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秀茹 焦晓松 张辰利

  摘要:以“钻石”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分析了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提出了提高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整顿种业,个性发展;宜棉则棉,规模经营;加强管理,配套技术;提高补贴,打造品牌;利用期货,避险套利。
  关键词:“钻石”理论;要素;棉花;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04.3;F32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411—03
  近几年我国棉花生产面临国内外市场严峻挑战,棉农植棉信心不足。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国家收储272万t棉花,解决了“卖棉难”问题,但没有解决棉农的收益问题。棉农的收益直接受棉花价格影响,价格受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国际市场总供求等因素影响。从单位面积种植成本与收益情况来看,2008年棉花种植是增产减收,2009年是减产增收。棉花种植面积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严重影响着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及棉花市场竞争力。
  本文借助于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决定要素,以期使各要素和谐联动,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提高棉花生产率,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
  1 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决定要素分析
  迈克尔·波特在钻石理论中指出:一国的贸易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传统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即国际竞争力,一般由四种主要要素(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与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态)和两个辅助要素(政府和机遇)构成(图1)。这些要素也影响着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
  1.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基本要素主要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北纬18°—46°、东经76°—124°。棉花是喜温、好光、耐旱、忌渍,适于疏松微碱性深厚土壤的一年生作物,对植棉区域的热量、水分、日照、土壤等有一定要求,自然条件对棉花的生长、产量、品质起决定性作用。我国棉花主产区具有较好的热量、日照、水分、土壤等基本要素[1]。
  高等要素主要指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高精尖技术等需要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发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未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棉花精准生产;一些棉企认为期货市场是虚拟经济,不敢贸然参与套期保值,生怕节外生枝;缺乏专门人才研究国内外棉花信息市场,致使涉棉企业或棉农不能很好把握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从而科学决策种植面积及结构。
  1.2 需求因素
  中国是棉花需求大国,棉花进出口数量左右着国际棉价。因此,我国保持一定的植棉面积和棉花产量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缓解我国棉花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的态势。2003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棉花进口国。2008年棉花进口额为218.9万t,相当于当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的29%,是2001年进口量的19.5倍,而这一时期中国棉花出口量却大幅萎缩。2002~2007年国内棉花消费量以每年18.1%的速度增长[2],不断增长的棉花消费需求并未惠及国内棉农,增加棉农收入,而是出现由国际棉价波动带来的国内棉价的大起大落,给棉农造成收入的不稳定。
  1.3 相关与支持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大、消费量最大、产业链最长的国家,但棉花产业发展规划欠科学、法规不健全。相关与支持产业比如棉花期货、棉花质量检验、棉花加工与流通等与棉花产业形成的链条未能形成最大的合力和预期的国际竞争力。棉花相关与支持产业水平高低对棉花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一是可能发挥群体优势,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发挥棉花主导产业的乘数效应(图2);二是可能产生对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三是可能产生有利的外在经济和良好的信息环境,通过信息反馈、自查自纠、产业结构布局及时调整。因此,是否具有发达而完善的相关与支持产业链条,关系到主导产业能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拓展市场,创建优势品牌。经专家测算,棉花加工成棉纱可增值50%~300%,棉纱织成坯布又可增值30%~100%,印染加工制成成衣、生活家用品还能再增值100%~300%,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还可增值30%~100%[3]。棉花产业链中各环节环环相扣,带动与其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延伸棉花产业链,可促进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产业化,促进棉纺成套技术与装备进步,可带动棉花加工厂、巾被厂、印染厂、浆纱厂及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
  1.4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态
