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绍君

  摘要: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什么是古树名木以及古树名木的作用和价值论述和评价;第二部分对湖北省现存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生存现状及面临的威胁,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针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不利、人为破坏现象严重、自然灾害威胁等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关的管理保护工作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价值评价;现状分析;保护管理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是活化石,也是自然界和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1 古树名木的概念及价值评估
  1.1 古树名木的概念
  全国绿化委员会1996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实施方案》规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古树名木实行三级保护,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为一级保护古树,树龄在300年至499年之间的为二级,树龄100年至299年之间的则为三级保护古树。
  古树名木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被誉为活的文物,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1.2 古树名木的价值
  1.2.1 生态价值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的无价瑰宝,生态价值很高。因为古树名木的生长是自身不断适应环境条件,经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是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中的强者。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古树名木大多形成树体高大,生物量累计达到峰值,在发挥树木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达到效益最大化。同时,古树名木优良宝贵的基因资源,既可作为林木良种用于林业生产,又可为现代繁育植物技术提供启迪和借鉴,还可为植物生态、植物分类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历史资料。
  1.2.2 科研价值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演变的历史“见证者”,富于科研价值。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空间,展示出来的树势、树形都能为地理、气象、天文、物理、历史、考古等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每一株古树的年轮,既是它自身年龄的记录,更是一部大自然的编年史和地方志。古树年轮的宽窄记载了它所经历岁月的自然变化,储存了大自然的种种信息,通过年轮,我们不但可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气候和环境变化,甚至还可以推断未来,对如何保护环境、防治现代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2.3 美学价值
  古树名木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因为古树名木经历千百年风雨沧桑,大多树体高大,形态奇特。有的挺拔冲天,气宇轩昂;有的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有的干空枝枯,老态龙钟;有的屈膝弯腰,蓄势待发,其形其态,容易引人遐思,给人以美学上的享受。在“森林旅游,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的当今社会,古树名木的古朴优雅、苍劲挺拔也让它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独具一格的的旅游资源。
  1.2.4 文化价值
  除了科学研究和审美观赏价值,古树名木更是一种文化。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千万年来,人类与树木相伴相生,人们种树、爱树,还赋予树人的品格,于是便有了松的坚贞不屈、槐的朴实无华、樟的一身正气和梅的高洁典雅……树的灵魂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古树名木更是以它苍劲的形态、特有的风貌为人们所景仰和传诵。无论是诗辞歌赋,还是水墨丹青,古树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读一棵树就是读历史的厚重悠远,读一棵树就是读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斗转星移、事易时变,在岁月的无常流转、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唯有这些古树,用它的执著深深地扎根大地,无论寒暑巍然屹立,默默地坚守着孕育它的土地和养育它的村庄,不离不弃。湖北古树名木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了风雨雷电的千锤百炼,用厚重的年轮记载着荆楚古老的文明、千年的沧桑,在光影的轮回中吟唱着顽强的生命之歌,在岁月的长卷中书写着社会历史和自然界的种种变迁,可以说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是一个活标本、一个活文物,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2 湖北省现存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湖北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湖北古称荆楚, “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又叫做“荆”,在江汉流域的山林中广泛分布,用途多样,在古代常作薪柴,是人们须臾离不了生活必需品。《诗经・商颂》中即有“维女荆楚,居国南方”的说法。荆楚的称谓表明湖北人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森林的王国,与树木朝夕相处、与森林生生相息。的确,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湖北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留下了众多的古树名木。
  2.1 资源现状
  1987年省林业厅组织过古树名木及珍稀树种考察,1988-1990年曾进行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整理名木258种、2916株,在此基础上2002-2003年进行了湖北省古树名木普查,2012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据统计,全省共有散生古树名木34013株,其中:古树34003株,名木10株;此外还古树群落478个,包含古树约752000株。按保护等级分,湖北有一级古树1961株,二级古树5434株,三级古树26608株。
  按散生古树数量排名,较多的地市是黄冈市、恩施州、十堰市、咸宁市、宜昌市,为12476株、6249株、3055株、2451株、2405株,分别占全省散生古树总数的36.68%、18.37%、8.89%、7.21%、7.07%,古树群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和十堰市,分别占全省总数的83.25%和14.30%。名木则主要生长在孝感(7株)、恩施州(2株)、黄冈市(1株)。
  2.2 生存现状
  所有的古树名木都是树龄较长的过熟木,已处于生命的老年阶段,再加上经历过年代久远的气候剧烈变化、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能生存下来已属不易,树木的生长不可能像青壮年时期一样旺盛,因此大多数古树名木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再者,一些地方对古树缺乏有效的管理,使摧残、盗伐古树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古树名木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2.2.1 生存环境不利
  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1993年4月修复宝通禅寺的宝塔时,伐掉了三株古珊瑚朴中最老的一株;武汉市武昌区一株数百年的金桂,因房屋扩建,使金桂生存空间不到1平方米,95年调查已全部枯死;武汉市四医院一株古英桐也是因为生存空间的逼窄(有一半长在房屋内)致使树冠萎缩、生存堪虑。
