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辣椒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月美

  摘要 介绍苏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辣椒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分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99-02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是广大消费者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在蔬菜设施栽培中,日光温室辣椒冬春茬栽培,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品种选择
  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辣椒,其生长期是在寒冷、弱光的冬春季节,应选择耐低温、弱光、早熟性好、抗病、丰产的品种。根据消费和种植习惯,一般选微辣型早熟杂交种,如江蔬5号博士王、苏椒5号、徐椒1号、早丰1号等。
  2 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晒1~2 d。将晒过的种子放入55 ℃温水中,进行搅拌烫种约15 min,再清洗干净。或将种子放到高锰酸钾1 000倍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30 min,反复用清水洗种至无药味。或用25~30 ℃温水浸种8~10 h,洗去种皮黏液,沥水待播。此时温度适宜,出苗容易,一般不需催芽。
  3 苗床准备
  播种前10~15 d,选地势高燥、灌排方便、土壤肥沃、近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按播种床∶分苗床∶定植地(净面积)=1∶10∶80的比例确定足够面积的苗床。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0~45 t/hm2,同时为防止土传病害,按1 m2苗床用50%多菌灵8~10 g,对入细干土1.5~2.0 kg,均匀撒施,深翻入土,充分晒垡后整地,做到土细墒情足。育苗畦宽因棚而异,一般做成宽1.2 m的高畦,以利于操作,棚中开一条宽35~40 cm、深25 cm的深沟,以利于排水[1]。
  4 播种
  冬春茬辣椒是以满足冬季及早春市场为其栽培目的,因而播种期以8月中下旬为宜。播种前一天浇足底水,并于第2天少补水,补平畦面,撒入已配制好的1/3毒土(1 m2苗床用50%多菌灵8~10 g,加过筛细土1.5~2.0 kg)、1/4毒饵(80%敌敌畏50 g加水150 g加炒香冷却后的麦麸1.5 kg,充分拌匀,堆闷约10 h),以防治病虫害。再均匀撒种,1 m2苗床播种8~10 g,撒种时拌入少量细土,可避免种子结块,播后均匀覆盖细潮土,厚0.6~1.0 cm,并刮平。最后加盖2/3毒土、3/4毒饵。在畦面上搭中小棚,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止高温、暴雨对幼苗的不良影响[2]。
  5 分苗
  采用营养钵分苗。分苗床准备:苗床深10 cm、宽1.2 m,畦面长度依棚室而定,棚室四周开好排水沟,以便排水。将配制好的营养土(1份菜园土加1.0~1.5份腐熟晒干并过筛的有机肥,1 m3营养土加入过磷酸钙0.5 kg、尿素0.15 kg效果更好)灌满直径8~10 cm的营养钵,堆放8 h左右,排入分苗床内,钵与钵要排紧,间隙用细土填实,以利于保温保湿,并覆盖地膜待用。
  在幼苗出现2叶1心时即可分苗。分苗前5~7 d,适当控制水分,低温炼苗。选晴好天气,分苗前一天在苗床上喷透水,以利于起苗。做到随起苗,随移栽,随浇水,注意移栽深度,做到长多深,栽多深,避免出现悬根苗和秤钩苗。移栽后注意增温保湿,促发新根,缩短缓苗期[3]。
  6 苗期管理
  6.1 肥水管理
  幼苗期可少浇水、勤浇水,畦面干后可补水,以傍晚浇水为宜。壮苗期可浇足水,不勤浇水。分苗前5~7 d适当控水。缓苗期间不浇水,如缺水,在晴好天气用喷壶喷水。施足基肥后,一般不追肥。
  6.2 温光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间,分别保持日温、夜温为28~32、18~20 ℃。当1/2以上秧苗顶土后逐渐降温,分别保持日温、夜温为25~28、15~20 ℃。分苗前7 d低温炼苗,维持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为20~25、12~13 ℃。分苗结束后,增温增湿,维持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为28~32、20 ℃。幼苗活棵后,白天温度保持约25 ℃,夜间15~18 ℃。辣椒育苗期在夏末秋初,温度较高,播种后在苗床上面搭高1 m以上、1.5 m以下的棚架。在晴天气温超过30 ℃时覆盖遮阳网,9:00覆盖,16:00左右揭开,防止高温对幼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阴天不覆盖遮阳物。
  6.3 定植前锻炼
  定植前7 d适当控水,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进行炼苗。白天温度逐渐降至20 ℃,夜间温度维持12 ℃。在定植前浇水喷药(77%可杀得500倍液)以利于起苗。壮苗标准:苗龄55~60 d,苗高和开展度15~16 cm,主茎叶10片左右,茎粗0.5 cm以上,现蕾2层,少数3层,子叶完整,叶片厚实嫩绿,根系发达,白根较多,健壮无病。