  棉企的战略选择不仅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所处产业性质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下,人才、资源、技术等各种竞争优势能否被恰当匹配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中,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环境有密切联系。国内外环境影响下的人才流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决定了棉企是否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4]。目前我国不管是棉花种植还是棉纺织企业产业布局,都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产业集聚,难以获取规模经济效应;人才开发战略、品牌化战略、技术进步战略实施进程缓慢,导致产业升级和转型难度较大,不能充分发挥我国资源优势,带动整个棉花产业链顺畅发展,从而导致棉花竞争力较弱。随着棉花期货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棉企应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即改革组织结构、加大研发部门投入和创新力度,用高科技、新材料降低成本,平抑棉花产业结构失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
  1.5 机遇
  从图1可以看出,机遇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当市场需求剧增时,如非典时期对棉纺织品需求增加;金融市场或汇率的变动,对棉花期货产生巨大影响;劳动力成本提高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生压力;高等要素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了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况,传导至相关与支持产业,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新机遇,转换为商机,从而提升棉花国际竞争力。   1.6 政府
  政府能够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人力,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面对棉花国际市场的冲击,我国政府开始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职能,提供优质环境、政策,为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化解或者降低棉花交易风险。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看,政府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政府采购,但是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政府可以引导需求,形成偏好,拉动需求并强化它,如家电下乡,粮棉补贴等。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职能是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制定规范,抵制不公平竞争,避免托拉斯状态。
  2 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虽然具有生产棉花的自然条件及劳动力优势,但并不具有棉花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进口远远大于出口,我国棉花进口增多,国际棉花价格就上升,进口减少,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是各要素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
  2.1 整顿种业,个性发展
  种业是棉花产业链条的先行军,国家一定要下大力气整顿棉花种业目前混、乱、杂局面。不但要发展优质棉,还要盯紧专用棉。不仅考虑扩大专用棉种植面积,满足相关产业需求,还要推广普及间套复种高效植棉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要素生产力,增加棉农收入。我国棉花品质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必须发展差异化产品,才能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
  2.2 宜棉则棉,规模经营
  我国拥有棉花生物学所需的温、光、热、土等自然条件优势,提高了棉花产量潜力、纤维品质。作为总产居世界首位的生产大国,棉花生产布局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做出战略调整,由分散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植棉县已由过去的1 130个减至721个。做优区域棉花、品牌棉花。集中优势发展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便于提高棉田机械化水平,降低棉农劳动强度,从而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2.3 加强管理,配套技术
  构建棉花信息服务体系,组建棉花管理数据库,总结归纳过去发生疫情、风险、贸易、成果等情况,找出规律,便于参考,配套技术,培训人员。比如病虫害防治(早防早治)、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有效)、科学化控(生态健康)、实行“四分”(优级优价)、严防“三丝”(保证纯度),提高棉花品级和质量。科学管理,标准生产、按级销售,提高棉农收益。
  2.4 提高补贴,打造品牌
  众所周知,美国棉农享受政府的生产性补贴、销售性补贴、贸易补贴、限制性补贴等这些补贴适用于棉商、出口商、国内纺织企业,维持其产业链条的完整与可持续性。我国也应加大棉花补贴力度,应对其他国家较强的市场竞争,降低我国棉花对外依存度。品牌可以在各业联动打造,比如在种植业创建了品牌,可以延长到纺织业,利用流通销售业的影响反哺品牌原创效益。
  2.5 利用期货,避险套利
  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回避价格风险,进行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收益[5]。为了防止不利情况的发生,在播种的同时,预先在期货市场上抛售与预计的棉花收获数量相等的棉花期货合约,如果棉花价格下跌,采摘后棉农按低价出售虽然蒙受了损失,但在期货市场上卖空的棉花合约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恰好弥补了现货市场上所受的损失,或者抵消了现货市场的亏损。这样,一正一反两笔交易使棉农的价格风险减少或消失了。在国际上,如果现货企业没有将原料和产成品进行100%的套保,就很难得到银行的全额生产贷款。
  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取决于棉花种植、加工、流通、棉花检验及棉花期货等要素和环节的群策群力,只有建立联动预警机制,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棉花产业结构,才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申剑丽.中国棉花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 棉农“买单”[EB/OL].http://info.textile.hc360.com/2010/01/051010137443.shtml,2010—01—05.
  [3] 王 凯.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赵春明.国际贸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卢秀茹.棉花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688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