  随着人口的增长、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 “三废”的排放,也破坏了这些古树的长期生存环境,使本已生理机能老化的生命更加“水土不服”。例如,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独木村的一株1200年的古柏,本来虬枝苍劲,形似神龙起舞,极具观赏性,近几年来,却由于其生长之地近年来逐步成了全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地,而变得长势衰颓,主干枯死,只剩下一个侧枝尚存绿叶。
  2.2.2 人为干扰增加
  旅游景点、蜂拥而至的游人,随意践踏,乱丢废弃物严重扰乱古树的原生态。有的甚至攀爬,用刀子在树干、树枝上刻划,严重摧残古树的生命体。如武汉市宝通禅寺宝塔附近的古珊瑚朴、归元寺的皂荚,皆因前来欣赏的游人络绎不绝而导致树根周围的土壤长期被践踏板结,土地透气透水不良,营养面积日益缩少,立地条件逐年恶化,直接影响古树的生命。
  分布在乡村的古树,其生长环境原本优于城市,但近年来,由于迷信思想抬势头,许多群众把古树当神仙来崇拜,每逢春节等民俗节日,群众就聚到树下烧香拜佛,有的甚至在古树洞内点烛祭祖,使古树受烟熏火燎的折磨。如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的千年铁坚油杉之王就被人们在树身下方凿了一个树洞庙,说是塑神供奉,其实反而影响了古树的正常生长。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一株千年银杏就是在2008年春节因香火而发生了严重火灾,值得庆幸的是一年后银杏浴火重生,这声场火灾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从此之后该树才受到专门保护。
  2.2.3 自然灾害对古树的影响
  (1)雷击危害古树名木。如东湖梅岭一株雪松,主干顶端被雷击劈裂,黄陂区塔耳乡将军庙一株银杏被雷击倒,主干一半枯死,部分枝干燃烧长势衰弱。因此,雷击是古树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
  (2)暴雨地表冲刷。洪山南坡珊瑚朴群,虽坡度较缓,但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长期以来雨水对地表冲刷,致使古珊瑚朴根系外露,加之夏季高温干旱,无人管理,珊瑚朴生长势较弱,严重影响其生存。
  (3)病虫危害。古树一方面受生命过程自然规律的支配,生长势弱,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明显下降,叶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能力下降,生命机能下降,抗性变弱。另一方面,由于大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许多生物天敌减少,有害生物增加,古树加之管理不善,易遭病虫危害。据调查,湖北常见的病虫害有白蚁、天牛、小蠹虫和各种食叶害虫。
  3 加强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的建议
  3.1 保护古树名木的技术措施
  3.1.1 清除竞争植物
  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的植物群落间要争夺光、水、养分以及地上、地下空间,因此,要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灌木和杂草,以保证古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空间。
  3.1.2 改善土壤环境
  (1)打孔。对板结的地面打孔,或树冠投影下的地面覆盖由植物材料组成的碎木屑,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蓄水能力,碎木屑自然降解后持续供给古树养分,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2)换土。深挖0. 5m(注意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用浸湿的草袋子盖上),把原来的旧土与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少量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再填埋其中。
  3.1.3 加强古树名木的水肥管理
  (1)灌水。每年春季4~5月份灌2~3次透水, 11月末或12月初进行冬灌,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古树,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
  (2)施肥。通过对古树周围土壤的分析结果确定施肥种类,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对于生长较健康的古树,在根际周围以施厩肥为主,对树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
  (3)种植固氮植物。在人流量较少的古树地表种植豆科植物,如苜蓿、白三叶等,为古树扶壮创造具有丰富营养物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通气性能良好的立地条件。
  3.1.4 开展古树的病虫害防治
  古树易受病虫侵害,由于先期害虫(如叶部害虫)等的危害,消耗水分和养分,易使树势衰弱。古树一旦衰弱后,蛀干害虫如小蠹虫、天牛等次期害虫乘虚而入,破坏树木的输导系统,容易造成树木死亡。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广和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开展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树势。
  3.2 保护古树名木的管理措施
  3.2.1 强化措施,切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首先,应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的分布地点、树龄、保存现状等,建立健全古树名木的管理档案,全面系统地查清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确认的古树名木,要设置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建立古树名木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其次,应明确养护责任人,建立定期调查、日常保护管理的机制。将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结合起来,对长势衰弱,甚至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要实施科学复壮和救护,确保所有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所有的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第三,要从严查处违法采伐、毁坏、移植古树名木行为,使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2.2 增加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古树,从本质上是某种树木,具备同种树木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但作为独立的生命有机体,从遥远的过去生存到今天,漫长的岁月里,必然形成了有别于一般的独自生长发育规律。因此增加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组织园林、林学专家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掌握古树必要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保存基因资源等必要的科技知识,对进一步的提高古树名木的科学管理非常必要。
  3.2.3 营造气氛,扎实推进古树名木的宣传工作
  古树名木被誉为活的文物,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保护,既有助于保护生态资源,又有利于弘扬生态文化,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湖北省古树名木涉及到对节白蜡、紫薇、椴树、鹅掌楸、青檀、柏树、樟树、银杏、杉木、国槐、桂树、皂荚等多个树种,各地应按树种分类筛选珍稀、历史文化价值高、树龄长的古树名木,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录制专题片、编发专题节目,广泛开展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活动,对有历史典故和人文价值的古树名木题材进行重点发掘,以增强宣传效果,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个人捐资、认养古树名木。总之,营造气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大家更加关注古树名木保护事业,形成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合力为古树名木这一珍贵的生态和人文资源撑起一把绿色保护伞,共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绿色湖北。
  参考文献
  [1] 赵慧兰.杭州古树名木保护的略论[J],中国园林,2003,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54434.htm