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战争中淘汰:美国M1855线膛火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玉

  引子
  1861年4月12日,美国南方联盟军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萨姆特要塞叛乱,意图脱离联邦,分裂美国,由此打响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枪。时任美国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于4月15日召集75000名志愿军镇压南方叛乱。随着战争的推进,密西根州第1步兵团10个连的798名官兵于5月13日离开驻地前往首都华盛顿支援北方军。该团于3天后到达华盛顿,成为第一支到达华盛顿的西部州军团。当时该团装备的武器即是采用0.58英寸口径的M1855击发式线膛火枪。
  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式武器
  1855年7月5日,时任美国战争部长的杰佛森?戴维斯批准将采用梅纳德条带底火的M1855线膛火枪作为美国陆军的制式武器,取代之前装备的0.69英寸M1842击发式滑膛火枪。
  M1855线膛火枪对于美国陆军来说意义非同寻常,且结构设计有着鲜明特点。
  首先,该枪是美国陆军第一支大量配发的线膛武器。在M1855之前,美国陆军的标准武器是滑膛火枪,线膛武器并未大规模配发,仅在少数特种部队中使用。
  其次,该枪是第一支专门配用米尼厄弹头的美国军用制式武器,有效射程大大提高。米尼厄弹头是法国陆军上尉米尼厄研制成功的,其为一种圆锥形铅弹头,底部有一钢杯形凹槽,发射时膨胀以便与膛线配合,使弹头获得所需的转速,提高弹头的射程及射击精度。早期火枪大多采用滑膛燧发击发机构,由于燧发击发机构在使用时可靠性不高,因此在1840年代以后逐步被可靠性高、适合各种天气条件的火帽击发机构取代。随后,滑膛枪及其使用的弹丸也被线膛枪及当时新开发的米尼厄弹头取代,使火枪的有效射程从46m(50码)提高到了数百米。M1855线膛火枪有效射程高达457m(500码),最大射程甚至可以高达914m(1000码)。
  第三,该枪是美国陆军广泛采用的第一支减小口径的步兵武器。M1855线膛火枪采用0.58英寸口径,而之前的M1816火枪及其衍生型,直至M1842火枪都是采用0.69英寸口径。
  第四,该枪枪弹使用当时新型的梅纳德条带底火。梅纳德条带底火是美国的一名牙医爱德华?梅纳德于1845年9月22日发明并申请专利的底火,其设计目的是改进之前的击发式火帽,不必再像之前的火枪那样每次击发后都需要在底火窝内重新放置一个火帽。梅纳德条带底火是在纸条卷上每隔一小段距离放置一个密封的底火药包,每次击锤待击后,相应的底火药包自动前进到底火窝内。扣动扳机后,击锤打击底火药包,底火药包引燃发射药,进而实现发射。尽管其火药和弹丸仍然需要传统式装填,但这种底火药包自动前进到底火窝的装置无疑大大提高了整体射速。当然,在无法得到条带底火或条带底火用完的情况下,枪械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火帽击发。
  外观设计优雅
  M1855线膛火枪外形纤细优美。全枪长1422mm,枪管长1016mm,枪管内刻有3条膛线,不带刺刀时全枪质量4.17kg。其最初采用片状准星,折叠式长表尺,表尺座也很长,表尺射程可达731m(800码)。枪管前端安装有一个插座式刺刀,枪管大部分为圆筒式设计,但枪管尾端、表尺座后端的很短一段采用棱面式设计。准星和表尺之间设有3个枪管箍,将枪管固定在枪托/护手组件上。中间的枪管箍底部以及扳机护圈前部各带有一个枪背带环,用于安装枪背带。扳机护圈为椭圆形。枪托后方设有一个弧形枪托底板,使枪托的外形更加优美。枪托底板上方折弯成“┎”形,采用螺钉固定在枪托顶部。推弹杆设置在枪托/护手组件的前下方。推弹杆外形比较独特,其头部为小喇叭状,使整根推弹杆看起来好像一朵盛开的郁金香花,非常美观。
  击发机构采用螺钉安装在枪托组件左侧,击锤为传统的“C”形设计,击锤头部刻有防滑纹,便于扳动击锤。击锤前方设有一个底火仓,其内可容纳一卷带有50个底火药包的梅纳德条带底火。底火仓外侧设有一个仓门,仓门铰接在击发机侧板上,使其可以向右打开,装入梅纳德条带底火,装上底火后再将仓门打开。该枪除枪托/护手组件前方的金属帽采用黄铜制作外,其他全部为钢制零件,包括枪管、击发机侧板、击锤、底火仓门、表尺、准星、枪管箍、扳机及扳机护圈、枪托底板、枪背带环、推弹杆等,并且这些钢制零件表面处理非常明亮。
  M1855线膛火枪上多处设有铭文及图案刻印。其击发机侧板前部、底火仓门前方分上下两行刻有“U.S./SPRINGFIELD”或“U.S./HARPERS FERRY”的铭文,表示该枪的生厂商为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或哈伯斯费里兵工厂。击发机侧板后部、击锤后方刻有生产年份。枪管尾端上方的棱面上刻有生产年份,枪管尾端左侧棱面上还竖直刻有“V P”字样及一个鹰头的图案,其中“V P”字样是该枪的检验标记。底火仓门的下方刻有一只伸展翅膀的鹰的图案。枪托底板顶部固定螺钉的前方刻有“U.S”字样。枪托上方、枪管尾端后方还刻有零件编号,并且枪托/护手组件左侧后方手工刻印有用椭圆形轮廓圈起来的“JS”字样,“JS”是美国军械部上校约翰?塞明顿(JOHN SYMINGTON)的检验标记。
  M1855线膛火枪除了上述介绍的标准型外,还生产了一种较短的改进型。该改进型全枪长1245mm,枪管长838mm,采用两个枪管箍将枪管固定在枪托组件上,很容易与标准型区分。
  不断改造完善
  M1855线膛火枪的主要生产商有两家,分别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哈伯斯费里兵工厂。虽然该枪于1855年就已经定型并被列为官方装备,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直到1856年早期一共仅制作了3支M1855样枪,其大批量生产该枪是在1856年夏天才开始的。哈伯斯费里兵工厂的生产则更晚,直到1857年晚期才开始动工。
  随着生产的进行,两家兵工厂对M1855线膛火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对表尺进行了改进,1858年又用一种双叶片的折叠式表尺取代了原本带有游标的折叠式长表尺。由于采用长短两个叶片的“L”形设计,因此表尺长度和表尺座长度均有所减短。其采用固定式照门的射程为91m(100码),短叶片的射程为273m(300码),而长叶片的射程则为457m(500码)。1859年,将枪托组件前方用黄铜制作的金属帽改为钢制,并由原来的用螺钉固定改为用铆钉固定。同年,在枪托右侧增设了一个附品室,用于放置被甲布条(早期前装枪上裹缠在弹头上的布条称为被甲布条,用于密闭火药燃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507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