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述明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而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到达以上目的,就要做到:
  学生课堂活动应开放化。教师实行开放化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给学生足够时间。小组内各自发表自己是意见和观点,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学生彼此互相交流,各抒己见。给大多数学生能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提的问题应给与肯定,并给与表扬和鼓励。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在脑海里产生问题。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克服以往的满堂灌,偏重讲解灌输,忽略学生的交流和主动参与。教师总要把知识分的很细,才讲给学生,生怕学生不理解。对作业中出现的个别较难的题,不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探究,而是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和辅导。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完成作业,如果长期这样,我们又怎样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巧用图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中的联系比较复杂,既有数量联系,又有空间位置联系,还有数字图形组合联系。由此可以看到联想是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三年级小学生头脑里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推理能力,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抽象概括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借助图形,让复杂抽象的联系形象化、简单化、条理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3页做一做2题:用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①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哪几条边的长。②根据正方形特点在图上标上每条边的长度。③还需要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吗?引导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周长后,全班汇报交流出现算法1:1+1+1+1+1+1=6(厘米 )? 算法2:1x6=6(厘米)算法3:(2+1)x2=6(厘米)让学生找出最简单的算法。
  动手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本领。动手操作,实践是学习数学,加深理解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经常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简单的方法。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6页3题1小题: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我让学生思考:1用手势怎样表示1米,2围一圈围成了什么图形3围成图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说一说后,班上汇报,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了它的周长,还有三分之一学生仍不清楚,这时,我在数学差的学生中抽了5位个子高矮差不多的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先回答你们两臂伸开之间的长度是多少米后,然后5位学生伸开两臂手拉手围一圈,再问这一圈有多少米?请不知道的同学一齐回答,同学们都答对了,我又问,为什么大约是5米?抽了一个差生回答:一个人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5人伸开双臂围在一起就有5个1米是5米。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就达到了获得知识的最简单的方法。
  抓住课堂学习的一切契机,渗透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更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只有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生才能在独立作业或课外情境中,正确地巩固和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帮助自身正确、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而课堂数学阅读主要包括数学课本的阅读和数学习题的阅读。课本阅读是主轴,是学生正确阅读数学信息,寻找合理解决方法的模板,每一类型的注意事项应该在这里理清。数学习题的阅读是助手,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每一类型的阅读重点,解决方法。
  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生活实例,或者安排一些模拟活动,增进学生的体验,来理解明白题目的真正意图,感受数学问题的生活价值。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尝试实践体验,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生活联系法”。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但毕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要想真正地学会一种方法,养成一种习惯和能力,还应该关注课外的数学阅读。数学课外阅读主要是一些思维的拓展创新,如:趣味故事、智力冲浪、奥赛训练等。但要注意的是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能加深体会数学阅读在问题解决中所起的作用,也进一步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从文本阅读到非文本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课堂学习由于受场地、人员、课时安排等条件限制,很难有丰富的问题情境,也许有一些模拟生活场景的情境,但情境简约,指向性明确。而课外,学生面对的确是一个丰富的、自然的生活场景,要将课堂上所学的问题现实化,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个现实信息的阅读能力。如果能长期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实化、情境化的非文本信息,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
  数学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法则,还要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最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还处于初期,这就要托我们在教学时,适当运用图形,动手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教育改革献出一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779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