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为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也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处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但农业技能型劳动者和先进科技推广人才供不应求甚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广校作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阵地,加强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是当前农广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1980年农广校根据农民需要,建立了特有的农民教育的模式,开创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先河。但建校以来,基础建设十分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实训基地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学历教育一方面靠“教”(面授辅导),一方面靠“听”(听广播),学和用基本是脱节的,一些种养大户、示范户的试验、示范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随着农广校初等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各种项目培训的开展,为满足培训需要,各地建立了零零散散的实训基地。据调查,目前辽宁省农广校体系的基地可划分为自建基地(由农广校自己经营,结合当地产业和学员所学专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为培训农广校教师、学员实践提供服务,为农广校开展育种、试验、示范提供场所)、共享基地(是指农广校隶属农业局或推广中心,共享农业局或推广中心培训基地)、项目培训基地(在开展阳光工程、设施农业培训项目时使用的有关部门的实训基地)、联合基地(与合作社、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部队、农户等联合开发的基地)。自建基地只占总量的3%,项目培训基地占到78%,联合基地和共享基地分别占10%和9%。但由于没有从上至下的政策、机构、体制做支撑,全省农广校的基地不成规模,没有标准,形式各异。有些基地,因没有后续资金支持,难以维持。有些基地掺杂各种复杂因素,不能与有关部门长期保持合作关系,随时解散,随时形成。还有些基地,与农广校需求相距甚远,不能满足自身所开专业和培训项目的需要。这说明当前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探索阶段。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模式
  什么模式的实训基地才更适应农广校的发展建设?笔者总结辽宁省农广校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结合其他省农广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提出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模式:
  (一)共建共享模式
  目前全国大部分县级农广校没有独立的项目和财务,要争取资金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是很有难度的。
  近几年,农广校以进村办班或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学历教育,依托或联合隶属部门、乡(镇)、村(组)、农户等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形成农广校创建实训基地的有效模式。例如,辽宁喀左县农广校依托县农业推广中心蔬菜研究所为实训基地;昌图县依托推广中心实验基地,开展学生的实践培训;朝阳县农广校连续3年在南双庙乡南双庙村开办设施蔬菜全日制班,结合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与村里共建日光温室大棚,作为教学班的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学习、生产实践共同促进。山东泰山岱岳区农广校在大陡山村建立了村级全日制中专班,立足大陡山茶叶这一主导产业,在村里已有茶园基础上,建标志牌,聘村支书,设专管员,建立了教师现场教学、学生动手实习的实训基地。
  农广校把专业村农民作为招生和培养的对象,把当地产业园区作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这种办学模式,既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大幅度推进了农广校学历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赢目标。据统计,2012年辽宁省内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000个,全省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占60%以上。为农广校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前景看好。
  (二)协议联合模式
  近几年来,农广校体系承担了多种农业培训项目。以辽宁为例,2004年起,全体系参与实施了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设施农业培训工程、东部山区特色产业、阳光工程远程培训、农业优质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每年要完成1万人的职业技能鉴定指标。在完成培训任务的过程中,农广校同专业大户、农事企业、合作社、学校、科研院所、部队等联合签订协议,在他们的基地对农民开展培训,这是农广校建立实训基地、完成培训任务的有效模式。辽宁岫岩县农广校与岫岩县槿宁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公司基地连续开办了两期阳光工程食用菌加工培训班,收到很好效果。盘锦市农广校与大洼县鑫叶蔬菜合作社、盘山县的凯地农机合作社实训基地联合培训阳光工程学员。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至少有47.84万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万多家;到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超过73万家。这为农广校提供了联合开展教育培训的平台。
  (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近几年,我国农村产生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仅辽宁就有现代农业园区894个。农广校体系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联合,也是建设农广校实训基地的有效模式。
  这些园区是新品种、新技术的集中区域,是龙头企业牵动下集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它包含了农广校更多的专业,如旅游管理、作物栽培学、市场经济学、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学等。不管是学历教育学员,还是参训学员都可在这里抓生产,促实践,还可就业,不但能体会到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还能为学员创业、致富打下基础。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广校现场教学和临摹实习的场所,无疑会让农广校的实践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辽宁阜新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的葡萄专业合作社,是“实训基地+合作社+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园区。阜新农广校把该农业园区作为实训基地,让农民学员获得了更多的实惠。
  2012年,中央农广校在“十二五规划”中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农广校在自建的基础上,自行与现代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联建,拓展实训基地种类、丰富教学实训资源。这需要各地农广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当地情况,不断探索,发展新的建设模式,做到“部门、企业、农户”联建,“教学、培训、实训”一体,向三种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靠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力争和联合部门在基地共建上保持持续、长久的合作关系,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崔高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08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