包括思修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学导师等各层级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在日常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中,深入教室、班级和宿舍,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一旦发现传销有渗入学生思想的苗头,就立刻教育、阻止。同时也要加强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重点学生群体的管理工作,经常到实习点查看并通过网络随时与实习学生保持联系,防止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根本上把反传销思想内化于心,无论传销组织怎样变换花样手段,如何以重大利益进行诱惑,都始终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从而消除进入传销组织的隐患。
  4.3 各部门通力协作反传销
  反传销工作艰辛而复杂,传销不仅仅是高校自身努力就可以轻易防范的,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地方各级行政及公安机关要根据群众的举报、投诉等充分了解传销组织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地进行线索排查,及时打掉各类传销团伙,瓦解其组织。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最大的可能就是找工作的时候,因此要加强各类招聘信息的监管,从中甄别出以招聘为名对学生进行诱骗使其误入传销组织的虚假信息,严厉禁止直销企业违规招募在校学生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对房屋出租行业进行全面清查,发现重点线索,及时打击出租屋内的非法传销行为。各级机关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严惩传销的骨干分子和组织者,让传销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整个社会反传销思想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唐金权.大学生传销问题及其防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03).
  [2]王红星.防止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1).
  [3]谢长城.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动因与防范探析[J].求索,201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0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