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靖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面临成本升高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如何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培养用人单位和岗位所需人才,形成有效的供给,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这样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职业素质 核心竞争力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和能力,是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个性、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核心竞争力,就个人而言,应该是指具有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独有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人要想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立足,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面临成本升高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适应度、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大的潜能逐渐成为当前企业的普遍用人标准。如何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职学生的教育,就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人格的同时,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职业发展的需求及职业人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多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简言之,即“一专、一技、多知、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说来,一专是指精通某一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一趣是指培养一种兴趣爱好,这样既能使自己在学习工作之余,学会适当放松,缓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又可以使自己在学校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一显身手,获得成就和好评;多知是指了解多方面的知识领域,知道除自己专业外其他专业所学的知识结构,社会、人文、生活常识、社会情趣,使人生活的更有质量,更加美好;多能是指培养多种技能,除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有协调能力、基本生活技能、基本工作技能。
  1、注重技能培养,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技能人才非常需要;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是旺盛而长期的。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技能型的,只有找准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培养既具有专业特色,又有相对优势的学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的培养。
  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兴趣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研究生对创新型人才,兴趣带来一种强烈的动机,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因此,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要注重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校外实习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在不断的亲身实践中,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素质,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荣誉感。学生只要树立了“职业神圣”的观念,就会从所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学生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地升华。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和基础理论扎实与其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和今后的就业或失业状态有密切关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知识,才能懂得在实践中如何得心应手的运用专业知识,才能使职业技能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对于人的职业能力的获得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的基本要求。而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才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培养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才能使专业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
  (3)加强实践技能培养,适应就业需求。“用工荒”所暴露出来的,不是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不足,而是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是企业需要的高水平的技工普遍缺乏,“用工荒”荒的是高级技工。我国目前的技能型人才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吸引企事业单位的加入,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缩短学校专业与社会需求距离,让学生熟悉专业技能、熟悉相关产业、熟悉行业发展、了解职业标准和流程,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岗位,从而使自身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2、兴趣的培养,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爱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参与这项活动的动机,继而积极地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中他感到有趣,于是就产生了对这项活动的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其感兴趣的事,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是会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克服它。因此,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感受到工作、生活的色彩,增加工作、生活的乐趣,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精神和心理的健康,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也能给人们带来娱乐、友谊和知识,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高考指挥棒面前表现的软弱无力,即使有些学生上了特长班,也往往不是出于高考的需要,就是有些家长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学生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并不能得到发现和培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师资方面的优势,增加选修课程,为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多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享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保护和发展。
  3、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环境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因此,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不仅要使学生专业口径要拓宽,而且所有专业都向人文社会科学拓宽,加强人文社科方面的修养,有利于丰富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内涵,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度。学生不仅是科学技能的掌握者,也是知识、文化的继承者。大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才,不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教给学生超过专业的通用知识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教给学生具有知识发现、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立身之本,大学生要奠定坚实的业务功底,精益求精,要在业务上成为一个学有专长的人。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是经过整理和选择的,专业划分过窄,文化陶冶过弱。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才能成为成功的专门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多种技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掌握多种技能的人才'就是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和领导力的培养。大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大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提高了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用人单位都讲究人力资源的科学调配,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吸纳学生时特别注重择优录用的原则。只有那些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既脚踏实地,又有创新精神;既有专业,又有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更具竞争实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1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