  7 定植
  7.1 消毒
  定植前15 d,棚室覆盖好薄膜,提高地温,以缩短定植后植株的缓苗期,并能进行高温闷棚。有条件的进行温室消毒,1 m3温室空间用硫磺4 g加80%敌敌畏0.1 g和锯末8 g混匀,点燃密闭1昼夜。
  7.2 整地施肥
  施腐熟优质有机肥105~150 t/hm2、腐熟饼肥1 5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深耕细耙后,做成高20 cm、宽70~100 cm的南北向高畦垄,畦面呈南低北高的微坡形,以利于灌溉。畦中间开一条深10 cm、宽20 cm的肥水灌溉沟,两畦中间留30 cm宽的走道。
  7.3 定植方法
  定植时间以10月中下旬为宜,在畦面上按行距40~50 cm、株距25~30 cm开穴径为10 cm的定植孔,然后覆盖地膜,密度7.5万~9.0万株/hm2。在晴天上午,在地膜上按开好的定植孔破膜放苗。栽植深度以辣椒苗的子叶露在外面为宜,使子叶与畦沟垂直,有利于根系发育。栽后可用药水(50%多菌灵500倍液)作定植水浇根,随后把定植孔和畦面四周的地膜封好,用湿土封严压实,防止汽化热灼苗[4]。   8 定植后管理
  8.1 温度管理
  一般日温保持25~30 ℃,夜温15~18 ℃,日温超过30 ℃时及时放风,降至25 ℃时,适当减少放风或关闭通风口,室温降至18 ℃时覆盖草帘。若植株定植迟、发棵差、长势弱,应调节温度至28~30 ℃。开花期温度保持白天22~28 ℃,夜间15~18 ℃,保持正常的授粉、受精与果实生长。结果盛期适当降低夜温,以利于结果。通风时应注意顶部进行通风降温,不能通地脚风,以防冷风伤苗。春季当外界夜温大于15 ℃以上且稳定时,可昼夜通风[5]。
  8.2 光照调节
  在保证温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草帘应早揭晚盖,以利于植株多见阳光。同时,在温室北侧张挂反光膜,增强光照,并注意保持无滴膜表面清洁,增加透光率。雨雪天气,有条件的地方用电光源补光,每间温室用一个200 W的灯泡每天照射6 h。在连阴陡晴后要间隔揭帘,忌将草帘全部揭开[6-7]。
  8.3 施放CO2气肥
  日光温室冬季生产中,为保温,通风换气时间较晚,温室内CO2浓度不能满足植株光合作用的需要,影响作物的产量,要及时补充CO2气肥。较简便的方法是化学反应生成法,温室每50 m2放1个容器,置于辣椒生长点顶部,结果期每天早上日出30 min后,向容器内放入96%工业硫酸5倍稀释液340 mL,碳酸氢铵105 g,产生的CO2可满足通风换气前植株的光合作用。
  8.4 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活棵到开花前,适当控水有利增温发棵和植株稳定。初花期需水量增加,增加补水次数。盛花期到大量结果期,应多次补水。为保持温室内土壤温度的稳定,冬季在晴天上午以深井水进行膜下暗灌,灌水量以土壤见干见湿为度,严寒期间切忌补水,如果必须要补,则在晴天上午穴浇点补少量水。
  肥料管理:基肥、定植水充足情况下,植株定植到活棵前不需追肥。当门椒坐果后,结合灌水进行追肥,施尿素或磷酸二铵150 kg/hm2。门椒采收后可再追施肥料1次,以后每采摘2~3次结合灌水追肥1次,生长中后期随着气温回升,生长发育加快,采收1~2次追肥1次,每次施肥量与第1次相同。生长中后期,为防植株早衰,喷施叶面肥,每隔5~7 d混喷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溶液。
  8.5 植株调整
  进入采收盛期后,需及时疏掉不合理枝,如过密的徒长枝、弱枝、副侧枝、空果枝等,摘除不健康叶,如老叶、黄叶、病叶,拔掉部分过密植株,以促进透光。
  8.6 保花保果
  冬季因连续雨雪天气,温度偏低,容易落花落果。可用15~20 mg/kg 2,4-D或25~30 mg/kg防落素点花,同时加配速克灵或扑海因1 000倍液,以预防灰霉病的侵害。
  9 采收
  门椒要适当早收,以免坠秧。结果期采收应在果实长大,果肉开始变厚时进行,并要考虑市场需求,以获得较大经济效益。辣椒枝条脆弱容易折断,最好下午采收。
  10 参考文献
  [1] 牟东岭,郑元红,肖莉,等.毕节名优辣椒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J].长江蔬菜,2011(24):57-61.
  [2] 李道锐.露地辣椒无公害高产培栽技术[J].致富天地,2011(10):44-45.
  [3] 孟司.冬辣椒的栽培管理[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10):12.
  [4] 唐礼平.丘陵区地膜春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1(10X):25-26.
  [5] 张鸣,朱忠选,司晓军,等.早春覆盖辣椒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3):33,35.
  [6] 李晓佳.日光温室越冬辣椒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1(4):8.
  [7] 邓琼芳,王怀松,吴秀芳,等.大棚辣椒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09(3):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705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