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海正忠 丁成贵

  摘要 在播种前用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的种薯进行拌种处理,以及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处理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明显的防控效果,其中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600 g/hm2叶面喷雾处理效果表现突出。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10-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安排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大堡村,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土壤类型、低洼程度、施肥水平、种植密度、种植品种)均匀一致。该地区海拔1 815 m,年降雨量400~500 mm,年日照时数2 518 h,年均气温6.3 ℃,气候冷凉,土壤类型为黑垆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当地马铃薯主栽品种庄薯3号;防治对象为马铃薯晚疫病;供试药剂有72%克露(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2.5%唑菌酮-霜脲氰(抑快净)水分散粒剂、薯兴可湿性粉剂、68.75%银法利悬浮剂和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8个处理,处理1: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2%拌种;处理2: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处理3:用薯兴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33%拌种;处理4: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3 kg/hm2叶面喷雾;处理5: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 kg/hm2叶面喷雾;处理6: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1.125 kg/hm2叶面喷雾;处理7: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600 g/hm2叶面喷雾;处理8: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 kg/hm2叶面喷雾;处理9: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68.75%银法利悬浮剂1 125 g/hm2叶面喷雾;处理10: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600 g/hm2叶面喷雾;处理11: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68.75%银法利悬浮剂1 125 g/hm2叶面喷雾;处理12: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3 kg/hm2叶面喷雾;处理13: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600 g/hm2叶面喷雾;处理14:用薯兴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3%拌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 kg/hm2叶面喷雾;处理15:用薯兴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3%拌种+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3 kg/hm2叶面喷雾;处理16:用薯兴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3%拌种+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600 g/hm2叶面喷雾;处理17:用薯兴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3%拌种+68.75%银法利悬浮剂1 125 g/hm2叶面喷雾;以空白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7.28 m2(5.4 m×3.2 m),试验占地面积950 m2。双行靠种植,每小区种植4垄,每垄25株,共100株,四周种植同品种马铃薯2行作为保护行。
  1.4 试验过程
  拌种处理在播种前将种薯切块后与加有滑石粉的药剂充分混合,摊放在有散射光的室外晾晒,阴干后收藏,于5月2日播种;在CK有中心病株出现时(8月22日),按设计剂量进行第1次叶面喷施,8月29日第2次喷施,9月5日第3次喷施,药量准确,分布均匀。记录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小区。
  1.5 试验过程中相关资料记载
  1.5.1 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及时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试验区域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等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需记录。
  1.5.2 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肥力类型、肥力水平、水分情况(干、湿、涝)及杂草生长情况等资料。
  1.5.3 防治其他病虫害情况。记录试验期间试验地发生其他病虫害及防治情况[1-3]。
  1.6 调查时间及方法
  调查并记录马铃薯各个生长期叶片发病情况及最后产量损失情况。分别在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调查茎杆及叶片部位发病情况;调查并记录各处理中第1个发病叶片出现病症的时间(以播种时间为起始);之后,采取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定点调查的方法(每点取2~3株,调查全部叶片),每隔10 d统计1次发病情况,记录病斑大小,分析病斑扩展速度和病害控制效果[4-6]。收获期,每小区收获中间行统一株数,进行产量估算;收获后,统计正常情况下储藏14 d后感染病害的薯块比率及重量百分率,分析马铃薯品质。
  病叶分级标准(以复叶叶片为单位)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100
  式中,CK1: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1.7 田间观察记录
  记录所用栽培措施,如整地、施肥、播种、出苗、灌溉等,记录田间管理情况,如去蕾、中耕、除草等。试验期间注意观察药剂处理对小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有无药害的发生。   1.8 结果分析评价
  对施药各处理药后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所有处理措施的防效均显著高于CK。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表明,处理10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0.9%,防效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其次是处理9,防效为80.6%;处理2的防治效果最低,仅为44.7%。试验期间观察药剂各处理对小区马铃薯生长无影响,也无药害的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利用药剂拌种和叶面喷雾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控制种薯带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特别是通过控制初侵染达到晚疫病防控效果,同时在大田侵染循环期抑制病菌的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处理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明显的防控效果,其中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600 g/hm2叶面喷雾处理效果表现突出。
  观察发现所有发病植株的中上部叶片发病数多,同时植株的上部茎杆全部发病。这些结果表明,在评估病害防控效果期间,晚疫病已在田间普遍发生,而且发病可能是由外来晚疫病菌孢子囊传入所致。这些结果亦表明,种薯的药剂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后期的晚疫病菌的侵染和病斑形成基本没有抑制作用,晚疫病的有效防控需要结合马铃薯生长后期的茎叶药剂喷施处理[7-8]。
  由于试验地所在清河镇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时间较晚、后期病害扩展迅速,块茎已处在淀粉积累后期,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因此未做测产分析。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试验还会进一步开展,此次试验数据和结果是今后工作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张庆平,王立新,张建平,等.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39,60.
  [2] 袁宗胜,刘芳,兰成忠.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12):91-93,96.
  [3] 王效瑜,呼芸芸,张建英,等.宁南山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55-56.
  [4] 陈芦根,林丛发,吴灼明,等.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7(3):44-45.
  [5] 杨继峰,朱小琼,国立耘,等.内蒙古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分布及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J].华北农学报,2011(5):16-20.
  [6] 葛林钦,余光海,龙坤云,等.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J].中国马铃薯,2010(1):31-33.
  [7] 祁启红,谭克华,席承龙,等.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J].湖北植保,2010(6):30.
  [8] 郑少妹,苏培忠.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筛选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科技,2004(4):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449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